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小说是以短小的篇幅描绘平凡细小的生活场景来反映和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文学样式.它借鉴中外优秀小说的"镂空"技巧,"不写而写",善于以隐藏艺术去创造含而不露、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隐藏艺术是小小说作者有意将要表达的意思隐藏于一定的描写或叙述当中,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的一种艺术.小小说的隐藏艺术包括复义隐藏,淡描隐藏、悬念隐藏、细描隐藏、拈来隐藏,逗留隐藏.  相似文献   

2.
美点赏析这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是以短小的篇幅描绘平凡细小的生活场景来反映和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文学样式,在立意、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追求“立意的艺术”、“留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善于以隐藏艺术去创造含而不露、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叙述更简洁、结构更精巧、语言更凝练、故事线索更明晰。这篇小小说情节设计较为简单,语言叙述也较缓慢,故事的发展也是舒缓渐进的。然而,这篇小小说却在标题、立意、结构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小小说的一些艺术特征,体现了作者…  相似文献   

3.
莫伯桑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人物,寻求人物在一定心理状态下和一定环境里必定完成的行为举止并把它表现出来。让读者忘记作者,去亲历那些事件,得出结论,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激活?说白了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感染力———称“艺术感染力”、“文学感染力”都未尝不可。教者的“说”、“写”、“读”、“演”、“激”的功能,艺术地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乐意地、自然而然地去品、去谈、去思、去玩味其中之韵。有一个成语可以很好地概括如何“激活”,那就是“厚积薄发”。教者固然要有扎实的根基才能现身说法,但反过来,是不是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根基就形不成观点,就不具备任何说法的条件呢?非也,教者应当“厚积”,学生是“薄积”,让教者的“薄发”去引导学生的“厚积”。我主张拿出一堂课的四分…  相似文献   

5.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陈静 《考试周刊》2012,(94):52-52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大片空白,往往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被称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脍炙人口不仅在于写得简洁、紧凑、浓缩度高,更在于他艺术构思上的卓越不凡。本文就他小说中的“隐藏”艺术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空白艺术呢?  相似文献   

9.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性很强的文体,以其深远的立意、精巧的结构、简练的语言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它拥有许多能为之奋斗的小小说作家和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因而发展很快。我也十分热衷于小小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就引入了小小说这种文体,以读带写,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谈一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小说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精美的学艺术样式。它不仅要有“味”而且更要有“味外味”。“味”即是读在进入审美时空时从小小说本中获得的“某一韵味”,“外味”则是读在获得“某一韵味”的同时又从本中获得的另一种或多种韵味。“味外味”是小小说固有的审美特性,它具有延展性、多层性的特征。它一般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营构。  相似文献   

11.
何小玲 《辅导员》2014,(4):62-62
“读写联动”是一种新兴的课型,“读写联动”即读中悟写,写中促读。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促进和终极目标。“读写联动”是生成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读”和“写”的问题,让“读写联动”切实地成为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呢?在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准以下几个抓点。  相似文献   

12.
大约从宋朝起,中国画家就意识到了空白的重要性。他们不把画面画得满满的,总是留出大量的空白。马远的构图往往只画一角,人称“马一角”;夏则善用半边取景,人称“夏半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被称之为“计白当黑”。为什么留出大量的空白?是让读画的人可以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  相似文献   

13.
写作学界将“白描”与“细描”对举有失妥当,“白描”与“细描”两术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交叉,二的区别在于:细描一定要细,白描则可粗可细;白描要质朴无华,不大事渲染,细描则可质朴,可华丽,崇尚大量渲染,二的联系和统一在于:不事渲染的细描与描写细腻的白描是一回事,分别叫做白描工笔或工笔白描,通常情况下,白描与细描不能对举。  相似文献   

14.
含蓄原是一种艺术手法,指作对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说出,或不全部说尽,用一些隐约委婉的话曲折地加以表达,或把它隐含在形象之中让读自己去品位思索。由于它能“言近旨远”,激发起读的想象,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所以它在学中,尤其是在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极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翁兰珍 《教师》2014,(34):117-11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空白”,就如中国写意画一样,讲究“空白”艺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文中的“补白”素材,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教学《去年的树》为例,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在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煜是我国古代词坛的名家,其写“愁”情之词极富艺术感染力,本对李煜“愁”情词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很有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彭琪 《湖南教育》2006,(8):46-46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授人以渔”的“渔”指的就是让学生会读、会问、会写。  相似文献   

20.
读云逢鹤诗选《人·鬼·神》,感到诗人始终处在诗情亢奋状态。诗人写工矿,写农村,写城市,写海洋;写老一辈革命家,写崛起的新一代,写海外侨胞、游子,写异国商人、文人;写纯真的友谊,写甜蜜的爱情;写风土人情,写风光府施,琳琅满目,多彩多姿。诗人似乎在用他的整个创作实践和全部艺术激情证实一个最朴素的真理──文学源于生活。生活凝重,诗情也凝重。他没有用美丽的想象去渲染那些乐观者的浪漫情绪,他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以及人们衍拓生命的坚韧,尽管诗人命造多钟,但他有理想,有热情,有坚贞不渝的奋进精神,在他那奇丽的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