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国罗桑日影片公司1983年出品的电影《斯万的爱情》,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伟大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改编而成的。由于小说原著的特殊性,电影的改编被认为是突破了一个禁区。在我看来,则是打破了原小说不可改编的神话。据说许多电影大师们曾几度想改编均未成功,前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才出现了这部《斯万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周淑萍一人在香港办出版社,当然总编辑就是她啦!由于她独到的眼光,第一个帮助张小娴出书,后来又认识李敏同、梁继章。三人合写广播剧《爱情感觉》系列,其中《不再失恋俱乐部》卖出三四千本。不论内容和包装都不断进步,并有其独特的卖点。她从最初写小说、散文,到最近写访问集《一朝失意》,还以六七十年代的背景写纪实小说《那个水仙花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4.
《爱是不会凋谢的》是一部自传体爱情小说。小说写了一个巴黎女学生戴妮丝,爱上了在法国留学的中国画家李凤白,终成眷属。这种“国际婚姻”颇具传奇色彩,很能让人联想到浪漫、热烈,一见钟情等爱情专用词汇。还能有什么比这些词汇更使爱情生动、美丽呢? 《爱是不会凋谢的》却给了我们另一种魅力。这里没有浪漫的初恋,热烈的情欲,以及超尘脱俗般的传奇色彩,然而这部长达二十几万字传记性文学专著却以她平实的魅力征服了读者。  相似文献   

5.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有着“职场小说第一书”之称的经典系列作品《杜拉拉》,历经四年终于推出收官之作——《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至此,杜拉拉事业与爱情的最终归宿都将水落石出,而作者李可则表示,她不会再续写杜拉拉,甚至不会再写职场小说。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有着“职场小说第一书”之称的经典系列作品《杜拉拉》,历经四年终于推出收官之作——《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至此,杜拉拉事业与爱情的最终归宿都将水落石出,而作者李可则表示,她不会再续写杜拉拉,甚至不会再写职场小说。  相似文献   

8.
1.关于《霍比特人》是《指环王》前传的提法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其原著是同名小说《霍比特人》。而国内通译为《指环王》的电影三部曲,其原著小说的通译名为《魔戒》。把《霍比特人》说成是《指环王》的前传,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导。在豆瓣里,曾看到过有一位读者这样对小说《霍比特人》作出评价:"(托尔金)学人家写前传,却写出这么幼稚的东西来。"真正的托粉当然能明白这种评价的荒  相似文献   

9.
一道 《出版史料》2001,(1):69-69
《隔膜》是叶圣陶的第一本小说选集。它的出版经过,叶圣陶说:“《新潮》出版的时候,顾颉刚兄要我写小说,我就写了几篇寄去。写小说并不是那时候才开头,在五六年以前我就写过二十来篇,多数是文言的,有三四篇是白话,从印本撕下来自己订成一本,一直没有想起印什么单行本,到现在,那本子不知道哪里去了。再说给《新潮》写了小说之后,接着《小说  相似文献   

10.
得知黄准老师要去青岛为儿童电影《明星梦》写插曲时,我不南一怔:《明星梦》讲述一群少年儿童想当明星的成长故事,制片方意在通过这部电影,让家长们领悟到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但这毕竟是一部儿童电影,和一位82岁的老作曲家的距离似乎蛮大。原来,投资方是想请她去为该片12岁的小演员张贺写一。首歌。一位82岁的作曲家,为一位12岁的儿童演员写歌,我对此充满了惊奇!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2.
作为19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妮如今的写作显得坚实很多。她记录知青的过往,也写下与年轻学生的交流。她仍然是一个喧哗时代的安静写作者"有的小说是取悦于读者的,想看什么就给你写什么;但也有这样的写作者,写的原动力和意趣就是想把它写出来。"王小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小说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不然写作还有什么趣味。"从第一小节"陈晓克今天手痒"开始,没有任何过渡,最快捷地进入到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语境。她就这样写"意趣",她承认自己最新出版的知青题材小说《方圆四十里》,"主要写味道,靠味道带出时代和人性",虽然她也写了众多劳作、打架、偷狗、招工、告状的故事。诗人、作家王小妮选取了1975年夏至1976年春位于东北的"锦绣公社"方圆  相似文献   

