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之“神话”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由此开启了中国的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以创世神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特征。文章按照历史时期对中国创世神话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与评述,以彰显中国学者在中国创世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创世神话是鄂温克族神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根据鄂温克族创世神话的内容,对其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揭示鄂温克族创世神话的类型特征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各民族的先民们都曾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做出过神话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个性,也体现出其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的原生创世神话和后起的体系创世神话都展示出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体现崇尚道德、注重伦理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圣经·创世记》属于神话的范畴,但是在神话的“虚构”当中又能感受到很多真实,这体现在创世神话中人格的逐渐塑造以及与现实法则的吻合,通过探究这些真实性符合现实的因素,能感受到圣经创世神话当中超越时代界限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日创世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 ,对中日创世神话的母题、形象、结构、讲传方式及流变规律等方面进行事实的比较 ,认为中日创世神话都表现出晚出、哲学化 ,缺少纯粹创世神话的共同特征 ,同时中国创世神话具有“散漫”特征 ,而日本创世神话较具网络化、系统化。通过中日创世神话的表象世界 ,揭示出中日神话所蕴含的不同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文化神话和英雄神话五个类型,在同类神话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土地作为人类文化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和象征,无疑可以称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原型。遍览世界各地神话,我们发现,世界上绝大部分民族的创世神话都与土地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创世神话是我们解剖土地原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盘古神话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的人文性。中国古代神话虽然经历过历史化的改造,但它原创性、民族性的合理因子,仍然流贯在后来文化的肌体之中;而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其滥觞处便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对于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其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表明不同民族和文化尽管存在着世界观的差异性,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却是一样的。文章对希腊创世神话与哈尼族创世的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等基本主题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反映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相同之处;哈尼族创世神话叙事较为单一但内容丰富,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而希腊神话故事叙事较为多样性,体系性较强。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出了各自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有三种典型型式:原初形态气态或忽略,气态运动,创世者出,先分开,后整治天地;原初形态水态或气态水态,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取土造地,捉兽负地;原初形态气态或水态或忽略,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以动物或自身躯体化生天地万物。较早进入农耕时期的中华各民族先民创造创世神话的深层心理动机,即塑造一个凝聚族类支配自然、立足社会的理想和愿望的形象,依靠他们来影响气象,驾驭自然,因而这一类形象大多带有农耕时期族群首领的品性,或者说直接身份就是族类的始祖。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从叙事上开启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奋斗精神。关于他们创世的叙事彰显了民族的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展示了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白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大黑天神”和“药王爷与琉璃兽”的传说体现出医者的“舍己”精神,并影响深远。在医学人文遭遇瓶颈的当下,挖掘提炼民族文化中的“舍己”文化有现代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是中国古神话的集结地,其中的变形神话异彩纷呈。这些变形神话是先民们野性思维的产物,他们一方面对自然感到生疏,另一方面又十分眷恋土地,而又想打破自身的阈限,于是通过神话这种载体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尝试。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直接催生了死而复生的创作母题,形成了志怪神魔文学世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4.
“神话”概念的厘清是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中一大关键问题。对于“神话”概念的认知必须紧扣“神圣性与真实性”的基本限定,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学术话语进行有机衔接,也有利于选择适切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具体材料和相关论题在中国文化的具体语境中展开论述。其中,神话与仪式、传说、故事等相关概念的区分也是进行神话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青海黄南藏族中流传的一些活态的“初创世型”神话,与创世神斯巴有关的系列文化神话和哈拉射日等“再创世型”神话,为当地藏族文化与社会制度提供了合法性的、神圣性的证明,给民众一个生活的范式,体现了神话在人类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在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一书中的英雄神形象,都功高盖世,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女性多为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且兽性特征突出.男性英雄神,虽然还有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形象,但人性的特征较突出,甚至强调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出现了神性和人性共处一体的英雄神形象.由于《山海经》神话构象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整一性,使得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缺少变化,具有平面化、扁平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人”母题是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情节,通过不同的“生人”主体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这类母题具有特定的成因和叙事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图腾标示功能、信仰建构功能和文化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