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网络时代下,优秀民族文化以网站为载体,结合微博等新兴社会化媒体进行不定向大众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呈现出新的趋势。本文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发展的现状认为网站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过程中呈现后喻文化、消费文化、技术文化、个人文化等特点,作者试图通过此研究,为今后网站能够更好地传播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婷婷 《新闻世界》2011,(10):44-45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大众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文化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性,使其传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什么样的传播理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两种不同理念,研究认为,民族文化传播应该采取"两个阶段,两步走"的传播路径:短期内,采取大众化、通俗化的传播方式,使民族文化最大范围的传播;长期的传播方式应该是回归文化本身,传播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尽可能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让大众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它也成为了现代影像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机遇。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价值,拟提出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合理整合的途径来发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出版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译图书,这是我国民族出版方针所决定的,民族出版工作肩负着向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新媒体时代,更要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拓展传播形式与渠道,全方位、多维度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发展与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多语(文)种、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鲜明的新闻传播体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是少数民族文化组成部分,又同是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广博而复杂,不仅涉及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历史、形态与功能,同时还要观照少数民族文化的渊源与沿革,新闻传播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构建,探讨的层面极为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不断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闻 《新闻窗》2013,(5):56-56
一、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概况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由过去简单的民族知识介绍向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转变,由过去的乡村传播走向更大的国内和国际舞台,各类少数民族文化服务网站鳞次栉比。其中涉及民族文化传播的网站类型主要分为四种:新闻、门户网站;相关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主题网站、论坛:个人网站、博客。网站有网站的话语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也必定有其话语权。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就是捐为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各权力方赋予不同的传播目的,通过突出少数的被选择的民族文化符号,达到使受传播者接受权力方的传播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柳盈莹 《新闻大学》2011,(2):133-136,144
少数民族语言新闻媒介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语新闻媒介的深入考察,结合当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和国家重点扶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的有利政策,探讨了如何在报业市场化、新闻单位转企改制的今天,更好地发展这些极具特色的小语种新闻媒介,并使其成为该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着眼于整个国家的大局,甚至要着眼于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群体,也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政策具有公共政策的特征,因此从民族政策的制定、调整到实施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准确而及时的传播。只有从"心"传播,才能有效消除不同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增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林橙  郭浪栈 《新闻世界》2013,(4):206-207
本文提出从调动个体“组织情结”,构建社团内部成员民族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骨干,建立完善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打造精品栏目,努力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加强交流与沟通,拓展社团发展的空间维度等角度,将学生社团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张志 《现代出版》2007,(1):29-31
民族出版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护和发展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自军 《新闻通讯》2008,(11):51-52
民族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构成,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互联网已成为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媒介,多种多样的民族新闻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成了集群式“中国民族网站”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丰富的少数民族资讯不仅给民族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景象,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郭璇 《中国广播》2015,(4):12-15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立足自身优势,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做了许多工作。面对新形势,民族语言广播应确保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4,(11)
正2014年10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以及新闻媒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问题深入研讨。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论坛为期两天,专家学者将针对我国民族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9.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少数民族传统乡村社会正面临较大变迁的当下,一些生活于其中的行动个体有着极强的自觉意识,他们能主动将现代传媒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进行有效连接,进而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以谋得本民族和本社区更大的发展.本文通过观察一个土生土长的普米族年轻人,探究其文化传播行动的轨迹,尝试解释他何以能够做出这种选择、行动的条件如何、会对个体及村落造成何种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