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青年朋友: 这次节目,请听本台记者蔡建军采制的录音配乐特写:《为祖国争得荣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台长杨正泉同志在评估这几年中央台的宣传状况时有一个说法:象黄土高原。意即有一定的高度和水平,但一马平川,缺乏奇峰突起。为了突破这种状况,1989年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探索。经过一番准备,并排除动乱的干扰,国庆40周年期间,在《午间半小时》和18:30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连续播出了10集长篇录音报道《重唱创业歌》和8集农业系列报道《深情的黄土地》两个专题节目。由于主题好,立意新,制作精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到社会各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保定地区广播系统评选好稿活动中,围绕一篇推荐的录音特写——《记一次五好家庭座谈会》能否被评为好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录音新闻只要内容真实,在广播的表现形式上,编辑记者导演、播音员扮演其中的人物,是为了发挥广播特长,为了更好地表达新闻的内容。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一、对电视新闻特写主要特征的描述电视新闻特写是介于消息类电视新闻和电视新闻专题之间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体裁。它借鉴广播、报刊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生动、形象、突出地描述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或高潮,以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视新闻特写的信息容量大于消息,小于专题。有些题材用消息来表达则嫌时间不够,用专题来表达则嫌太长,这些题材可能恰好适合于新闻特写。电视新闻特写的时间长度一般在4分钟以内。一些特别重大的题材用新闻特写大表现时,时间也可相对长一些。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特写《万众深情送小平》…  相似文献   

5.
录音通讯、广播特写配乐通讯播音,除了清楚、生动的语言表达。都存在一个与录音素材——即包括脱场音响、音乐、被采访者讲话录音等密切配合的问题。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只顾有声语言自身表达的紧凑、连贯、完整,忽略或不善于与录音素材配合、呼应,播音和录音素材  相似文献   

6.
新闻特稿不是小说、也不是消息。新闻特稿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长篇通讯、特写,也有人说它是报告文学,还有人说它是纪实文学,至今,还没有人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尽管没有发现一部专著从理论上来谈论新闻特稿,但实际上,新闻特稿的实践与成功早已走在了理论的前面。比如发行量较大的《知音》、《家庭》、  相似文献   

7.
上饶电视台新闻节目《天天看上饶》推出的《正是金秋丰收时》系列报道,得到了观众普遍认可,认为该系列报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主题新闻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9.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9):71-72,79
录音报道的五种形式中,除了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说而不必写稿之外,其余四种形式——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一般都应写出文字稿。这种文字稿叫记者阐述,俗称解说词。  相似文献   

10.
魏和平 《新闻窗》2008,(5):98-99
录音报道是具有广播特点的文字与音响相结合的一种宣传形式,也是当今广播媒体搞活新闻节目的重要手段之一。录音报道从种类上来讲,大致有:单篇录音报道、系列录音报道、连续录音报道和追踪录音报道;从新闻体裁上来讲,大致有: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评论、现场录音报道、电话录音采访等。  相似文献   

11.
余正华 《新闻窗》2011,(4):63-64
一、广播新闻的分类目前,可以见到的对广播新闻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将广播新闻节目的"特有报道形式"分为:一、现场直播,又称实况直播、现场转播。二、记录报道,包括口播新闻,录像录音报道。三、系列报道。四、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2.
录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述评和现场报道等各种形式。近年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日渐普遍,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给听众  相似文献   

13.
录音报道是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座谈和口头报道等形式的总称。录音报道的突出特点是音响。音响是录音报道的特殊表达手段和特种语言。这里说的音响,是指从事件现场录下来的、经过选择提炼的人、物体和自然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报纸体裁》一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苏联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由赵水福、许恒声合译。本书是苏联《《新闻丛书》中的一本。它系统地论述了新闻、通讯、特写、评论等体裁的特点和作用;还对录音访问记、电视报道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报纸访问记、报纸报道的同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内容比较充实,例证具体生动。它对我国新闻专业的学生,从事新闻教学和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15.
谨防录音报道走入“音响”的误区王君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录音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原有的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等形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新的录音报道形式,诸如:录音评论、电话录音采访、答记者问,现场报道等,使录音报道呈现出...  相似文献   

16.
怎样选择和讲好一个故事是在摄制专题片、纪录片以及新闻特写、系列报道等电视报道时,必须思考和琢磨的问题。这不仅是电视表现手段之所长,也是电视受众的需求和电视发展的方向。要讲好故事,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筛选好故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日前,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北京市推荐的新闻作品共有11件获奖,其中《新闻与写作》的新闻论文《面对世纪之交的思考——我国报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世纪之交报业竞争的六个趋向》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荣获一等奖的还有:北京青年报的消息《法警背起生病被告》、北京电台的广播专题《老照片收藏始末》、北京电视台的系列报道《守望家园——“三北”生态记行》。荣获二等奖的还有:北京青年报的消息《上课能否晚一点》、北京电台的录音新闻《中华圣火从这里燃起》、北京电台的广播编排2000年1月1日《北…  相似文献   

18.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2006年12月30日首播的录音述评《决不许亵渎英雄,歪曲历史》,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评论一等奖。笔者从网上多次收听了这一评论,深受感动。特写此鉴赏文章,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19.
简洁而不单调枯燥,动人又不杂芜轻飘.这是在新闻写作中应该刻意追求的. 新华社记者穆青、南振中采写的新闻特写《总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主题重大,寓意深刻,但只有一千多字.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实中蕴含着深情,平缓中跳动着波澜,是一篇简洁动人、值得学习的佳作. 今天,时代前进节奏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任何文章、谈话要力求简洁,新闻尤应简洁.《总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一文,把人们需要知道、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新事,有情、有景、有细节地浓缩于一“炉”。这篇特写,没有因为主题重  相似文献   

20.
大连电视台录制的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推进大连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考》(以下简称《推进》)喜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近几年来辽宁省广播电视学会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推荐作品参评这一项目评奖取得的最高奖次.是一次飞跃。作品本身显示了对“三农”报道水平的全面提升。系列报道《推进》,让广大电视观众见识了现代大农业的雏形.展示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