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法思想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广义方面看,可以将其分殊为"理论理性立法"和"实践理性立法"两个层次,前者表现为自然律,后者表现为道德律;从狭义方面看,其思想核心正是基于"实践理性立法"的"法权法则"。实践理性立法与个体自由意志直接相关,表现为自由的"内在"和"外在"运用。法权法则明确了自由的两种运用,同时也明确了个体自身的道德自主,以及个体之间的道德相互性。这一法则是对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的批判性总结。  相似文献   

2.
亓奎言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43-1148
 传统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在面临冲突的道德判断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情感主义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面临相对主义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自然主义向伦理学领域的延伸,人们注意到也许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伦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进路,从而使科学地研究道德判断成为可能。本文着重评价Joshua D. Greene及其同事们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道德判断冲突处理理论,并认为,道德判断有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情感和认知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是竞争性的,而其原因来自于人类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吴凡 《百科知识》2008,(4):15-16
宇宙中生命的诞生需要满足众多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条件若有一样不满足,宇宙都不会诞生生命,也就不会诞生人类。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它为什么精确到如此精美绝伦?有的科学家提出“人择原理”假说,即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人类的存在,因此是为我们人类定做的。按我们的逻辑,这是一种巅倒因果的狡辩。不过看了下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依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价值论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前提,而环境伦理学中现有的价值论还不足以论证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关怀。本文提出了价值概念的新定义并论述了价值概念的基本规定和实质。作者以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这两种基本的价值类型分析了生命个体、生命物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四种价值形式中存在着的共同体与成员、系统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人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作者从非人类世界的自身价值与工具价值对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与人类价值实现的关系,阐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生境界的见解,他认为人生有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大境界,即以本我为中心的自然境界,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境界,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的道德境界,以自然和宇宙为中心的天地境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境界呢?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崇尚平平淡淡才是真,键健康康才是福。认为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待遇也不是太高,我们不应该苛求。只要能够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就是好老  相似文献   

6.
杨丽伟 《科教文汇》2010,(14):197-198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明显的。善和目的得到增加,规则软化为原则,原则又变为理解方法。伦理学产生于希腊人中间,它首先作为一种为生活行为寻找规则的企图,因为生活行为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和目的,而不是源于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明显的。善和目的得到增加,规则软化为原则,原则又变为理解方法。伦理学产生于希腊人中间,它首先作为一种为生活行为寻找规则的企图,因为生活行为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和目的,而不是源于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8.
尹小小  罗赣丰 《知识窗》2013,(20):67-67
一、当代高职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对人价值的发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取向不仅在于强调受教育者自身理性的提升,而且也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康的道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具备知行合一行为能力的个体。然而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却认为教育宗旨在“使人各有一业,否则教育无用”。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热衷于讲述和寻找外星人。一方面是出于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另一方面可以说是对寂寞的恐惧,人类总希望茫茫然宇宙中有“人”毗邻而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严肃的科学认为外星系“理性生命”(即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家所依据的是天文学上广泛认可的非命题原理和平庸原理。非命题原理叙述为人类既非神造,也非宇宙的偶然,而是特定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类社会一个特殊的印记,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束缚人们的行动。千百年来,关于它形成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直没有定论。我认为道德是我们祖先在漫长而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进化出的一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特性,它由存在于我们身体中的某一DNA片段,即道德基因所控制。动物行为学告诉我们: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都不具有道德,它们可以随意地杀死自己的同类而不感到有罪。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断定,道德不是  相似文献   

