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一直都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学生要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并以“失败不是不能成功,只是尚未成功”来安慰激励他们。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最终与成功无缘。所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业批改和讲评深受“正确文化”和“效率主义”的桎梏,存在否定失败、消除失败、漠视失败、容忍失败等倾向,是对深度学习的一种消解,只能为学生带来“无效失败”与“无效成功”。基于“有效失败”理论重构作业批改与讲评策略,可从视角重建、角色重置、内容重构三个方面展开,让作业批改与讲评从“纠错”走向“依错”,从“一言堂”走向“群言堂”,从“题型”走向“题组”,激发学生的自我“复原力”,达成“有效失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的李然同学来信问:现实中的失败经常给人带来烦恼,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呢?答:从自然角度讲,每个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在十分有限的生命中,人们都想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这是很自然的。然而,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却没有一个自然的答案。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生命的意义问题,简单说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价值是什么?没有这些意义的思考,也就没有值得一提的“成功”或“失败”问题了。其实很多人对“失败”的苦恼与恐惧都是因为他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知道这些“失败”是毫无价值的。如果你的生活是有…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错,也有道理     
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过:我不怕学生出错,只要他错得有道理。听后颇有感触。是啊:人生无常,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呢?错得有道理说明他动了脑筋,思索过,探究过,这一过程是多么的可贵和重要。而大多数教师怕学生出错,更认定“教条”的正确结果。为这一目的,不惜设计出一个个像绳索似的问题牵着学生走,扪心自问:教书育人最在乎学生的什么呢?“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错误的过程哪有正确结论的出现?爱迪生开始试着用炭丝做灯丝有没有道理?牛顿的“万有引力”有没有错误实验过程?那些错误有没有道理?难道学生在科学领域推测,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想三十年。我们为未来培养人才,眼睛不能光盯着现在。“面向未来,领先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办学成功的前提。万事德为首。“一切彻底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失败。”“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育“和谐的人”、“大写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能幸福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最少关注的就是人、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教育学生之道 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想三十年。我们为未来培养人才,眼睛不能光盯着现在。“面向未来,领先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办学成功的前提。 万事德为首。“一切彻底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失败。”“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育“和谐的人”、“大写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能幸福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最少关注的就是人、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 斯霞有关于教育的“三品论”:“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相似文献   

8.
错解辨析     
在解题实践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又会有失败的烦恼,这两方面的积累,都将形成有长久借鉴作用的经验题感.下面给出的错解几例,大多是由于考虑不周而犯了知识性错误.针对解题中的错误加以辨析,改进解法,对于发展同学们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辨析上述解法的过程有错,但结果是对的.这种“歪打正着”是解题中较为少见的巧合.由以实现分母有理化,似乎有道理,其实是错的.因为当。=b时,H一/了一。,这就变成分子、分母都乘以0,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可见,忽视了“a—b”这个隐含条…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正错误,总结经验,获得真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故笔者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典型试题的错解原因拟文分析,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少父母似乎对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信心不足,对未来的教育结果也不抱乐观态度。1999年笔参与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1/4家长直言自己家庭教育是失败的,1/2家长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不能说已经失败,但也说不上成功”,只有1/4家长表示自己教育子女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1920年,珊娜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她是个私生子。珊娜懂事后,发现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也都不愿意跟她玩。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愿意与人接触……珊娜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位牧师。珊娜听母亲说,这位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父母走进教堂,她很羡慕。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偷偷地溜进教堂,躲在后排凝神倾听。牧师讲:“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人生过程的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珊娜被牧师…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受其相应的学习动机驱使,学习动机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从理论上讲,所有学生都有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的动机倾向,正如阿特金森所指出的,每个学生都有同时具备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方面的特征,只是二者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尽管追求成功、回避失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愿望,但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的中小学,人们通常根据分数指标把学生分成三类:一类是成功多于失败者,即所谓“优生”;第二类是失败多于成功者,即所谓“差生”;第三类,即其余的,称之为“中等生”。  相似文献   

13.
“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每次上课前总要说的一句话。一开始,学生不相信。于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学生至少动脑子了,至少敢说了,况且,“失败是成功  相似文献   

14.
悔与悟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令人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生活中.你一定成功过,也曾失败过。但令人回味的东西,不管是成功.抑或失败,都会或多或少让你有所体会,包括成功后的“悟”和失败后的“悔”。“悔与悟”都伴随你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朱美琴 《江苏教育》2006,(9B):42-42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事实上一个人在失败之后往往不一定就能成功。拿学生来说,有一部分人恰恰是因为小失败后不去反思修正而造成大失败,由大失败而到“破罐子破摔”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从暂时的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孕育成功呢?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对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7.
“失败实验”的教学功能江苏省南京市江浦二中(211800)邹支龙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够正确对待失败,失败使会转为“成功之母”.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失败实验”教学,可以从反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实验”?怎样进行“正确...  相似文献   

18.
段国辉 《学习之友》2008,(10):10-11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但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毁了他的一生: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使他走向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老师 我错了     
“赏识”学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却并不是教育的一切。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能轻易地放弃,对其违规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应当给予适当的惩戒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笛信箱     
树立信心倾听心声缓解压力责任编辑方苑问:我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姑娘,受不了任何打击,渴望成功,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不知如何是好。自从上初三被分到了慢班,我的心情总是处于恶劣中,难以自拔。希望你能开导我。(肖蕙)答: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从此抬不起头来。想想看,恶劣的情绪除了使自己更加沮丧外,不能给我们任何有益的帮助。就把失败当成一次有价值的尝试吧,至少让你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能干不能干,关键还是要看“干”得如何,在“干”中,你才能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问:我身上的缺点太多了,好吃懒做,不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