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显示出音乐与绘画,雕塑,学等艺术之间的区别,确立了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基础,而音乐艺术 要的特殊怀就在于构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音乐 构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它所具有的非自然,非空间造型,非语义符号等性质决定了音乐在其内容,创作,欣赏,存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显示出音乐与绘画、雕塑、文学等艺术之间的区别,确立了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基础。而音乐艺术主要的特殊性就在于构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音乐艺术构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它所具有的非自然、非空间造型、非语义符号等性质决定了音乐在其内容、创作、欣赏、存在方式等方面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这个层面入手,将音乐与语言艺术以及造型艺术相比较,进而得知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它具有一种非语义性和非视觉性。这种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对声音材料的组织上必须作用于听觉,那么美的音乐就必须满足于人的听觉感性体验的需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是音乐审美本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由声音物质材料构成的,以声波震动而存在的,是在运动的组织中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响的艺术,由于音乐中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一种艺术。声音材料的时间性、流动性、易逝性给音乐审美带来了诸多困难,音乐艺术中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和稍纵即逝性比其他文学艺术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性质使欣赏主体不可能象在文学、戏剧、绘画中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寻觅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作为严肃的、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非商品双重属性,其非商品属性,即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学报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同一产品中的两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但主要来源于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学报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学报编辑应该具备"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两种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2005,(5):82-82
民俗文化是世界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它的内容十分广阔,大体上包括了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看似大俗,但未必不包含着大雅;它看似个别,却又孕育着普遍;它看似固定,然而又时时在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关注形式还是内容,历来是音乐界争论的焦点。音乐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有它的特殊性。它的两个本质属性———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决定了音乐“长于抒情,拙于论理,难以状物”。因此,音乐的内容是个模糊、随意、空筐的概念,而音乐的形式是具体存在的。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欣赏音乐首先感知到它的形式美,然后才会去探究它的内容。至于有没有内容,表现什么内容,那是因人而异的。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感动得流泪,他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但有的人可能无动于衷,或品味到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音乐语言的美学特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音乐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音乐是以声波传递信息,用声波来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所以音乐的语言除书面语言外还有有声语言。音乐的有声语言和文学语言、教学语言等其它语言具有的不同性和特殊性表现在: 1.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特征 一般语言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其特定的语音和语义,也即一般语言都有明确的或约定性的语义,譬如“风”、“云”二字就实实在在地表示风和云两种物质。而音乐的语言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例如在音乐剧中震耳欲聋的鼓声既可象征暴风雨的来临,也可象征革命风暴的来临,也可象征群众愤怒的呐喊与反抗,也可代表人们狂欢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精神产品是特殊商品,它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它的本质却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它的生产目的与方式、“价值量”的计算、等价交换程度和使用价值却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因而,文艺活动不能按一般物质商品价值作出判断,应以社会效益作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的特点,它只能通过声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而音的运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和人的情感活动都存在着力的结构形态和运动特征,当这几种力的结构形态和运动特征一致(异质同构)的时候,就有可能激起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共振)。欣赏者个体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美育。同构理论不应排除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恰恰是欣赏个体不尽相同的联想与想象造成了音乐形象的多义性和音乐内容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对于音乐的思考是其文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清除音乐批评领域形容词和谓语式解释的意识形态功能,他大力推崇歌唱家的嗓音,认为它是与语言符号的沟通、再现和表达无关的意指过程,充分体现了身体的物质性。对嗓音的倾听,是对人们潜意识中所存在的欲望的辨认。歌唱家的嗓音明显属于生成文本,属于罗兰·巴特所划分的生成-歌曲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进行过十分引人注目的讨论,彼此观点相左,论争”烈、它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本质特征,如何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基本问题。;。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文艺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不容置疑和动摇,但在如何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上,又各有差异。另一是认为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其“明显的片面性”,或谓存在着“漏洞与理论空隙”,进而主张文艺具有超意识形态性①;或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集合体”②等等。文艺的意…  相似文献   

16.
旅游广告媒体及其对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旅游的特点和旅游广告媒体内容旅游,是人们有游览目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进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旅游本身具有审美性、异地性和流动性的三大特点。(1)审美性。审美享受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尽管旅游动机多种多样,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变化,但它...  相似文献   

17.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是音乐美学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众说纷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音乐的“标题”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作品中的“情绪”及“意境”的理解,是教学在欣赏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标题”具有描绘的作用各类艺术都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的。音乐用脱离空间物质形态的声音作为物质媒介,因此最不便于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式。语义性的“标题”揭示了音乐的题材、内容,也就是说,标题音乐的思想内容需要通过情感的折射来表现。标题音乐是非客体性的,是表情性的。标题音乐…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说,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文学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刻画;美术可以用线条和色块勾画和渲染;舞蹈可以用舞姿变化所产生的舞蹈语汇来描述;音乐呢?由于音乐不具有语义性,因此它不能直接表达事物。音乐也不具有直观可观性,它不能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象,但它能够提供由音符有机组合形成的在听觉范围内所能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音乐虽然不能直接、具体地表达事物,但它却能激发人的内心情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听为主,“听”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的乐感(音乐感觉),即指在听觉体验上对音乐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良好的乐感对于音乐实践的意义是明显的,在音乐欣赏中,它是认识和理解音乐内容的感性基础;在音乐表演中,它是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在音乐创作中,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和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因此,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因素,培养中师生的乐感,是中师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师生由于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乐感不够理想。加之中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学生在短期内提高乐感。这样,在音乐教学中,便普遍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