11.
约纳斯认为,传统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中心论的,这种伦理学对技术时代的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批判和伦理评估,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即责任伦理.他从责任的起源、实现及其基础等方面对责任伦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不仅试图回答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力图将责任原理[命令]运用到技术、医学与伦理学领域,表明这种责任伦理之于技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效应.约纳斯对责任原理的论证诉诸道德直觉和神学奠基,在责任的实现途径上他既诉诸于集体权力又强调个体责任;而这种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理论尝试根植于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价值别具匠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代全球性的各种危机,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把危机的根源归罪于科学技术的过度发展,因而主张限制科学的发展速度。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归结为道德理想的沦丧,因而强调加强伦理学建设。其实,既不是科学发展的过度,也不是人类道德水平的倒退,而是文化异化的历史表现。文章试图依据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结构,论证文化进化中的理性重建和当代理性重建的任务。以下四个基本观点将特别被强调:(1)人类生存在自然与文化的夹缝中,观念的重建是文化进化的基本机制:(2)人类文明进步总是基于文化的保持和改善,并且一直受到科学创造和道德理想两个源泉的滋养;(3)历史上人类生活在自然崇拜和自然恐惧的张力之中,而当今的人类生活在技术崇拜和技术恐惧的张力之中;(4)科学理性的提升需要引进价值观念,而伦理价值的完善需要引进规律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人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会产生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例如多重宇宙、量子意识和时间机器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观点,是认为宇宙不是真实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更高级智慧生命产生的电脑模拟中。不管这个观点是否合理,有一个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探讨:我们能否模拟出一个宇宙,成为一个人造宇宙的上帝?而且里面的生命如同我们人类一样聪明,会去探寻他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人,无论是"自然的存在物",还是"社会的存在物";无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归根到底都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即劳动的存在物.自然,作为人类劳动"须臾不可缺少"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与"确证".人的"对象性"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然性,决定了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既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扬弃,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修正;它为环境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其关注范围必然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拓展,道德关注范围的拓展意味着道德立论依据的变化.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以生态学为基础,论证了环境伦理学是关于我们的根源的伦理,是最具利他主义精神的伦理学,认为恰当的生存单元就是道德关心的恰当的层面,由此将道德关注的范围拓展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地球,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彻底的伦理拓展.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伦理和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学问,弄清概念极为重要.现在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著作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认为伦理学是道德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然如此,直接称为“道德学”岂不更准确明了?又有望文生义者认为,伦理指如同玉石的纹理一般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然而古今中外讨论的伦理问题,远远超出人际关系,也不一定都属于道德范畴,例如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伦理关系,而不是人际关系或道德关系.蔡元培先生认为,伦理学有别于“示人以实行道德之规范”的修身书,它“以研究学理为的,各民族之特性及条教,皆为研究之资料,参伍而贯通之,以  相似文献   

17.
生物是以细胞为单位的,而几乎每个细胞都能够独立地完成自己所有的生命活动,许许多多个细胞才组成一个生物个体。由此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宇宙并不是唯一的,在它之外有一个比它大的多的空间──超宇宙。在超宇宙中,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仅仅是超宇宙的一个"细胞"而已。不同的宇宙之间就像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间隙的,并不是紧挨着,只是宇宙之间是"零能空间",在零能空间中没有能量,只有在宇宙的内部才携带着能量。  相似文献   

18.
智力是指个体以思维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般的综合能力.智力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一般的潜能及其转化的智慧行为(智力即智慧),它主要体现于人的认识、适应和改造环境活动,它不但使人从理性上认识事物,而且还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行为.  相似文献   

19.
真与善的协调:爱因斯坦的榜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在倾听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声.然而却有两种极端的回应,一部分人欢呼,而另一部分人诅咒.有些欢呼者似乎把科学技术看作了"菩萨",而有些诅咒者又好象把科学技术视为"魔鬼".有些人担心科学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落,而有些人又为科学无限制的发展忧虑.对待科学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根源于科学是否带给人类幸福问题上的分歧.因为有一种伦理学的"善"的概念是由幸福定义的,所以深入的理论讨论必然要追溯到真与善的关系.也就是说.科学与幸福的问题可以转换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科学家霍金最近警告我们:不要和外星人说话!霍金认为:宇宙有几千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中又有数亿颗恒星,这么大的宇宙,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因此他肯定有外星人存在。然而他告诫我们:外星人到地球上来,有可能像哥伦布到美洲大陆一样,给当地人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因此,我们人类不应努力去寻找外星人,而应该尽量避免与外星人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