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高校不仅是一种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活动,而且是与学科发展、技术合作等方面紧密有关,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逐步建立高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机制,提高学生培养的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洁 《文教资料》2014,(16):124-126
高校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流通起着重要作用。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要不断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完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促进科技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产学研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产学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婉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110-110
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变等。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知识资源与科技成果的重要支撑者,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基地。目前独立学院的产学院管理机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这直接限制着高等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作用发挥。所以高等院校应当从项目管理机制、科研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各个方面逐步优化独立学院的产学研管理机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前提下,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新思路:要从宏观上探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协同发展问题,建立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学位体系;从微观上分别探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自身协同发展问题,形成协同创新下各自的培养模式;最后指出应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供需上的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是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美国、法国、日本及韩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优势,深化校企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法律政策体系,争创科技创新服务型政府,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协同创新中介组织,着力培育协同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政府如何有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研究者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设计一条新而可行的路径。政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领导者、协调者、监管者。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参与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制定政策的不完善、资金投入的力度小和中介机构体系的有待健全。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技术之基,技术是产业之源,而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发祥地,是产学研创新的源头活水。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继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建立战略协同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协同机制、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构建专利协作模式和建立网络协同模式等六个方面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从科技创新向科研创新继而向管理创新的过渡,要真正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知识的发现和传播主体,企业成为需求和投入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使用的主体,政府转变职能、成为创新管理的主体,迫切需要重构一个新的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从而提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政产学研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由封闭式技术合作创新向全方位、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创新愈发呈现系统性、复杂性和协同性的特征,主体分散式的创新无法完成时代赋予的创新使命,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需要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作为一种复合型、创新型联盟,在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要素流动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部分省域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建设主体责任不清、建设动力机制不足、功能尚有欠缺等问题。以产学研相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建立政府宏观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双导"联动机制,将有助于构建联盟发展良好生态系统,促进联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首先,评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存在的信息化平台研究缺失问题;其次,将产学研三方比作一个虚拟的"企业",分析了其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助协同管理系统(CMS),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的实现进行了探究,论证了协同管理系统可作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平台。从管理信息化手段出发,探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和创造型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方式。当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各方主体合作交流程度不高等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需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教育理念,强化主体行动力;完善协同机制,提高育人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合作交流,营造协同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发展带来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型内驱力。都市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各地政府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使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更精准地服务社会、创新区域技术、整合人才资源,进而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机协同发展。基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剖析新型区域共同体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以苏锡常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提出在协同育人框架内,要构建具有共同体特色的管理保障制度,行业企业要勇于承担协同育人责任,要持续完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科研机构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方式,共同打造都市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新形势下,广州市依托校地协同创新联盟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运行模式、科研管理、科技融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政策特点。通过突破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创新激励等机制方面的障碍,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校地协同创新,提升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强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保障,但仍然面临着行政体制壁垒依然存在、高校内部协同动力不足、科技活动管理尚有难度、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应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合作、建立利益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浅析科研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需要科研创新又需要科研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保证,科研管理创新势在必行。科研管理创新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服务意识,促进成果转化,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专家学者应参与和主导科研决策,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创新科研评价体系;重视科学研究开放与合作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要实现产学研之间有效协同创新,需要政府从组织管理、创新激励、风险控制、利益分配以及融资投入等方面构建起长效动态的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