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骏  汤宏  孟波 《教育教学论坛》2014,(30):275-276
首先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然后用简单的数学探讨了动钟延缓和动尺缩短。最后给出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一、竞赛涉及的知识概要1.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1)爱因斯坦假设 这是爱因斯坦在 190 5年依据迈克耳逊光干涉实验中“无论光在以太中怎样传播 ,以太风对光速都没有影响”、预期的干涉条纹的移动始终不能出现令人惊讶的事实而提出的 ,爱因斯坦扬弃了宇宙中存在以太介质的假说及绝对参照系的想法 ,大胆总结出解释迈克耳逊实验的两条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一切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 ,对于描写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 .2光速不变原理 :在彼此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照系中 ,所测得的…  相似文献   

3.
超光速之谜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揭开了人类物理学史的新篇章,成为继牛顿力学之后的对世界认识的又一次大发展。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条基本原理之上:(1)狭义相对性原理:即对于做相对匀速运动的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物理定律的形式保持一致;(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狭义相对论是《大学物理》中一个比较抽象的章节,特别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所导致的钟慢尺缩效应,和经典的绝对时空观有着巨大的差别,再加之洛伦兹变换中时间和空间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不太容易接受。本文针对《大学物理》中狭义相对论章节的一道习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标准"答案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及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坐标变换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对研究高速介质电磁学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利用Lorentz变换,推导了在相对高速运动条件下,两相对运动坐标系统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和辅助规律,为进一步解决多运动坐标系下的相对论电动力学相关问题作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为线索,从观念到思维,由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理解到归纳创新等方面,论述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精美标本。为狭义相对论的创新教育教学提供启导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33页在讲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写道:“1905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同一作者的三篇论文,其中《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是有关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从 Einstein两条基本原理出发,推导狭义相对论力学的主要内容。一些结果与 Newton力学作了比较。由此可以确信,狭义相对论力学结构深具严谨性、内洽性、简洁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在学界,狭义相对论原理的建立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细化,以便学者们能够准确把握住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细节。狭义相对论原理的确立,本质上是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内部不一致性的分析与批判,对"同时的相对性"的揭示是其整个论证的枢纽环节。在此过程中,爱因斯坦展现出了西方哲学主流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以"思想的前提批判"为本质特征,为"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牛顿空间由于运动而发生的变化,运用伽利略变换,揭示了光速表现不变现象的原因,论证指出:作为建立狭义相对论理论的基础,“光速不变原理”假设是错误的,所以,狭义相对论将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1.
范畴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古至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对两者的阐释和比较,本文指出两者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以及它们对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是邓小平的“猫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共同折射出的两大标准。因而“猫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两大论断就在回答主题的同一性、思想发展轨迹的承继性、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性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 ,即“四性”上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正是“猫论”的提出及同一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思想的批判与纠正 ,为邓小平理论的起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养分  相似文献   

13.
哲学相对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第一个出发点是绝对相对无条件关联的本体论;第二个出发点是绝对相对有机结合的认识论;第三个出发点是绝对相对总体制约的方法论。以此阐发哲学相对论的主要内涵,力图廓清理论界的一些学术疑点。  相似文献   

14.
《正义论》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同时也招致众多的质疑。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和指责,罗尔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一书中对两个正义原则重新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文章旨在阐释并简要评析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所作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达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高校构成,对于政府调控、高校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构成理论主要有"学科构成论、学位构成论、功能构成论、属地构成论、体制构成论"五种。综合这五种基本理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分类原则,我国高校可分为精英型高校、精英—大众型高校、大众型高校三种类型。精英—大众型高校情况复杂,地位特殊,在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S. Banerji 《Resonance》2006,11(2):27-42
Contrary to what we learn in textbooks on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had no direct influence on Einstein’s discovery although he undoubtedly knew about it. At the age of only 16, Einstein imagined himself standing in front of a plane mirror while he himself together with the mirror was being carried forward with the velocity of light. He asked himself the question whether he would be able to see his image in the mirror in such a situation. In try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he thought over the whole foundation of physics with no assistance from any physicist. He, however, profited from some discussions with a few of his colleagues (the main person being Besso) who were unknown to the world of physics. Here we try to reconstruct in our own way the arguments that perhaps led Einstein to his goal. In our effort, we are guided by some of his utterances and interviews given to different people in his later life.  相似文献   

18.
弗兰克纳的混合义务论是在善行原则和公正原则趋近于真理时进一步修正后得出的理论,且在混合义务论中公正原则总是优先于善行原则。阐述了混合义务论所涉及的道义论和目的论,梳理了混合义务论的两条基本原则,详细探讨了混合义务论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具有的启示:道德的建立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探讨善行原则的意义在于应该做有益的事情,防止和避免做有害的事情;公正原则的启示就是尽可能平等地分配善超过恶的最大余额。  相似文献   

19.
狭义相对论首次把观察者引进物理学,认为与人无关的、绝对不变的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科学研究的一切成果和结论都与观察者有关,观察者本身、观察角度、观察方法等都是理论结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上的一场革命。狭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物质及其运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宣布了传统绝对主义和纯粹客观主义思维方式的终结,确立了绝对与相对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观。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理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和实施目标,概述了国内外双语教学中常见的语言选择模式,最后结合《图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语言选择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理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方法原则、主体原则、思维原则、手段原则、目标原则、评价原则,并从内容、方法和流程方面具体研究适合理科教育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