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6,(14)
探究社区连锁店O2O商业模式的具体路径是该文关注的焦点。社区连锁店联姻O2O在降低流通费用和增加消费者效用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基于此优势,在分析社区连锁店O2O模式的一般思路后,提出社区连锁店O2O商业模式的具体路径,即APP式线上线下模式、平台式线上线下模式及平台积分式线上线下模式。  相似文献   

2.
亿房电商网采用"线上网络+线下社区门店"的服务方式,实现商品及服务信息展示,购物、支付、物流、售后服务及其他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联动,搭建O2O模式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亿房电商发掘社区客户群、引导网购习惯、降低购物成本,提供便民服务,可以使用二维码,加强线上线下的合作,完善物流配送、优化客户体验,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020是将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分析了O2O模式的发展现状,针对汽车行业的O2O模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汽车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线上线下(O2O)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一定的问题,如专业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差异较大、对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不了解等问题,对犯罪学线上线下(O2O)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促使我校的教学跟上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完善我校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网购服装时不再仅仅满足线上的优惠价格,而开始追求在实体店享受的体验式服务,服饰类O2O门店应运而生。J品牌作为国内首批尝试服饰类Online to Offline(O2O)商业模式的企业之一,将其线上旗舰店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并在其O2O门店采用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精准营销、优化O2O电商平台和手机客户端营销的营销策略。通过分析这三种营销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所达到的效果,得到O2O商业模式下有效的服饰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乐鹏  李春丽  王颖 《科技广场》2013,(10):133-136
当前,参照网购、比价竞争已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大趋势,苏宁提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本文介绍了苏宁O2O模式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引流、供应链、客户关系、消费体验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邵鹏  胡平 《科研管理》2016,37(7):81-88
基于双边网络效应视角和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提出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动因-驱动因素-创新效果"研究构念。通过多案例研究得到提升顾客识别、顾客契合、让渡顾客价值、电商生态系统的方法。按照电商平台创新演变阶段进行讨论,认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所代表的技术驱动、商业诚信所代表的市场驱动、线上线下整合代表的价值链驱动、以及自组织生态系统代表的范围经济驱动分别是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各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电子商务时代,泉州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线上和线下的竞争,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泉州中小企业必须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从区域优势的角度,分析得出泉州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备地理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研究表明,泉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发展受到资金短缺、人才紧缺、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制约。提出泉州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抱团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等方式,促进泉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费升级背景下传统电子商务服务体验不佳的弊端日渐显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共识,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实践模式。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提出O2O(online to offline)电子商务模式内涵及价值创造过程模型,认为O2O电子商务模式是由内部和外部、微观与宏观等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服务生态系统,包括价值主张、资源整合、服务交互和环境适应等基本价值创造过程,以及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网点两类服务交互界面,并讨论模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为相关企业的O2O电子商务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分析杭州专业市场移动电子商务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找出专业市场移动电子商务建设的重点。从客户消费行为、专业市场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位需求以及移动商务具备的优势出发进行分析,探讨专业市场内部机制变革创新,提出平台建设的措施,以及二维码的使用和O2O线上线下融合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增长点。在职业结构中,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中占比最高,已经成为网络消费主体。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生活服务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基于O2O模式的生活服务平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平台在设计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学生的"碎片时间",通过线上支付、线下消费,建立一个服务与需求双向对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O2O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分析了O2O商业模式业务元素及O2O商业模式类型,从电子商务O2O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来看,让企业与消费者更加深入了解O2O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业务元素,并熟悉运营模式,有助于推广O2O商业模式的应用与市场。  相似文献   

13.
O2O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完美融合。本文采用TOE分析架构,构建了传统企业开展O2O电子商务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以白酒等典型传统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方式获得企业采纳O2O电子商务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优势、组织信息化水平对企业采纳O2O有显著影响,企业闲置资源促使企业高层支持信息创新推进O2O应用,同业竞争和习俗压力引导O2O扩散,而感知实施O2O风险对推动O2O电子商务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态势,结合相关实例从产业集群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机理、电子商务对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理框架模型,指出产业集群所衍生的聚集效应、信用优势、邻近效应、知识溢出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电子商务所形成的资源整合平台、营销平台、融资平台有力支撑产业集群升级,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的良性联动发展.文章对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创新、产业集群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3):86-91
针对O2O背景下准备进入市场的新服务提供商,建立了新服务提供商与第三方平台的博弈模型,得到了服务提供商最优价格和渠道策略,并分析了不同佣金率、线上市场分配比例以及市场拓展率对服务提供商实体店价格以及最优渠道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佣金率和市场拓展率均较低且线上市场分配比例处于中间水平时,服务提供商将以传统渠道策略进入市场,否则以O2O渠道策略进入市场;当渠道竞争强度和市场拓展率较低且线上市场分配比例较高时,服务提供商以传统渠道策略进入市场时的实体店价格更高,否则以O2O渠道策略进入市场时实体店价格更高。  相似文献   

16.
正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不断深入,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多集中进行实体渠道、实物产品的流通,然而互联网的发展,让虚拟现实的交易得到实现,货币支付摆脱了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创新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O2O商务模式是将线上线下优势资源有效整合的新型商务模式,能大幅度提高顾客体验,使企业取得较高的获利能力。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基于顾客体验的O2O商务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拟仿真分析运用O2O商务模式对顾客体验和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在线旅游日益火爆,传统旅行社受到冲击。本文在分析旅行社的核心职能基础上,指出在线渠道取代了旅行社的代理销售职能,旅行社有必要加强生产职能,开发更多定制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以及加强线下服务职能,发展O2O模式;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旅行社变革式的转型升级,将催生新的业态。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营销渠道具有深远的变革影响,制造商借助电子商务拓展了网络营销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在线直销,传统渠道成员越来越被挤压,线上线下渠道的冲突不断,无序、恶性竞争带来负面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生产企业更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缓解各成员之间的恶意竞争,打通渠道间成员的信息沟通效率,提高品牌产品的整体营销效能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从多渠道的概念为切入点,归纳多渠道冲突的类型及成因,进而为品牌商建设品牌产品的多渠道营销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零售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服务,融合现代物流的零售新模式,本部分主要揭示生鲜品绿色供应链的内在机理。本文主要在对生鲜电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生鲜电商企业创新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深度剖析了中小企业生鲜电商模式的主要影响要素,明确了生鲜电商商业模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并据此构建评价模型,提出了创新及评估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