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名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么,“三皇五帝”指的是谁呢? 三皇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它所指的对象有六种说法,司马迁《史记》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白虎通》一书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孔安国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还有认为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最有说服力的,三皇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它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以,一般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则教人尝百草治病。他们的活动都在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前期。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三皇”之一的炎帝、“五帝”之一的帝舜,何以崩葬于湖南的炎陵县和宁远县?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认为湖南炎陵县的帝陵应为炎帝神农氏第八代榆罔氏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帝陵;帝舜陵是我国国家形成阶段的第一个帝陵,反映新石器时代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南迁的史实,也说明了湖南是炎黄族的江南又一故乡。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 80 0 0年至 6 0 0 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 ,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伏羲文化对我国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皇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数学、历法学、地理学等都有深远影响。其中,“伏羲八卦”,“伏羲制九针”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中医学有深远影响,为我国的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洛文化导扬——试论河洛文化建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洛为古豫州腹地 ,禀中和之气 ,性理安舒 ,尤其适合人类的发展与繁衍。古人讲天人合一 ,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理念源发和成就了河洛文化的主流文化 ,即易文化。易文化缘启于河图洛书 ,河图的最初采撷者是上古圣人伏羲氏 ,河图发明的最后完成在黄帝时期。北宋学者在汉代研究的基础上还了古河图洛书的本来面目。孔子说 ,伏羲氏没 ,神农氏作 ;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这些“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的圣人 ,都曾活动于河洛大地。伏羲氏发明原始饲养业 ,袭神农之号的炎帝则把原始农业推向顶峰 ,黄帝则是因洪水而利导之 ,发明了原始的畜牧业。此后 ,经禹、汤的经营和周公的制礼作乐 ,进一步完成了人文递嬗的教化与垂范。河洛古圣贤所发现的“天得之揭日月而常运 ,地得之载河岳而不倾”的弥纶天地之道 ,就是古代易学的理论基础 ,这些被周代的柱下史老子继承了下来。“德者道之功” ,道为本 ,德为用 ,道与德为河洛文化建构了内核与灵魂。程颐说 ,“人之蕴蓄 ,由学而大”。河洛文化的蕴蓄亦是如此。其以易为源 ,礼乐为根 ,以汉学、洛学为流 ,实惟由学而致。至于因“清议”而一风俗 ,明至道而存天理 ,使“忠义叠见”、“民性安舒”的高风蕴成 ,则是河洛文化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帝生于长沙考──兼论华夏文明源于湖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生于寿丘(或曰青邱),而寿丘、青邱均应在古长沙国,因为第一,天上的寿星、青邱星对应地上的长沙国;第二,黄帝的祖先、正妃、嫡系子孙均生活在湖南。古崇山、尧山、会稽山均在湖南,华夏文明源于湖南。黄帝主要活动在北方,与抗荤粥和战蚩尤有关。黄帝杀蚩尤后在今洞庭湖一带即位,代神农氏,死后葬洞庭湖边的黄陵,其儿子青阳仍都长沙。  相似文献   

7.
