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使用在满足电能需求的同时,也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渐渐受到关注[1]。由于受分布式电源波动性、间歇性的影响,分布式电源以微网的形式整合为一个可控的单元,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由于微网提供许多优势,包括更好的电能质量和对环境更加友好,许多国家都已经进行了微网的相关研究。本文就微网的结构、微网的控制以及对微网的展望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4)
目前在我国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的基础上,我国分布式电源规划的规模逐渐进行扩大,并且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被接入到其中,为城市的配电系统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配网进行建设中需要对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只有保证规划的有效性,才可以对配网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提升,加强配网运行时的可靠性。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如何提高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以及优化运行,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少宏 《内江科技》2013,34(1):114-115
传统电网集中式供电和分布式电源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微网技术整合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分布式发电对大电网的影响,有利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大规模并网应用,将成为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的主要应用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网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结构,阐述了国内外微网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微网内的储能技术、基本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微网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宏  姚颖蓓 《中国科技信息》2006,27(24):16-16,19
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对配电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介绍了计及分布式发电装置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DG模型的建立以及算法的改进研究两方面。简述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网潮流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发电和微网迅速得到发展,并得到推广。然而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改变了传统无源配电网供电模式,对传统电力系统的保护配置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微网网络化保护系统的框架搭建、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实现微网网络化保护方案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是用来定量评估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尺度,良好的指标体系可以清晰准确地反映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为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配网供电情况.因此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确立是进行评估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系统是把电力系统(或电源)与用户设施联接起来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输电线路、一次配电线路、配电站、配电变压器、二次配电线路以及把不同用户联系起来的电气设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用户的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由于配电系统中采用放射网较多,因此它对故障比较敏感。据不完全统计,用户的停电事故中有80%是由配电系统的故隔引起的。从已运行的配电系统提取,可靠性数据的信息是很重要的,这是研究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恒 《科技风》2012,(21):1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成为一种重要的发电方式。但是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导致配网拓扑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分布式发电对配网保护的影响,以及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7)
微电网又称作微网,是一种新型的自治系统,能够使分布式电源灵活、高效利用,并且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是一种高效的小型发电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对于微电网来说至关重要,能够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使其不遭到损坏,并有效解决电网插入电源时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微电网继电保护进行研究,进而探究出微电网继电保护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对保护造成的影响,本文在原有阶段式电流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叠加原理,对保护的整定进行了改进。该保护方法能够自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变化,在线实时计算DG向线路提供的电流。最后,利用PSCAD对一个10kv配电网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常规配网的保护设置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式下的保护设置,包括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式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通过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为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配电网结构变化,系统的电压和网损也会随之改变。为了使系统网损得到有效改善,建立了以系统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并针对传统萤火虫算法在迭代后期会出现在极值点附近反复振荡的问题,引入线性递减权重来改进萤火虫算法。以含DG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来进行无功优化分析,并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对配网电压调整的影响的评价问题,提出了考虑电压幅值约束和变压器分接头振荡约束的准入容量优化计算模型,该模型能模拟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运行、多个分布式电源以及分布式电源解列的情况。对于多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提出了至少准入容量的概念,建立了准入容量双层优化计算模型。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另外,算例中还探讨了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点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对配网电压调整的有益性。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集中式分级控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对传统集中式分级控制进行一致化,能有效改善各分布式电源的终端电压,进而实现了各分布式电源间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同时,该方法还能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实现了微网即插即用的要求。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昌 《科技风》2012,(23):45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分布式发电技术,简要介绍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现有的配电网的电压、电能质量、继电保护装置和网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由于靠近用户侧直接供能且便于实现多能互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将分布式能源发电以智能微网形式接入到电网中并网运行,与电网互为支撑,是发挥分布式能源效能的最有效方式。文章介绍了智能微网的概念,阐述了智能微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中的作用,分析了智能微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智能微网关键技术及挑战,绘制了智能微网的技术成熟度蛛网图和产业化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微网概念,同时阐述了智能微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智能微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中的挑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配电网中,通过分布式电源的加入,有效减少了网损,在偏远地区中,节省了电网投资,这种放不是电源得到了高度重视,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的种类,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
与传统大电网发电技术相比,含微源配电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技术,通过并网与离岛的自由切换,实现内部电源和负荷的一体化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满足用户侧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的需求。微源种类不同,接入电网的方式及控制策略也不相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微源是现代电能供应的有力补充,含微源的配电网是新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25)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建设日益重视,在此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电网系统也逐渐走向智能化及微网化,本文主要讨论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智能微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智能微网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