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类陈列展览注重陈列内容的编撰和展览结构的组织,体现了明晰的叙述功能和叙事线索。按照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视角将历史类展览的组成要素和构成形式进行分析,可以提炼出四种叙事模式,即古代社会史类、近现当代社会史类、近现代人物史类、科技发展史类。这四种历史类展陈的叙事学模式在展览的素材选择、结构与层次、叙述者、展线和文本几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博物馆学研究中的“叙事学”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的策展过程中,建立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让文献“活起来”的思想,结合国内外优秀叙事展览或有叙事元素的展览案例,对文献类展览的策展提出叙事化策略:从“故事阶段”着手,确立故事主题、故事主体和故事主线;再进入“话语阶段”,确定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述修辞。以期为解决文献类展览的传播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下,建立全媒体时代档案展览评价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论文引入“四全媒体”理论,分析该理论对于档案展览的可移植性,从档案法制、用户需求、全媒体技术三方面,分析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展览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标和原则。通过构建“四全媒体”框架下的档案展览评价体系,推动档案展览水平、档案展览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换一种说法”是2004—2006年伦敦6家博物馆联合进行的展览更新改造项目的名称。在我国,尽管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千展一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展览“换一种说法”已经势在必行。叙事型展览,因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出色的传播力,为展览的同质化困境提供了解决之道。因此,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对展览文本展开探究,讨论如何通过人物微观叙事、丰富叙事结构和转换叙事视角进行突破与创新,让博物馆讲出更多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息社会众多信息传播媒介中的一种,博物馆应该如何确立和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公众对信息媒介的选择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使信息接收与建构的效果得到最大优化。本文尝试引入一个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中能够应用于研究传播行为的理论框架,对博物馆及其展览所独有的媒介优势进行解读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林涵  傅翼 《中国博物馆》2022,(6):103-109
随着历史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情感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国内外历史主题类博物馆展览,探讨博物馆如何合理激发情感,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为了让情感在博物馆历史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博物馆展览可以从主题设定、叙事型空间设计、“可参与”的历史事件再现、矛盾冲突的设置四个方面完善内容策划,并辅之以合适的形式设计。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情感“陷阱”,做好前置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讲故事”这一概念在博物馆展览中使用广泛,成为展览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的代名词,更成为展览策划所追求的目标。“讲故事”是展览叙事的一种典型方式,具备展览叙事的典型特点,但运用更加灵活。本文以“讲故事”的展览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叙事学中的“故事与话语”理论将展览策划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阶段,重点探讨如何将“讲故事”的方法融入展览策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展览中的博物馆物可被视为一种符号,经历了“转义”的过程,其阐释通过对物的本体信息、社会历史信息的选择与组织,延伸、重构出博物馆化信息呈现给观众。根据对金瓯永固杯、春秋牺尊、打马球图铜镜、素纱单衣4件文物在不同展览中差异化阐释的实证分析,可将展览中物的阐释分为原境化阐释、象征性阐释、关联性阐释、重构性阐释四种阐释模式。在博物馆策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物在展览中的重要程度、基础信息的丰富程度,选择不同模式对物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刘龙见  石慧 《北京档案》2022,(12):24-26
红色档案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论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年度、地域、主题、形式四个角度梳理我国档案馆举办红色档案资源展览的现状,从功能定位、资源运用、展陈手段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档案馆举办红色档案资源展览呈现出的趋势,并提出应对机遇和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讲故事是表达展览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了“故事”和“讲”两个含义:“故事”是叙事内容;“讲”是叙事方法,是对故事再创造的过程。讲好故事除了选择一个好的内容外,还需要设计好故事的结构,选择好讲故事的载体。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围绕实际案例从博物馆、科技馆展览的叙事结构、叙事载体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展览的空间特性植入故事、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专题展览的策划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办档案专题展览是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重要形式。目前,随着档案展览工作的不断实践,档案部门对其理论和操作层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如何根据需求,办好档案专题展览,提高展览的影响力和教育感染力,业已成为档案馆业务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北京市各档案馆围绕党和国家以及本市中心工作,抓住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的时机,举办档案专题展览的实践,探讨国家档案馆如何办好档案专题展览。专题展览又称之为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馆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  相似文献   

12.
地方历史文化类陈列展览,是以地方史脉、文脉、人脉为展示内容,以展示地方历史传承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展览。地方历史文化类展览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个性”。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三要在前面两大学术支撑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和确定展示的基本内容,并按主题信息定位型的故事性逻辑结构安排展示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展示手段阐释地方历史文化,进而达到突出地方特点、彰显地方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喆  蔡馥 《中国博物馆》2023,(3):111-118
叙事学自20世纪发轫后在西方博物馆领域受到关注,至今展览叙事已成为中西方博物馆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纵观国际学界展览叙事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发现近十年研究以后现代视阈下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开放叙事的重构为方法论取向,强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历史活动考察,并在技术路径的探索上积极开拓交叉学科的研究视野,助力多媒介叙事的集成和协同创新发展。整体而言,研究内容呈现物质、人文和技术多轨并进的研究转向并注重对叙事设计的实证考量,助力现实层面形成更加务实的理论指导。通过回顾国际学界展览叙事研究,期望为国内博物馆讲好故事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类展览的主题,须从历史文化事实中提取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概念,并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来表达,通过承载着这些历史文化信息的展品和布展设计来表现。因此,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基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展览的科学品质。鸦片战争博物馆针对本馆的展览选题,搭建了包括馆刊、专著、论坛在内的多种学术平台,孵化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并运用于“鸦片战争”展览,极大地深化了展览主题、丰富了展示内涵,并促成了形式与内容的较好融合,集中体现了“内容为王”的办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界定,突显其"公共关系学"的内涵,阐述了"公共关系"存在于博物馆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提出应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即"公共关系学"加以运用。之后,借鉴公共关系专业化活动中的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践和公关评估四步骤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探讨如何开展博物馆市场调查、展览策划、展览宣传推广和展览社会效益评估,旨在通过公共关系学理论对博物馆展览实践进行指导,重视公共关系学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档案展览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展览特点与内容也越发明显。 一、档案展览的特点 1、档案展览可供选择主题内容比较宽泛。尤其是长春作为历史古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又是吉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性展览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青铜峡市历史古迹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参与历史古迹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金玲 《北京档案》2007,(10):33-33
展览讲解是以展览为依据,由讲解人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行为.档案展览有它独有的特点,它展示的是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的真实过程,档案展览的讲解就是引导观众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因而在档案展览讲解时,必须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不可随意加之个人想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博物馆的展览是否有结构上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本文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结构理论并结合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实践,对展览结构和教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展览结构是关系到展览设计水平、质量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大问题,并影响到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因此,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是依据展览主题建立起来的,是设计展览的出发点,直接影响展览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构建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展览结构与展品、与基于展览的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东海先生曾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是著名的博物馆学研究专家,致力于博物馆哲学和博物馆发展的研究。此次访谈主要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的研究"这条线索,内容涉及"国家博物馆简史"和"国家博物馆百年展览研究"的指导思想、写作原则、历史分期,陈列工作的经验,"展览策划"概念的演变,"陈列"和"展览"的区分等方面。最后,苏东海先生从自己的角度谈了对国家博物馆展览业务的期望和对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