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晓阳  雷桐 《今传媒》2024,(3):90-93
陕西寺观壁画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陕西寺观壁画在新时代传播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环境出发,针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技术变革与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寺观壁画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要顺应时代潮流,巧妙运用数字化修复技术,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旨在为陕西寺观壁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蒙元时期道教在成吉思汗扶持之下迅速发展起来。在道教扩张中与佛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道教侵占寺院及其财产、欺凌佛教的事件越演越烈。终于引发了一场由皇帝、佛道二教、儒教及朝廷官员参与的佛道论战。  相似文献   

3.
黄新然 《文化遗产》2017,(3):149-156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意义非凡.它对佛教植物的刻画,既能体现明代画院对宋代画院风格的继承,又能展示明代宫廷壁画的精湛技法;既能体现自古印度以来就暗含在植物身上的佛教隐喻,又能在遵循佛教仪轨的前提下表现明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个性.本文运用图像学方法将四种佛教植物分别对比研究,提取它们在佛教艺术中的基本艺术特征,分析法海寺壁画中植物所暗含的隐喻、艺术形象处理的优胜之处,进而理解法海寺壁画中的佛教植物写实、华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佛教美术包含雕塑、壁画、色彩和结构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传入中国后因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与传统绘画相融共通,成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最大的外来艺术。古代佛教美术以思想文化为媒介,完善了传统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促成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的主动式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的衍化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具有鲜明风貌的西藏地区文化受到人们的重视。四川人民出版社综合编辑室推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西藏文明研究》系列,包括《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术》、《西藏岩画艺术》、《西藏丧葬文化》和《西藏原始艺术》。  相似文献   

6.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传承千年佛教文化艺术,蜚声海外。寺院内百余栋古建筑庄重华美,突出了佛教神圣地位。风穴寺除建筑大气恢弘外,砖雕、石刻、壁画、彩绘等艺术精雕细琢,使风穴寺更具历史人文气息,呈现出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佛教题材,其制作内容与技法都必然受到佛教理念的制约,可以说佛教典籍中的美术理论与敦煌壁画有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坐落于大同城中的华严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也是一座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瑰宝。在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墙壁上留下大面积的彩绘,记录了辽金时期和其他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华严寺壁画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绘画的本身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以大同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发展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继承和重塑,为研究清朝时期大同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大同佛教艺术及其地域文化特点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泽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自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那时白马寺等寺院已有藏书形态出现,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藏书,  相似文献   

10.
从大云院壁画可以看出,唐末五代以降,禅、净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当时的画风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即从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大云院壁画的艺术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艺术的流变,而且为佛教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故显得异常珍贵。  相似文献   

11.
寺院是一种隐性的、活态的博物馆,汇集了大量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院不仅仅具有文物集纳收藏的功能,还有文化活态传承的功能。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海年都乎寺清代壁画以及历代唐卡,既是寺内画僧的摹本,也是青海"热贡艺术"的文化源头。通过不离本土的文化传习,寺院及其周边村落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共同场域;笔尖上的修行,则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僧俗传承人,进行文化认知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角度而言,新疆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繁衍的重要场地,尤其是佛教艺术在新疆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以体现佛教禅悟和参拜之丰富内容的石窟壁画,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龟兹风格,在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起到了引领和感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总 《山西档案》2013,(1):12-20
山西壁画声名远播,但是未有将墓室壁画与寺观壁画联系起来而议者。本文取山西壁画中水准最高的实例,括及墓室与佛道寺观,以期得山西壁画最高堂奥及民间工匠在技法工具等方面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转法轮藏、经轮藏。实际上就是能够转动的收藏经文的书架。印度并无这种藏经形式,而是中国人的自创。传为南北朝梁人傅翕(x墿)所创。也可以叫做一个转动的图书馆,一般来讲,一座寺院内也只有一架转轮藏。这里的藏书已不再以阅读为目的,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成为一种佛教的仪规。真正的佛经还要另建藏经阁或藏经楼来储放。佛教经书是备受佛教僧侣及其他信众顶礼膜拜的佛教三宝中法宝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佛教信徒必须随身携带的。伴随寺院在中国建立,寺院藏书也就诞生了。当然寺院藏书主要是佛教经书。为了使佛教教义得以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出版史,不能不追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不能不探讨其与佛教传播的关系。然而,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史、印吊j史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佛教寺院的刻书。其实,就是把寺院刻书与政府  相似文献   

16.
王威 《大观周刊》2011,(25):128-128,124
寺院是僧人生活的载体,亦是佛教一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是贵州佛教的繁荣鼎盛时期,佛教寺院之兴建亦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此时期,寺院遍布黔中各地。对明清时期贵州佛教寺院及其分布之探究,对于深入、全面地了解贵州佛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寺院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教育和传承作用.古往今来,大多佛教寺院中都建有藏经楼(阁),其主要功能是收藏管理佛教经典及佛教方面的图书文献、字画、佛像、法器等重要文物.今日,佛教寺院档案室、图书馆作为藏经楼(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延伸、演变方式,也是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弘法利生的方式,更是现代佛教发展与社会公共关系的桥梁,对弘扬佛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鸡鸣寺作为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便是流通法宝、以符合时代条件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佛法的都市道场.其今日建设数字档案室、图书馆的经验对我们理解佛教寺院管理和弘化范式的革新,乃至档案建设工作在跨领域拓展方面的融合、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宝卷是至今尚未被充分发掘、整理、研究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农民战争、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七百年来,中国宝卷在特殊的民俗文化背景中产生、演化、流传,乃至逐渐消亡,因此,宝卷文献的整理、研究,便同一般古籍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宝卷发展概述中国宝卷源渊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勾栏瓦子中演唱,但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9.
河南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最早之地,被称为中国佛教之源。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为安顿天竺高僧和翻译经书,特地建造了一座大寺院取名白马寺。白马寺成为管窥各个朝代建筑艺术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20.
镇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51处,佛教道教的全国重点寺观4处.我们借常州全省宗教档案工作现场会东风,借市民宗局协作之力,把宗教档案工作放在全市档案工作的“一盘棋”中来谋划推进,以目标引领工作开展,靠措施确保工作成效,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