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魔力黑痣     
每个平凡的人,其实都拥有一个储量极其丰富的矿藏。1823年,在英国南部城市威尔士的一个小城镇,一户穷困潦倒的农家,一个瘦小的女婴呱呱坠地。她不合时宜的降临,在愁眉不展的父母看来,只是让本已穷困的家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更让父母苦恼的是,女孩两岁那年,左脸上突然生出一颗指甲大小的黑痣,让她那张本来就不大好看的脸,变得更丑陋了。来自亲人和周围人们的歧视目光,让从小自卑感便很重的女孩变得更加抑郁了。父母更加不喜欢她,只供她念了四年书,便让她去一家农场做工。女孩默默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每天除了拼命地干活,一有空闲,她就躲到…  相似文献   

2.
女儿学琴记     
2006年暑假时,女儿满5岁,我和她爸商议后决定让她学一项乐器。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乐器变得更聪颖、有修养。同时,也想让她多一份爱好,多一项技能,在音乐中体验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3.
别无选择     
缈进初三没多久,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用功读书,考上那所录取率还不到千分之一的省重点A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她跳出这个小得可怜的县城,更可以大大满足她的虚荣心,还有,让自己爱面子的知识分子父母也着实风光一把。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介     
<正>会飞的女孩儿[美]维多利亚·弗雷斯特/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内容简介派珀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农场,由一切按规矩办事的父母牢牢地看管着长大。然而,派珀一出生就不太合规矩:还是个婴儿时,她就常常漂浮在天花板上不下来。更别提长大后,她脑瓜里稀奇古怪的念头总是让老实巴交的父母头疼。终于有一天,派珀会飞的秘密暴露了,她  相似文献   

5.
快乐     
Haper已经不止一次对我说"烦"了,说她对世界已没有信心,说她厌恶生活,原因很简单,Haper的父母快离婚了.离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Haper选择跟父亲还是跟母亲,Haper以死相逼,不让父母离婚.目前因为Haper的原因,离婚出现了僵局.她已经三天没回家了,天天呆在我家.人虽在,可是整天像丢了魂似的,只会喊"烦".Haper告诉我,她跟父母有很深的代沟,除了必要时称呼一声,几乎没有多余的语言了.她不想让他们离婚是因为怕同学、朋友嘲笑她,看不起她.Haper说她曾试图让父母握手言和,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6.
王珂 《成才之路》2010,(5):I0004-I0004
16岁的潇潇是个性格非常火暴的女生。在技校上学的她跟全班同学都闹翻。跟同宿舍另外7个室友也都闹翻。她可以成夜在宿舍楼道唱歌,吵得所有人睡不成觉。老师、父母的劝诫一概不起作用。后来,爸斧妈妈交了3万元的学费.把她送进了一所问题少年训练营。让父母没想到的是,半年后,从训练营走出来的潇潇变得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她会想尽办法折磨父母,让他们没有一天消停。  相似文献   

7.
七色花     
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我将——第一片给我的妹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开她,外出打工。从此,她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父母。想念亲人的时候,她泪如泉涌。我送上这第一片七色花瓣能让妹妹不再心伤。第二片给我终日忙碌的奶奶吧!奶奶身体不好,可每天却起得格外早,腰弯了,眼花了,我心痛呀!花呀,你就让奶奶身体好起来吧!第三片就给我的父母吧!我曾无数次的让他们失望,曾无数次的让他们心伤。为了我,他们起早贪黑,任凭寒风吹;为了我,他们离家不归,只让我梦飞。我惭愧,更后悔。花呀,你去吧!飞到父母的心中,替我说声对不起吧!第四片给我的终日不安宁的班级…  相似文献   

8.
王麟 《家长》2003,(11)
13岁的圆圆漂亮活泼,在学校是个“歌星”,但回到家却对父母无话可说。母亲见她小小年纪爱打扮,好意劝她,圆圆不是恶语相向,就是摔门不理人。父亲问起学校功课,她也是爱理不理的,还说“讲了你们也不懂”之类的话。平时,父母讲什么,她总是故意反着做,还说这是流行趋势,越是让她干什么,她越是不干,气得父母开始打她,她却大声唱歌,然后跑出家门。前几天,为了向父母要100元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她竟然在家装疯卖傻,一会儿装着昏死过去,一会儿又撒野拍桌子、摔椅子。当父母不满意她的野蛮行为,明确告诉她晚上不能外出,更不会给她钱时,她竟恶狠狠地…  相似文献   

