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申办,宣传片成为近年来中国塑造和宣传自身形象的主要方式。作为国家声誉的象征,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中的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巨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凝聚力、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起,一本百年旧书在中国又被人翻箱倒柜地拿出来重译或翻印,是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中文名字明恩溥,Arthur Smith,1845--1932)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笔者已经见到10个译本(不包括不同版本)。这一狂译之势,让我想起了形象学研究所探讨的形象的基本形态中的一种范式:人们在建构他者形象或自我形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和以往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样(也许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例外),美国全国广播共色(NBC)、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奥运会报道和看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奥运会报道,会让人觉得是完全不同的两届奥运会:前者主要是英美运动员披金挂银的形象,只是偶尔能看见到几个中国忍的形象、而且还不完全是正面形象;后者主要是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但是外国明星的形象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4.
周园 《青年记者》2007,(7):16-17
体育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一个体育项目甚至是一个运动员来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刻,体育甚至能影响和推动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如名的“乒乓外交”。奥运会历来是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建设的良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媒不但肩负着进行全面精彩的赛事报道、继续发扬奥运精神的重任,还肩负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观点认为,奥运会为政治宣言和体育技能的精益求精提供了一个场所,民族主义、种族、阶级和性别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新闻获得形象反射。本文以案例研究体育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8手机媒体渐入佳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成  肖倩 《传媒》2008,(12):27-30
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打造了光彩耀人的奥运冠军和奥运纪录,更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打开了历史之门。开通于2007年10月的江西手机台,作为全国首家独立品牌运营、自主新闻采访的第五媒体,正式以新媒体身份进入2008奥运会国际新闻中心,参与奥运会相关采访。这预示着,手机媒体正在以独立的媒体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相似文献   

7.
电视宣传片作为一种电视传播的形式和传媒手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的震撼力来树立城市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在重大主题活动(如北京奥运会、文化艺术节)的内容告知与宣传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称作一个城市或地域文化宣传的“视觉名片”。  相似文献   

8.
苏强 《中国广播》2009,(4):116-119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北京奥运会)早已经过去,但是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而奥运会的转播工作是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环节。北京奥运会报道播出工作是中央电台技术系统历史上最为重视、准备最为充分、技术手段最为先进、保障措施最为全面的一次安全播出系统工程。下面就对北京奥运会赛事转播的技术系统做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鼓楼外大街上,有一座漂亮的新闻中心,但和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不同,这里虽然号称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飘舞着奥运会的旗帜,贴着奥运会的标志,享有同MPC一样规格的安保和接待,却是一个与奥运比赛无缘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正式采访证的非注册记者,他们无法观看比赛、接触运动员,每天辛苦地蹲守机场、排队买票进场、漫无目的地“打街”搜索新闻,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奥林匹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奥运会都不乏成功的视觉形象,本文通过奥运会视觉形象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探讨出奥运会视觉形象的传播与价值以及它们对北京奥运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同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形象雏形),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说是一个体系,其中包括“赋比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概念,“象”和“意”’被结合成一个词语,“意象”中的“象”,特指审美形象,“意象”中的“意”,特指审美情感.特定的审美形象能激发观众特定的审美情感,而特定的审美情感决定创作中所采用的特定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12.
钟宇辉 《青年记者》2007,(22):17-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融入主流世界的一个机会,作为政府来讲希望能够展示这个国家的形象。北京奥运会应该是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的起点,我个人感觉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整个中  相似文献   

13.
简论图书馆形象傅荣贤(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形象”是一个上位概念。它至少包括图书馆自我设计形象、图书馆实际表现形象、读者期望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等内容不同而又彼此密切相关的四个组成部分。(1)图书馆自我设计形象图书馆自我设计形象是每一个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形象和声音是电视的两极. 在一般情况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作为是"央视形象、央视声音";然而在伦敦奥运会这样的特殊场合下,我们的作为是"央视形象、中国声音"——对内,我们树立着央视形象;对外,我们传递着中国声音. 以"央视形象、中国声音"为主题,下面我谈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16.
周瑾 《青年记者》2008,(13):73-74
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7.
石爽 《新闻传播》2010,(3):81-82
奥运会会徽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已成为每届奥运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都会设计一种特殊的符号——海报或会徽,表现本土文化和奥运文化或相关主题,它将不同的元素融合起来,组成一种能表达确定含义的、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的符号,表达一种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次日,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度的评价,就连一向对中国过于挑剔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形容词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法新社的“Spectacular”(壮观的),路透社的“Dramatic”(充满戏剧性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课题“北京奥林匹克教育与培训遗产研究”的前期成果。课题组认为: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文献资源是“文化中国”的重要载体,具有长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申办、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源应该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本文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会研究中心(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有个形象的说法.奥运会有两个梦想的舞者,一个舞者是运动员,一个舞者是新闻人。可以预见,2008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的新闻人提供历史性的机遇和纵横驰骋的舞台。作为体育专业报,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要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特点,需要在报道的视角和差异化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