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坎特伯雷故事》序诗的文本分析以及对乔叟家族与王室家族谱系历史学考证,本文认为乔叟文学创作与中世纪英语语言的发展、当时政治社会情绪高度一致,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乔叟的成名也映证了语言文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乔叟的妇女观是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首先他受到所承继的文学传统、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对女性人物带有歧视。另外,诗人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使他塑造出巴斯妇人这样表现出新特征的形象。巴斯妇人是诗人和周围世界、诗人和自身理想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语诗歌之父"的乔叟影响了中世纪以降几百年来的文学创作。尽管身处"黑暗"的中世纪,并深受当时欧洲各国"权威"文学传统的影响,但乔叟依然用自己的现世"经验"对信仰"权威"进行了颠覆。这种颠覆具体表现在乔叟作品的叙事框架以及人物形象上,由此,他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加上了浓重的一抹,为英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诗歌之父"的乔叟影响了中世纪以降几百年来的文学创作。尽管身处"黑暗"的中世纪,并深受当时欧洲各国"权威"文学传统的影响,但乔叟依然用自己的现世"经验"对信仰"权威"进行了颠覆。这种颠覆具体表现在乔叟作品的叙事框架以及人物形象上,由此,他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加上了浓重的一抹,为英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文章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梅利比的故事”,阐述该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以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对中世纪英国作家乔叟的作品的女性人物予以分析,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时代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表明,乔叟作品中的女性展现出来以不贞、多言等负面形象为主;这一形象与中世纪男性主流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述还体现出了乔叟作为其时代进步作家的代表对理性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人文主义思想在14世纪后期的英国已经出现和传播;乔叟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英国新兴的资产阶段和市民阶段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担当了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那位来自巴思的寡妇所讲的故事中的人物艾莉森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虽然乔叟把艾莉林这个人物塑造得较为丰满,充满活力,与传统作品中苍白无力的女性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乔叟所用的语言毕竟属于男权社会的语言,所以最终塑造的妇女形象还是不够公正。论文以此来说明群体的语言对个体思维的限制作用,以及传统的男权语言对妇女形象的贬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的诗歌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能代表苏格兰诗歌传统的诗歌风格要迟至13、14世纪才得以萌发,其诗歌传统的确立则在15和16世纪,苏格兰的诗人们在乔叟和李德盖特等同胞诗人们的影响下,创作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上独具苏格兰特色的诗歌作品。他们创建的苏格兰诗歌传统特色有两大标志:形式上的乔叟派,内容上旗帜鲜明的苏格兰本土性特征与其形式多样的诗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苏格兰乔叟派诗人"将乔叟的真传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其独具特色的创作,为苏格兰诗歌传统的奠定和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讽刺(satire)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介绍了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出现的讽刺手法,浅析了乔叟采用讽刺手法的目的及其本人表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坎特伯雷故事》是"英语诗歌之父"乔叟在其诗歌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杰作不仅集中体现出诗人精湛的创作手法和多样的表现方法,其蕴涵丰富的内容和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本质的深刻剖析,充分再现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图景。本文针对作品中存在的体裁多样化特征进行梳理和探究,以厘清乔叟诗歌叙事艺术手法的源流和创新,进一步理解乔叟文学创作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14.
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里,女性形象通过逻辑话语、沉默、闲谈和诅咒的言语行为来表达自我、追寻身份。这表明乔叟虽处于十四世纪厌女情节严重的英国社会,他对于女性和女性的命运仍有深刻的同情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杜比(Georges Duby)将欧洲中世纪的婚姻分为"世俗社会模式"和"教会模式",这两种模式一起作用和影响着欧洲中世纪的婚姻至到16世纪中期。其中,"世俗社会模式"的规则与习俗主要来自世俗罗马法,具有有夫权的特色。"教会模式"则是基督教会通过几个世纪的修订与完善发展而来。在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婚姻是其讨论最广泛的主题。本文将以《律师的故事》为例,重点探讨中世纪英国教会婚姻的特色,及乔叟对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乔叟继承了基督教会的婚姻思想,排斥性爱,颂扬独身;另一方面,他又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质疑,摈弃了教会把妻子作为婚姻中二等公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名人名言     
Love rules his kingdom without a sword.爱,不用利剑,便统治了他的王国。——Herbert赫伯特We soon believe what we desire.我们欲望中的东西,很快就会信以为真。——Chaucer乔叟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17.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的框架结构迷离复杂,是评论界颇感棘手的一个课题.一般认为乔叟没有完成“总引”提出的一百二十或一百二十四个故事的预定计划,终是一种缺陷.这类观点,在学术界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学者陆续以戏剧理论或希腊罗马传统释之,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新的疆域.但是这些论述大多裹足欧洲,很难说没有一点欧洲中心论的气味,本文将结合东方传统,阐明《故事》结构为一完整的构造体系,并论述乔叟对框架结构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杰弗里·乔叟是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之前英国最重要的诗人,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晚年集大成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堪称奏响了英国文艺复兴的"序曲",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作品中的"巴斯妇"形象既栩栩如生地体现了英国当时新兴的富裕手工艺人形象,更折射出乔叟独特的时代观.现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使得"巴斯妇"成为热议的话题,但"秩序"和"基督教义"仍然是对其形象进行解读最关键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杰弗里·乔叟(Geoffery Chaucer),十四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杰出的现实主义者,生于1340至1345年间,卒于1400年10月25日。乔叟一生做过宫廷随从、政府官员,历经了三朝英王,数度出使欧洲大陆,目睹了英国乃至欧洲十四世纪后半期的社会状况,并将所闻所感付诸笔端。公务之余,  相似文献   

20.
乔叟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便是他对中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个人解读,并通过此作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磨坊主的故事”是组成本作品的一个小故事。本文欲从乔叟的创作动机,中世纪磨坊主的原型,以及本故事的体裁特点三个大方面来分析这篇故事,细化对于《坎特伯雷故事集》全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