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琳琳 《青年记者》2010,(16):49-50
近年来,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兽兽门”事件,以及前不久的闫凤娇“不雅照”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媒介质的丰富和信息传播的普及,媒介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以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汪思婕  杨璞 《新闻世界》2009,(12):147-14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网络媒介为例,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明星的隐私一直是媒体、公众追逐的热点话题。新媒体时代,涉及明星隐私的话题,变得更为丰富、变化多端。明星隐私被泄露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对明星的伤害也越来越深刻。诸多案例表明,隐私权对于明星来说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笔者认为,明星隐私权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媒体、公众对明星隐私的关注与传播要有一个限度,如果抛弃社会责任肆意而为之,最终伤害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民众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本文在介绍隐私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具体案例,从媒体角度分析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深层原因,对公众、媒体、社会以及明星本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魔兽丑闻”事件引发的网络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2006年4月的“魔兽丑闻”事件可以说是我国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以来隐私权保护问题的一次典型曝光与展示,事件本身虽然已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本文仍然试图以该事件为例,探讨在网络传播环境下隐私权的认定、侵权危害及隐私权的保护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推开热闹的"艳照门",笔者看到了隐藏其后的"传播门"--媒体是此次"艳照门"事件扩大化的重要推手.本文在分析明星、经纪公司及媒体三方面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揭示媒体报道中明星"隐私辈出"的深层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反思媒体在此次"艳照门"事件中的不当传播,呼吁媒体理性冷静地面对娱乐炒作并提出了面对恶性炒作媒体可选择的一些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不文明行为新闻报道的讨论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支持具有绝对化倾向,而关于普通公民而不是公共人物的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度让渡则很少讨论.其中,近期以马赛克为主的技术处理成为深扰新闻媒体平衡公共权利与公民隐私权的集中表征之一.本文运用新闻学和法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武汉地铁"泼面女"等新闻事件,对新闻媒体关于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对当事公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触及进行了论述,在坚持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公民隐私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又主张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适度性.不过,新闻信息传播中普通公民隐私权对公共权利的适当让渡也有禁区,即特殊群体例外原则和有助于有错方不给社会增加负能量原则.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最高层次的人格利益.在网络经济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中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现象非常多,因此,迫切需要确立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而隐私范围的界定又是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文章由"Google Earth"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和隐私范围的界定,并结合我国有关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明星的花边新闻、八卦新闻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偷窥欲望会对明星的一举一动产生关注。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更为多样,致使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本文针对娱乐新闻侵犯明星隐私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象]明星隐私权被媒体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不是新鲜事情.在公众知情权汇集形成的公共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明星面对自己隐私被曝光的选择是忍让,最多就是发出类似于冯小刚"炮轰"之类的愤慨,很少有明星选择诉至法院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此类案件的诉讼多以媒体使用"公众人物"抗辩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陈伟 《今传媒》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新闻媒体越来越多的采取"曝噱头"的方法吸引公众眼球,这造成了媒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例日益增多.本文从新闻媒体侵犯隐私权的原因入手,探析新闻传播与隐私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16.
王丹 《东南传播》2012,(12):93-95
本文以壹传媒违例侵犯明星隐私案为例,旨在分析娱乐新闻侵犯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隐私权的问题,分析了当下娱乐新闻中屡次侵犯明星隐私权的原因和规避手段,指出媒体获取信息应该利用正当合理的手段,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准则,辩证地对待受众需求,树立起良好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周烈琼 《新闻世界》2012,(2):124-126
技术在进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有更多渠道和更多的便利去完成新闻传播。世界在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有意或无意对隐私权的侵犯越来越引人关注,新闻自由和隐私保护的冲突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以《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为例对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报道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秀 《新闻界》2004,(6):44-45
当前,娱乐明星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日显冲突,由此引发的明星官司亦日益增多,颇令新闻界困惑。在我国,有关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颇多,但有关娱乐明星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却很不完善,甚至存在相当大的空白。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娱乐明星隐私权与新闻报道之问的关系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9.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