13.
现代出版社于2000年年底推出了电影小说《刮痧》,而电影《刮痧》2000年底同期公映则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强光亮点。这一种借力造势的出版运作方式及电影编剧之一的旅美作家王小平女士在电影素材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的成功,使这部既源于电影又区别于电影的“电影小说”带着新异的特色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 在近十年的留美生活中,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孽缘》、《白色圣诞》、《曝光》等作品的王小平对种种发生在身边的华人遭遇深有感触,时时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声所震憾,于是,她和她的丈夫,我国著名影视导演郑晓龙在美国经…  相似文献   

14.
蒂姆温顿的这篇短篇小说《远在天边》写得像一部小电影。女主角肥麦茨的生活孤独而平淡,没有朋友,更没有男朋友。她逐渐暗恋上了每天中午来他父母书店看书的一个深肤色男子,最后却什么也没发生。文中电影一般的语言把主题突出得更为生动:人与人之间隔绝孤独感无处不在,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军区南京疗养院工作的邢曼丽,珍藏着一幅字为“美”,那是中国诗书画院名誉院长文怀沙老教授赠给她的,意为美丽的眼珠在转动。她出生在书画之乡陕西长安,年幼时常跟着私塾先生写大字、描红。据说那私塾先生是小说《白鹿原》中原形牛才子的学生。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在墨香飘逸的环境里,她与笔墨结了缘。1979年入伍成了一名白衣天使后,那些“文房四宝”也跟随她步入军旅生涯,有时兴趣一来,深更半夜还从床上爬起铺纸摆砚。她说要是几天不换笔,手就发痒。人如其字,字如其人,她的谦虚好学、诚恳为人赢得了不少书法界名流…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有一个从60年代开始就专门以写作爱情小说为职业的女作家,至今她虽已近80岁高龄,但仍白发红颜,青春犹在,具有旺盛的创作活力,一年能写一二十部同一类型的小说。 这位女作家名叫卡特兰,已经写了几百本小说。她写的爱情故事基本上是一样的类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和一个年纪较大而有名望(一般是公爵或贵族)的男子在异国邂逅而相恋,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写的小说都是正派的,没有婚前性行为的情节,她说她只写“纯罗曼史”。一些出版商为了扩大销售,曾建议她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当代流行的婚变和婚前的性爱描写,都被她拒绝了。她写的小说虽然模式化,但却很畅销,目前总销数已近2亿册,还有十几国文字的译本。 卡特兰写小说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她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按部就班。每天  相似文献   

17.
一部曾在法国引起强烈轰动并荣获女评委文学大奖的当代爱情奇书——《荒诞情人》,近日在中国成功登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曾被译为英、德、日、西等等十数国语言,在全世界发行,总发行量突破百万。《荒诞情人》一书的作者亚历山大·雅尔丹生于1965年4月14日,他的祖父是法国老一辈影响颇大的政治家,父亲是著名的作家和电影剧作家。他本人则少年得志,20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脑袋里的转珠》(1986年)获法国该年度处女作奖,《荒诞情人》是他于23岁发表的第二部小说。本书是一部以荒诞的寓言形式来演绎严肃的人生问题的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写给现代人的爱情启示录。主人公“怪家伙”加斯帕  相似文献   

18.
看板     
白冰以最高分晋级宝钗组三强“红楼梦中人”全国总决赛“五进三”的比赛中,来自西安的选手白冰以最高分率先晋级三强。白冰,原名陈东,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身高165cm,曾出演电影《爱情呼叫转移》。气质形象俱佳的她素有小金喜善之称,她表示,《红楼梦》中她最喜欢和熟悉的就是宝钗。  相似文献   

19.
一直到读完《十面埋伏》的最后一行字,合上书页,我才仿佛松了一口气。《十面埋伏》跌宕的情节,真挚而沉重的情感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突然我特别想了解写了从《天网》、《抉择》到《十面埋伏》这一系列精彩的法制题材小说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写出这些作品的。终于,我通过电话采访了作者张平。纵览你已经出版的几部小说,从《法撼汾西》到《天网》、《抉择》,以及最近出版的《十面埋伏》,政法题材一直是你始终关注的主题。我想知道,这是出于你个人的兴趣偏爱,还是与你的生活经历有关,抑或是出于某种现实意义上的考虑?其实我还有别的几部长篇,并不是所说的这类题材。在人们的印象中认为我一直是写“政法题材”的,可能与你列举的这几部作品的影响比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多次获奖并被拍成了电影。《另类》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的另一个翻译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吴精美的故事》,讲述的是女儿吴精美和母亲吴夙愿的故事;故事中那一幅幅苦甜参半并充满波折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