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3.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5.
栾芳 《现代语文》2002,(9):21-21
中学语课本里所选的《琵琶行》、《赤壁赋》、《明湖居听书》等章关于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发于器,人于耳,转瞬消逝,无迹可寻。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变为有形可见的字,记录在纸上。使读获得具体的感受,确实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6.
对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的教学,一般习惯于将重心放在诗歌第二段中的音乐描写上。《琵琶行》流传千古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诗中出色的音乐描写,它理所当然应作为教学重点。但除此之外,似乎还可以另辟视角,从而既可收融会贯通全诗之效,又可获得清新感受。纵览全诗,写诗人听琵琶女弹奏琵琶,前后共三次;依教材段落划分,分别在第一、第二、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所感动的故事。关于这首诗在文学上的成就,此处不必赘述。而在音乐描写上的一些独到之处,特别是一些音乐现象和音乐事件的出现,使得这首叙事诗还具有丰富的音乐学知识。在此愿与中学师生朋友来共同分析和欣赏。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我国古典的音乐史料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欣赏主客体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琵琶行>是自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之作,全诗的感伤情调和凄婉意境,从很大程度上说是通过独特而成功的音乐描写来完成的.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艺术和音乐意象,对于认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其音乐意象的审美内涵、探索其音乐意象的文化意蕴等,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这美妙的王国,充满着奇情幻想,拥有着永久的魅力。古代的音乐,与诗歌舞蹈融为一体。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诗也不例外,以悲为美,移情于物,借乐抒情,并且采用侧面反衬、烘托的手法将音乐与书面语言结合的天衣无缝,深得以有形写无形之妙。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被人们广为运用。本文集中探讨了“通感”在音乐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从而论述了“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价值和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同乐谱的记谱形式所具备的功能特征不尽相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各有侧重。“曲线谱”记谱,包括汉族地区流传下来的乐谱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记谱,这些乐谱以其简洁明了、易学易记、形象生动等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具体需要,体现了乐谱的备忘录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孟子》语言风格多样,读起来有时感情激昂,有时明快酣畅,有时平易自然。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多样性使《孟子》散文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感。从语言本身来说,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孟子》语言词汇,也为文章表情达意、舒缓语气、增加语言自然流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长短参差、整散交错的语句以及重语叠句等运用,都使《孟子》语言显示出很强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具有音乐素材简洁、结构安排新颖独特、奏鸣曲式的拓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富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经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是土香土色,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本文从该曲的衍变过程,创作主题及乐曲意境等方面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应摆脱音乐学院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地方音乐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应定位于本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地方高师成为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基地。  相似文献   

17.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陈庭星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61-64,75
全文属于理性作曲范畴,动机的展开在事先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着重依靠作曲知识技能来完成乐曲的发展。通过“演示法”来说明动机是“如何预构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现代社会进行"人性完整"与"人性净化"的必由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巨大魅力在于整合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真善美的纯净人性.  相似文献   

20.
通渭小曲戏是流传于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戏剧,又叫"小曲子",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从类别考究、音乐特征、音乐的变异性、文化功能、文词特点和存在价值等几个方面对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