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趋近的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发出来: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关兴趣的问题历代教育者论述颇多.但观点是一致的。伟大的诗人歌德感叹道:“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贝弗里奇更是一语道破兴趣的真谛:“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刨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枯燥的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树立好数学的信心。这些说法都可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指引学生对一门课程或某一内容产生深人认知的基础.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当—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该事物的内在奥秘,从而形成持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韩帅 《陕西教育》2009,(6):55-55
一、学习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度兴奋,它给人带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使人精神旺盛;“趣”则是有味道、有吸引力。学习兴趣就是引发人对学习活动产生喜好和向往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古人亦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加轻松,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兴趣是学生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的进去,钻的进去就会有成效。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  相似文献   

7.
靳春雷 《考试周刊》2011,(90):172-172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使初中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宁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初中地理又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因而地理教师要抓住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中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些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孩子在学习中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钥匙。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哪里没有记忆,哪里就没有收获。”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浓厚情趣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理解它。以下笔者就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英语学习又不同于母语学习,它缺乏环境滋润,如果再缺乏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体验。一、和平相处,不以“权”压人:二、学习伊始求稳,不求快:三、教学中只有指正,没有批评;四、允许学生重复犯错误;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六、找准目标,连续鼓励促其定型。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理解它。  相似文献   

13.
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昆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钾来打比方.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巧用比喻,则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可以说,兴趣尤其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高中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体育“激发教学”浅论聂和生(新干县金川中学)一、“激发教学”的意义“激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激发的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也称之为“激发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激励人去用心...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5,(7):16-16
期望是动力,但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压力。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孩子考试稍差,便冷眼相对;如果排名靠后,便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造威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像法国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使孩子成为一个最没有志气的平崭之辈,变成“人下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的语课,没有知识储备的语课,其效果肯定是最差的。学习的主动性依靠浓厚的学习兴趣。遍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界前辈的教学思想,培养兴趣、培养主动性无一不是他们教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魏书生、宁鸿彬、于漪等一大批语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家正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葛屏 《成才之路》2011,(11):50-5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