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段子     
很有礼貌的网站;问路;死定了;生平;司机的签名照;整死你;曾创下3000回帖的问题;猫的感受;处方;中文报警;结账;Discovery频道;心中有哀怨;影院广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幽默校园     
剖腹产;可怕的回答;因为……所以……;标语;无题;教授的新招;记忆区别;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     
《广西教育》2007,(7C):70-71
掉不下来的乒乓球;导电粘液;用冰块速冻汽水;制造魔力;感觉并不可靠;不是大脑的错;制作潜水艇;自己的流星雨;发射木棒游艇;会发光的糖。  相似文献   

4.
铁桶和塑料桶;学会赞美;塔尖上的蜗牛;一分的空间;一滴油的智慧;铅笔的原则;麻雀的心态;0.01秒的奇迹;最可珍惜的感情;小心你自己;鞋与芒果;裂纹的启示;老鼠爱大米;最后一课。[编按]  相似文献   

5.
哈烧谍报     
《学生电脑》2007,(9):10-11
恶魔存钱罐;无聊的电视棒;USB假唱小子;夜视眼镜;颠球计数器;鹦鹉螺风扇;无钉订书机;掌勺大哥;企鹅型袋茶挂钩;舞女音箱;  相似文献   

6.
幽默     
《教师博览》2005,(2):28-28
才错一个字;一错再错;尊师典范;佛教学校;“刁”题;轮胎坏了;疯狂的比赛;多余的;身子特别远;别人的裤兜;到底是多少;浓缩牛奶;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7.
幽默校园     
《教育科学论坛》2002,(3):36-36
理解;第二次初恋;试卷盖章;自不量力;保持谦虚;一举两得;范;从“0”开始;对答如流;标准答案;绝笔;类型相同的词语;说错也没全错;模仿。  相似文献   

8.
创造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型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思维与行为的独立性;想像力丰富.喜欢叙述;不随大溜.不依赖集体的公认;喜欢探索各种关系;主意多;喜欢搞实验;灵活性强;顽强坚韧;喜欢虚构;对事物的错综性感兴趣,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复杂的事物;富于幻想。  相似文献   

9.
扫描     
《小学教学参考》2004,(12):24-25
家长别犯“疑心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掌握双语的人更聪明;别让孩子嫌贫爱富;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易怒 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英国的“餐桌课堂”;富翁的财富;清点你的财富;培养孩子金钱观的五个步骤;珠宝商的“别出心裁”;谁将孩子的消费吹胀。  相似文献   

10.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K-39;Ca-40;Cu-64;I-127。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对法治和人治作了系统比较,指出法治优于人治。文章以此为评判标准,对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进行了评价。在法治不受感情影响,因而更客观、公正,与法治比人治更凸显管理效率这两方面,先秦法家和亚氏是一致的。但是在立法权上二者有了分歧。亚氏认为法要由多数人制定,法家却主张法由君立,这一点决定了法家的“以法治国”只能是“形势的、浅度”法治,而亚氏的法治则是“实质的、深度”法治。  相似文献   

12.
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人治意识是当前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最大心理障碍。中国实现法治的政治心理要求是,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并把法治精神确立为整个中华民族政治心理转型中的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以政策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4.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首先是党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步探索;其次,是党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由“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的探索;最后,是党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升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从此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党在人治与法治方面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轻视法治、重视人治的阶段 ,重视法制建设阶段 ,主张法治阶段。轻法治、重人治是治国误区 ,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加强法制建设 ,主张法治是我党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巩固和扩大依法治国的民主基础;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强化对依法治国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东汉末年人们所持的"霸世"、"霸功"或"霸业"观念出发,当时人对自己所处的动乱的政治环境有很明确的认知,因此对自己所持的政治理想有很清楚的定位,即明确以"霸政"作为自己政治上努力追求的目标。"霸政"政治理想的定位使得人们放弃了对"王政"政治理想的追求,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放松对手段的要求而更多地强调实际效果。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对东汉末年曹操、诸葛亮等人的刑名法术政治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是汉末刑名法术之治兴起的意识形态上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二千多年前,先秦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并付诸实践,对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虽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但也蕴涵了现代“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不能简单、武断地将其归入“人治”的范畴,我们要用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吸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作为率先走上现代化国家之路的英国,在法治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在17世纪革命以前,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过英国革命一系列人权法案的颁布尤其是“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的人治状态而走上法治化道路。研究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对于建立法治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法律文化的基本型态与现实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化研究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人治与法治的二元分析模式并不能准确阐释当代中国西部法律化的复杂特性;当代中国西部法律化明显具有多元混合、交织并存的特点,其基本型态可概括为臣民人治型法律化、草民自治型法律化、牧民神治型法律化和公民法治型法律化四种。阐释西部多元法律化互动的现状及其未来变迁的趋势,进而为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