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忙忙碌碌中,2005年悄然过去了,年末岁尾之时,让我们回头看看这一年中那些特殊人写的高居读书排行榜的是些什么书吧。《李岚清音乐笔记》写一本带有普及性质的音乐书籍,是李岚清同志在国务院分管教育和文化工作时就萌发的愿望。为此,他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知识的同时,注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还陆续做了笔记。这本书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李岚清也实践了自己一再强调的美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林洁婷 《教育文汇》2004,(11):40-41
《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是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后,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出的第二本书。这回.他谈的是音乐。  相似文献   

3.
我得到《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一书(以下简称《笔谈》)是2004年10月份。本书作者在《笔谈》的前言中提到写此书的愿望是“更有利于广大普通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但我读后感到,对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十分有意义。非一般的音乐家传略当今世界大作曲家、音乐家  相似文献   

4.
朋友送我一本书,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案头。奶黄色的封面上,《李岚清音乐笔谈》的标题伴着红白相间的印文,以其醒目的色彩时常跳入我的眼帘。作为副总理的李岚清,对于音乐,正如其自序中所说,是一位“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那么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又是怎样来阐发他对音乐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5.
李岚清,前国务院副总理,现已退休20个月。离开领导岗位后的他,继《李岚清教育访谈论》一书后,又于2004年9月出版了《李岚清音乐笔谈》,并将两本书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2004年12月15日下午3时,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联谊活动在美术馆后街的康铭大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李岚清的讲座"音乐与人生"。 那是一个可以容纳300多人的小礼堂,主席台前是一盆盆叶片肥厚青绿  相似文献   

6.
去年,一本名为《李岚清音乐笔谈》的书摆上了书店柜台。该书对欧洲50位经典作曲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评价,处处渗透着作者聆听音乐的感悟,受到读者好评。3月22日、23日,李岚清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时,从这本书说起,让广大师生聆听了一场音乐与人生的交响诗。汇丰银行也招学音乐的"高素质的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审美和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修养,还不算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李  相似文献   

7.
妈妈给了我一本新课外书,名叫《音乐楼里的故事》。我一看是我们学校姜金富书记写的,很惊喜。我很喜欢这本书,每天都对它爱不释手。尤其是其中的《中国音乐真迷人》这篇文章,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乐乐和聪聪看录像、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很多音乐知识,比如:《北风吹》是女声独唱,《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渔舟唱晚》是古筝独奏名曲等。而且文中"太  相似文献   

8.
李岚清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国家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开始,就萌发写这本书《欧洲经典音乐部分》的念头。他从收集整理资料,阅读大量的音乐书籍,结合工作和人生体验写《音乐笔记》和音乐感想,到现在成书,前后断断续续花了八年多时间。他收集的资料有几箱子。李岚清在书中介绍了50位音乐家,都是他比较喜欢的。他在书里特别注意挖掘音乐家之间的关系,大师间的友情,比如从舒曼到勃拉姆斯的故事中看到了跟中国人一样的精神———“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舒曼的寿命很短,去世以前又疯了,由于他大力推介过勃拉姆斯,他死后,勃拉姆斯一直照顾他的遗孀…  相似文献   

9.
李岚清,国务院原副总理,现已退休20个月.离开领导岗位后的他,继<李岚清教育访谈论>一书后,又于2004年9月出版了<李岚清音乐笔谈>,并将两本书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2004年12月15日下午3时,中央国家机关女领导干部联谊活动在美术馆后街的康铭大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李岚清"音乐与人生"的讲座.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者都想写好一本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每个教师都想把课上好,带出一批好学生。但是,要写好书和教好课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甚至要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探索。这是我在写《教育原理》一书和上教育原理这门课时深切地感受到的。《教育原理》第一版的编写及主要观点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来约稿,希望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写一本《教育原理》,我也就欣然同意。我对这本书有两点期望:一是这是一本学术专著,要比较系统地论述我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二是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教育专业研究生用的教学参考书。目标决定了本书的写作风格。第…  相似文献   

11.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因为这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这本书是在1719年写的,离现在都快三百年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寒假期间学校为每一名教师配发了一本教育理论书——肖川的教育随笔《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内封里有一张肖教授的黑白照片,照片很有特点,肖教授侧着身子,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右前方,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很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肖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本《威尼斯商人》,同学们不妨随意翻翻,看看这本书和你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 生:这本书一直在写人物的对话. 生:这本书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虽然图片都是黑白的,但都充分表现了书里面的内容. 师:严格地说,这本书是一部剧本,而戏剧恰恰就是说话的艺术.同学们看,这本书是不是很小、很薄、很精致?据说,西方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两本必备的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在西方人心目中,《圣经》是宗教之神品,莎士比亚则是他们心中的戏剧之神.有人了解莎士比亚吗?  相似文献   

14.
读《李岚清音乐笔谈》--兼谈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是李岚清同志以往教育思想的延伸与发展,阐述了素质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乐教、诗教,尤以孔子为代表。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弘扬民族文化,应培养既能爱国又会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独木舟、夏七夕……我的专栏里写过很多姑娘,而这一期我也想写一个。在写这个姑娘之前.我想和你们说说《小狮很忙·十年荣光》这本书的制作过程。对.就是这本书,这本原计划在2014年3月上市的书.很遗憾.可能要拖到六月份才能和你们见面了。为此.做这本书的姑娘很是愧疚.老是在QQ那端焦虑地给我留言:怎么办怎么办.狮总.我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间……怎么办怎么办,网上的花粉们都要把我给催疯了……而对于这些留言.我给的回复通通都是: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出版,是我国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的一件人事。我谈以下三点感想:薰蘸薰蘸薰蘸薰蘸薰蘸薰黔一、《笔谈》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笔谈》用简洁的、生动的、富有趣味的文字,向我国广人读者特别是广人青少年学生介绍欧洲经典音乐,是一木艺术教育的普及读物。艺术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首先想从人文教育的角度谈谈《笔谈》出版的重要意义。人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的)和文化世界(外在的)。从内容上来说,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  相似文献   

17.
唐子惠 《教育》2011,(14):33
中央音乐学院李起敏曾经写过一本《教育回到蔡元培》的书,近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李起敏,请他谈谈写这本书的初衷。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交谈在基础教学中,如何确立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回音壁     
《读与写》成都工作室:我第一次看到《读与写》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很喜欢里面的一些文章,我投稿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乎被选上,而是真的想看看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给了我们这些中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很喜欢语文,特别是古诗词,我希望我能多给你们投稿,支持你们。  相似文献   

19.
乔建中 《科技文萃》2005,(2):178-182
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李岚清音乐笔谈>.掩卷凝思,一时心潮难平.闯入脑际的第一个词汇,就是"认真"!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这本书中,一人一事,一曲一作,一图一像,从整体构思,到斟字酌句,无论是音乐家"传略",还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样不浸注着作者的认真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两个西方人:一位新西兰人,一位美国人,花了几年的功夫,合写了一本书,叫作《学习的革命》。我们被告知,这本书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而且这句话赫然写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现在已到了世纪末,谁也不想被隔在21世纪的门槛之外。于是,人们纷纷掏钱给自己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