9.
雨冬 《大学时代》2003,(8):58-59
她叫韩炜娜,7岁时,父母离异家里就剩下了她和妈妈,还有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15年后她成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高才生,更有腾讯公司QQ形象大使陕西赛区总冠军,中国西部绿色环保佳丽,职业时装、汽车、摄影模特……众多光环罩在她的头上。而她在成长经历中,比一般家庭的小孩更敏感、更叛逆、更坚强,也更努力。正是这些和常人不同的特质令她无比灿烂。坎坷童年时父母离异后,妈妈带着炜娜,尽管生活艰难,母亲依然尽一切努力让女儿学习各种艺术。但是,舞蹈、绘画、书法是时尚的追求,也是富人们的艺术,笔墨、服装、学习班的费用,使炜娜妈妈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0月10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村发生了一件极其悲惨的事情:该村惟一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刘宇虹喝农药自杀了。正值大好年华,正值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的时候,她为什么自杀了呢?让我们听一听大家是如何说的:村民说———刘宇虹成绩好在四邻八乡是出了名的,她学习非常刻苦,一心要考上大学,将来把父母带出穷乡僻壤。她父母也以她为骄傲,尽管家里很穷,但父母借债、卖房也要让她上大学。她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在家里大宴宾客。学校老师也对她大加赞扬,常常用温柔的目光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村里的孩子们都把…  相似文献   

11.
章月娥 《家长》2014,(12):30-31
正重视关注"心理断乳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所趋,也将有利于直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小慧现在变得让父母越来越难理解。她今年13岁,上初二。从小就是乖乖女的她,学习成绩好,听老师、父母的话,也不会对父母的安排有意见,因为她从小就接受了妈妈的说法,知道父母给她安排的一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0,(3):10-11
诸暨一位家长来电说:“有一天,我偶然翻看了一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很不满。她当天就把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外面还加了一把锁。钥匙也被她藏了起来。我不是有意检查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有事情,作为家长总要尽快知道,以便及时帮助她吧。我该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让孩子相信父母,对父母放心呢?”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希望你的父亲不是我。我小时候这样想过,我那时想将来我要是有孩子绝不让她这样想。人家讲,做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易,我是有了你才知道孩子的更不容易和无可选择。  相似文献   

14.
滑冰运动员周洋获得2010年冬奥会冠军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夺冠感想时说获得冠军“可以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些”.她的这句获奖感言感动了无数人。但是也有人批评她,认为“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一席话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5.
"老师,你帮我补补课吧!" 这是我班的一个女生,拿着书和作业本风风火火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先是一惊:她开始要学习了!然后长舒一口气:功夫总算没白费! 曾经的她,扬起高高的头颅,谁也不理不睬,就连父母也很难跟她说上一句话,何况老师!放假回到家,几乎不跟父母讲话,这让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不知如何是好…… 刚开始接触她时,也令我非常尴尬.一次提问让她回答,她一动也不动,一句话都不说,就连象征性地站起来摇一下头都不愿意.我顿时感觉到问题来了,责任也来了!于是我开始从外围了解她——她的家庭,她交往的同学:父母知识水平都很高,她的智力应该不差,行为习惯也很好,为什么不说话、不学习?说明有心结.  相似文献   

16.
边草 《快乐阅读》2010,(10):12-17
杜念念知道,父母最怕她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明天要你们去学校一趟。所以最近她比较收敛,毕竟让父母去学校是要有足够勇气的。  相似文献   

17.
大港区太平村联校的高瑞珍老师,今年四十岁了。她不高的个子,衣着朴素,脸上时常带有微笑,给人一种质朴、亲切的感觉。高瑞珍,1966年毕业于天津幼儿师范学校。由于“文革”的爆发,她好不容易才熬到第二年八月,并怀着急切的心情返校参加分配。由于她的哥姐都在外地工作,校领导决定让她留在父母身边。可是她想农村更需要教师,于是她坚决地离开了父母,告别了繁华的大城市,来到了北大港这块偏僻的土地上。一间低矮的小土房成了她的安身之处,学校的几间破旧的土坯房,仅有的几张桌子、几条长凳也已破烂不堪。她因为思想准备不足而大哭了一场。但是,强烈的事业心很快使  相似文献   

18.
她不喜欢这学校 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对的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和她同在一个年级,而且成绩比她好.于是,她恨父母,是他们让她18岁才上初一;她恨妹妹,因为没有妹妹,她很早就可以来无锡;她不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她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议论着她的年龄,嘲笑她不如妹妹聪明.  相似文献   

19.
正她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儿,笑起来很美;她是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年级上出类拔萃;她是所有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和乖孩子,是所有孩子崇拜的榜样;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描述,可能会让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是啊,"天之骄子"的她,怎能不让人从心底里生出喜爱之情呢?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有充分的理由将她视若珍宝。但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一件小事却让我察觉出这个孩子成长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她不喜欢这学校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