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继第一季成功热播之后,2017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不仅为电视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服务,同时获取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实现其产品价值.近几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办宗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相继播出,成为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为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提高传播力、塑造媒介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6年2月至4月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为当下电视节目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作为一档原创本土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创下同一时段的收视高潮,并掀起了国人对中国诗词的学习热潮.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在带领着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极具中国传统气息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节目的形式感和仪式性,配合赛制结构完成了节目的形式诉求.  相似文献   

4.
姚子艳 《青年记者》2017,(14):92-93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播出引发了社会的“焦点式”关注.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在节目播出时间、内容设置和参赛选手的确定、节目终端的营销和推广方面都有诸多创新和突破.探究与辨识这些创新模式,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理念及新媒介技术相融合,合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央视打造的文化类节目成功突围,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其中,《经典咏流传》作为央视推出的首档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目前已播出第二季,深受观众好评。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对节目进行了升级,形成“读+释+唱+评”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电视、图书一体化传播,延伸产品产业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H5互动平台,引导全民参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7.
卢文超 《青年记者》2017,(12):72-73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使得以文化为主打内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以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主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受众的文化需求,并以“领跑收视排行榜”①之势实现第二季的完美收官.下面,笔者从文化自觉、文化价值、文化知识和文化生活四个层面,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解析现阶段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热现象.  相似文献   

8.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力作。这档节目以唐宋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主旨,精心设置了融知识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并广泛选拔了来自全国的诗词爱好者,邀请嘉宾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凭借央视强大的视听技术支撑进行传播,所以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16年6月10日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中国诗词大会》将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揽入囊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正是借助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坚持了央视传统文化系列节目的优良品质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把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做出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方晏谈》是云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生活文化脱口秀节目,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该节目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从观众需求出发,不断发挥电视优势,将"互联网+电视"作为转型方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大众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天方晏谈》的节目定位、传播内容、运作方式的特色,为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高关注度.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的热议.观众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情还未退去,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又创收视新高,并"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语大会》是一档颇具影响力的以成语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原创性电视文化节目。该节目是电视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的产物,节目播出之后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国成语大会》可谓利用电视这一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弘扬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乘着刚刚结束的两会的春日之风,《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于2018年3月23日至4月1日再一次回归我们的视野中,带领观众进入一年一度的诗词狂欢盛典.《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除了呈现比赛的刺激性、紧张感之外,更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本文就《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节目在环节设置、嘉宾选择、实时互动三个方面的创新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节目具体内容阐释文化情感诉求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娅军 《传媒》2018,(2):36-37
继本世纪初《百家讲坛》之后,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此后,《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相继推出,2015年,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也获得好评无数,2016年与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这一轮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典型力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一个缩影,近五年间该类节目的发展路径对传统文化电视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泛娱乐化盛行的语境下,依靠传统文化类节目突围,或是我国电视节目实现新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阴程敏 《声屏世界》2014,(11):25-26
<正>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各地卫视纷纷跟进,推出了一批收视和社会反响皆优的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在运用电视形式传承传播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马梅  冯李华  顾睿 《东南传播》2014,(4):105-108
作为一档大型电视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巧妙地将社会公益事业与综艺娱乐活动结合,创新出了综艺节目新形态,这是央视综合频道原创节目的又一次尝试,在实践中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梦想合唱团》倡导人文精神,弘扬主流价值,开展公益活动,在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相较于普通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更为直接。节目以正能量的传播、精湛的艺术表演为诉求,探索出了一套主流价值传播新形式,更是一个议程设置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作为一档原创校园纪实真人秀节目,强势接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因其独特的节目定位,全新的节目模式,新颖的节目创意,强大的制作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本文拟从节目分析、文化意义的延伸和全媒体平台的互动传播三个方面,对该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珊 《青年记者》2017,(9):24-25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观众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用“再次”这个词,是因为用电视节目的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并非首创,早在十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就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直接推动了“国学热”.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康震、蒙曼、王立群和郦波四位点评嘉宾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正是从《百家讲坛》开始,走上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百家讲坛》中还走出了易中天、于丹、阎崇年、钱文忠、纪连海等一批活跃于电视屏幕的文化嘉宾,为中国的电视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