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燃烧室优化     
罗珒  张亮  姚源 《大众科技》2016,(2):74-76
提升现有发动机性能,对不同顶面形状的活塞燃烧室的进气及燃烧过程进行多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缸内气体当量均匀性、湍动能场、气体平均速度、燃烧持续期等缸内燃烧特征参数的影响确定优化方案。其结果证明,合理改善燃烧室形状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辅助燃烧式沼气池建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省农村沼气池冬季受低温影响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开发出辅助燃烧式沼气池。辅助燃烧式沼气池集燃烧池、沼气池为一体,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在燃池内有序燃烧,给池内持续输送热能,提升池内温度,促进池内细菌、甲烷菌的活动、繁殖、分解、发酵,厌氧消化有机物,产生沼气,从而保证沼气池冬季能够正常产气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廖彭伟 《科技风》2023,(24):7-9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火力发电技术正在深度融合,燃烧智能优化在火电站节能减排、少人值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电厂建设的关键一环。对大数据驱动下的燃烧智能优化以及开环/闭环控制策略分析后得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燃烧智能优化将从历史经验向机器学习,开环控制向闭环控制逐渐过渡,最终实现锅炉燃烧参数自动调整,经济与环保性能提升的闭环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3)
燃煤输送系统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锅炉燃烧用煤的配比、输送、掺烧以及火车来煤的接卸与存储工作,因此,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了锅炉的燃烧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精细化管理和科技进步角度介绍了提升燃料输送系统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跳出德育看德育,在不忘德育的原点的基础上,寻找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点、燃烧点、增长点,开启德育工作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因为致力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使国民经济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对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业炉的相关问题就会十分重视。工业炉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还会有燃料燃烧系统的优良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工业炉的正常运转。主要针对工业炉和燃烧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飞速提升,因此性能更为优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电力企业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时候,燃烧控制好坏直接影响使用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工艺过程和原理的基础上,强调了如何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控制。  相似文献   

8.
定量评估林火燃烧程度、坡度、植被类型等对火烧后植被动态恢复的影响,对及时掌握火烧迹地的变化及更新演替规律和提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2006年云南省安宁市3·29和2012年云南省易门县3·18森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时间序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实现影像收集与指数计算。首先,利用归一化燃烧率和差分归一化燃烧率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燃烧程度分级。其次,利用燃烧恢复率,探究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因子探测法分析燃烧程度、坡度和植被类型对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力。结果表明:①对安宁3·29和易门3·18火烧迹地,从燃烧恢复率指标看,燃烧程度为低和中低的火烧迹地,在火灾发生6~7年后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而中高和高燃烧程度的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则需要7~9年。②在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因子中,灾后植被类型的独立解释力最高,也即灾后植被类型对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影响最大,燃烧程度次之,坡度最低。本文结果将为火烧迹地恢复状况评估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了解滇中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植被动态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崇孝 《科技风》2011,(17):135
链条炉的燃烧效率主要取决于煤块的燃烧质量,煤块燃烧得越好,燃烧得越充分,其产生的效果越好。探讨分层燃烧技术在链条炉中的应用,对煤块充分燃烧起到的促进作用,分析分层燃烧技术应用对链条炉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链条炉燃烧效率提高的方法,通风情况对于链条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性。讨论实际应用中,分层燃烧技术的要点,分层燃烧技术应用的原理,以及实际生产中达到的效果,为今后的链条炉中分层燃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7)
高炉生产必备焦炭的原材,焦炭材质是否优良关乎后续的反应质量。伴随经济进步,大型高炉日渐增多且开发了喷煤更高的配套技术,由此也提升了选购焦炭应有的质量。然而,焦炭负荷累积变大,减低了总体强度且增添了没能燃烧充足的炉内煤粉。现存常见的检测焦炭注重查看冷热强度,但这种流程很难反映出精准的炉内燃烧状态。对于此,解析了焦炭在高压氛围内的真实抗压强度,这种基础上摸索更合适的检验步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也在蒸蒸日上,许多单位为了使其锅炉系统的工作性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将分层燃烧装置安设在链条锅炉系统当中,从而使其燃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过,这种燃烧优化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污染,而且能量消耗巨大。因此在链条锅炉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根据其实际运行情况,来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从而起到一个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文章通过对链条锅炉运行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讨论了其运行管理和节能降耗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甲醇溶液催化分解成可燃混合气的原理和组分分析、燃烧过程分析和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YC6J180-21(广西玉柴)柴油机和Y380S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搭建了适用于柴油机性能检测系统,测量了柴油机在单独使用柴油和使用甲醇溶液+柴油二种情况下的外特性,以及同工况下柴油的消耗量。试验数据表明甲醇溶液催化分解后,预混进气燃烧技术使柴油机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提升,同工况下柴油的消耗量和使用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亟需提高。工业锅炉的合理燃烧以及完全燃烧对于资源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业炉的合理燃烧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工业炉燃烧领域中,无论是探讨和实验新的研究方法还是分析和改进现有的燃烧方法都可以起到大幅度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以及燃烧设备的技术水平的程度。从原理上来看,燃烧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表现为放出光和热。燃烧过程需要可燃成分(碳、氢、硫及碳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完全燃烧则是全部燃烧。需要燃料中可燃成份在与空气的作用中燃烧完全。这需要空气供应量和供应方法都很合适不致产生黑烟。否则便为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4.
锅炉节能改造是一种把高新材料技术、燃烧技术和锅炉综合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燃烧煤达到强化燃烧,充分燃烧,完全燃烧的一种全新燃烧技术,它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使锅炉的热效率达到80%,可以节煤15%。本文就锅炉节能改造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沸腾燃烧锅炉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热效率低与磨损大。通过对燃烧过程、燃烧状态的分析,可采用一定防范措施加以治理、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带动了选煤技术的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选煤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在技术应用上更多的是借助国外技术,例如:重介质选煤技术、浮选选煤技术等。众所周知,煤是由能够燃烧的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组成,而煤中含多种矿物杂质,想要提升煤质量,则需要对煤炭加工处理入手。对此,本文就选煤技术及工艺流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稳定燃烧的角度,较为详尽地探讨稳定锅炉燃烧的措施。在分析影响炉膛内煤粉稳定燃烧的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列举稳定锅炉燃烧的相关技术,对同类型机组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通过封闭式腔体来保温隔热,并引导烟气回流,利用余热加热助燃空气。该燃气灶以多孔陶瓷在燃烧领域的应用原理为基础,控制烹饪过程中的空气供应,提高燃烧效率,将外层封闭隔热和内层燃烧导热的封闭燃烧系统集成一体化,完成烟气循环的过程,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设施的安装形式、活性炭吸附效率、活性炭的脱附效率和催化燃烧效率四个方面讨论对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设施的整体处理效率影响。催化燃烧废气接入活性炭吸附床排放式相较于催化燃烧废气直接排放式具有更好的综合处理效率,提高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设施综合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活性炭床的吸附效率,活性炭床的脱附效率和催化燃烧效率对整体设施的综合效率影响不大,在催化燃烧废气直接排放式条件下,催化燃烧效率对于设施的综合治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电站锅炉燃烧中,其燃烧优化技术是实现电站锅炉高效燃烧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对污染物进行控制的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中,使用闭环控制系统进行燃烧优化是非常可行的和可靠的,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本文就针对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基础和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锅炉燃烧中闭环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阐述,从而对闭环控制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估,以便有效的提高闭环控制系统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