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简析中国西部与中华各民族起源演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成长于西部;华夏族向汉族过渡并形成汉族的强大动力来自西部;汉族的族称来源于西部;使汉族获得大发展的唐王朝崛起于西部;汉族之外的55个兄弟民族绝大多数起源演变于西部;绝大多数兄弟民族世居地、聚居地也在西部。西部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大观园”。  相似文献   

2.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其前身是华夏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民族在人口数量、民族源流、民族分布上表现出以上三个特点:数量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一刻也不停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成份,使汉族成为一个多源合流的民族;由原来分布的黄河中下游向四面八方扩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主要在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地区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世界各国散居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邓爱忠 《中学文科》2007,(11):145-146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融结的统一体,有56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汉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历史上许多族融合而成的。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在春秋时期,华夏族与戎狄等族逐渐融合;其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又与匈奴、鲜卑、氐、羌等族融合而成为汉族。在宋元明清时代,汉族又与契丹、女真族结合;进入20世纪,汉族与满、蒙、维吾尔、苗、藏、彝、壮等少数民族汇合而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历经了数千年,在这悠长的发展过程中,边疆的族群不断向中原汇聚,使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群不断壮大,文化不断丰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大和文化之…  相似文献   

5.
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成长于西部;华夏族向汉族过渡并形成汉族的强大动力来自西部;汉族的族称来源于西部;使汉族获得大发展的唐王朝崛起于西部;汉族之外的55个兄弟民族绝大多数起源演变于西部;绝大多数兄弟民族世居地、聚居地也在西部。西部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大观园”。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从商周历经两汉以迄隋唐,对于居住在西部边疆的各部族,一律泛称为“羌”或“西羌”。“西羌”包括150多个部落或民族。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在五千余年前,整个青藏高原,都有藏族的祖先——发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今天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境内的藏族,是我国西部边疆古代羌人诸部、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交错杂居,相互自然同化,共同发展的结果。从远古开始,藏族的祖先——羌人就同华夏族(古代汉族的自称)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两族的交接地带,相互交往更加频繁。在两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成起到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整合各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发展阶级,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章节就占了四分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不断交往和融合。它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出现,离今天的年代已久,有的已为人们所陌生。这里,将中国古代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作一简单介绍,敬请同仁指教。一、汉族的由来远古时,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互为婚姻,它们是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炎黄部落原居陕西、甘肃一带。在长期的生活中,它们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互相影响、交往,经过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发展,大约在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当时,北方的鬼方、西戎、犬  相似文献   

9.
《羌族释比经典》评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上羌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分布极广的民族、也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术界一般认为.古代的羌族应与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民族有着族源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同时.现今藏缅语族羌语支的民族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现今羌族的人数。现今的羌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后裔,而他们一直较好地保留和传承着古羌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的华夏族和现今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必须了解羌族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师:西汉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 生:公元前202年,刘邦。师:西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结束,共统治了2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汉的强盛,一直到今天我国最大的一个民族被称作“汉人”,我们的古华夏族也从此被称作“汉族”了。 [“汉人”、“汉族”来历的补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西汉强盛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社会经济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五大民族集团”中的华夏族团,是由炎帝、黄帝部族(含东夷少昊族)组成的。历三代至战国末,在融合北狄、西戎、东夷、南蛮一部分人后,形成主体民族集团,称诸华或诸夏。至秦朝,少数民族大多与“诸华”相融合,称秦人(罗马等国称其为支那)。汉王刘邦政权建立后,又改称汉人,为多民族(以华夏族人口居多)的通称。因此说,汉民族及其文化是由炎黄族及其文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源自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故在古代即被称之为“华夏”或“中华”,也有“夏”、“诸夏”、“华”、“秦人”(秦朝)、“汉人”(汉朝至唐前)、“唐人”(唐朝)等史称。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其人口超过十亿,占中国总人口的91.59%。由于人口众多,故其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和松辽平原。汉族操汉语,属汉藏语系,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种主要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源于象…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氏、西域诸族及秃发鲜卑等内迁诸族,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一、汉族文化及汉族民间舞蹈的概述汉族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主体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因地域和历史迁徙的原因使民间舞蹈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不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其丰富。汉族更是一个兼并包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为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华夏族以及后来的汉族在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形成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汉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这些由迁徙和吸收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俄罗斯族属于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的俄罗斯族主要集中在额尔古纳地区。恩和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北部,额尔古纳河南岸,与俄罗斯隔河相望,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政府所在地。该村近半数的人口为俄罗斯族,他们与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共同生活,在语言使用上彼此影响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在口语的语法方面同俄罗斯国家现代标准语相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域之一。境内居住着除汉族以外的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彝、水、仡佬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人口一千四百多万。其中壮族一千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人,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广西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有着光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朱老总在建国初期就提出“要广  相似文献   

19.
商代文献中已有关于越民族活动的记载,其族群得名于所使用的工具和兵器;“扬越”只 是一个泛称,在不同文献的记载中其空间分布范围是不同的;“于越”是越民族群体中最接近华夏的部 分,但与华夏族有明显差异;由于越民族群体支系多、分布广,战国后期的文献便出现了“百越”一词。  相似文献   

20.
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族称与族源 “达斡尔”是 达斡尔族的自称,历史上曾有“达胡尔”、“打虎儿”、“达呼尔”等不同的称呼,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