张耀征 《天中学刊》2006,21(1):116-119
“房”邑是有文字可考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伏羲时代的女神庙——女娲氏的都邑。在三皇时代,“房”邑的女神庙是各皇王、部落首领必须祀典祭拜之地。伏羲氏部族和烈山氏联姻而生房氏,其后裔建房国。房国范围相当于今遂平县全境及西平、泌阳的一部分境域。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我国上古史的著作和论文里,往往出现“炎帝神农氏”的连称,把炎帝和神农氏混为一谈.然而,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使炎帝与神农“联宗”的始作俑者,大概是成于秦汉之际的谱牒《世本》.唐代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云:“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世本》.”此书今只存辑本.所谓“炎帝神农氏”的提法,与“太昊伏羲氏”、“少昊金天氏”之类毫无二致,当是战国末期的儒者为了适应大一统的历史趋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农伐斧遂后,中国政治中心由陕甘牧区东移至淮河农区,东西方再次联姻强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共主“炎帝”。在华夏文明源起过程中,淮河流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河洛上古历史文化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与考古的印证,我国在距今18000年前出现原始饲养业,相当古史记载的伏羲时代;在距今14000年前出现原始农业,相当神农时代;距今5000年前出现原始畜牧业,相当黄帝时代。伏羲氏、神农氏、少典氏、有娇氏、炎帝、黄帝都曾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盆地留下遗迹。伏羲氏族主要活动于今渑池、新安、孟津、巩义至上街一带,并在此发明八卦、网、罗与动物饲养。神农氏族出于湖北厉山,其后继者迁居河洛,孟津之潜亭山即神农赫苏氏之都;有娇氏生活于平逢山即洛阳北邙山一带;少典氏世代居住在青要山及其周边地区。炎帝、黄帝俱诞生于河洛,并都曾活动于洛阳。炎帝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顶峰,黄帝推进原始畜牧业发展,并建密都于青要之山。文章主要依据为《山海经》。《山海经》的主体内容为伯益据自身实地考察,并在参阅少典氏世代相传有关山川、祭祀内容及祭典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历史典籍、文献的梳理及其所载历点的推算,同时结合出土文物考察(即“三证合一”法),对中华人文始祖太嗥伏羲、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的故里、生卒年代及其主要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论述,再论太R皋伏羲距今七八千年,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距今六七千年,并提出了伏羲孕于西洞庭之滨、诞于洪江高庙,炎帝诞于会同连山,黄帝诞于岳阳君山(寿丘),他们一生的活动和创业均在荆楚黔中等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相似文献   

13.
齐璧洁 《湖南教育》2002,(23):32-32
炎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炎帝的安寝地,神农始祖开拓、奉献、创新的精神滋养着这里的人们。炎陵县又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哺育出何孟雄、张平化等一批杰出人物,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的足迹。炎陵县第一中学就建立在这片热土上。多年来,学校利用丰厚的德育资源,教学生做人,育学生成才,成为绽放在井冈山旁的一朵奇葩。 学校开发当地的革命历史,作为学生的德育教材。每年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古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吴伏羲氏仰观俯察、开物成务,又是神农继起,教民稼穑,开辟远古农业的地方。至今,在太昊故都的废墟上仍散留着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据考,大汶口文化为少昊氏部族所创造,又太昊在前,少昊在后,并且二者同为东夷部落的先祖;至少昊强盛之时,太昊已经衰落。所以,在大汶口文化强盛之前早已相当发达,乃至衰落的贾湖类文化,则为太昊伏羲氏所创。太昊伏羲文化为大汶口文化之源;古陈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摇篮,又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文明已有了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历史上,关于三皇有六种不同说法:①天皇、地皇、人皇;②天皇、地皇、泰皇;③伏羲、女娲、神农;④伏羲、神农、祝融;⑤燧人、伏羲、神农;⑥伏羲、神农、共工。现在大家都比较赞成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的说法。那么五帝又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本是苗族的祖先,楚人所以祀他”。在此,不仅道出伏羲女娲是苗族的祖先,而且,还指出楚人同伏羲女娲与苗族,有着民族学意义的亲缘关系。于下拟就谈论伏羲女娲的多种文化形态及其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前人对伏羲女娲的研究及相关文献的记载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民族文化考》一书中指出:“《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以眼南蛮。’南蛮者,有苗氏也……。有苗之乱.起于尧前,史称少昊氏衰,九黎乱德,九黎又蚩尤之族也。”“三苗即九黎之后”。“《楚语》韦昭注:三苗炎帝之后。”“楚为蛮夷,亦炎帝一族。”“伏羲与神农为同族异系,与黄帝则然二族也。”“楚为炎族”。从以上考证,可见南蛮有苗、九黎,三苗、楚(蛮夷)与苗族,为人们对不同时期苗族先民的称谓,而且,它们同为伏羲与神农之后,与黄帝则为不同的族系。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其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更明确指出:“伏羲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于苗蛮集团。”“苗蛮集团,三苗、伏羲,女娲、驩兜均属之。”关于苗与蛮,“古有时叫它作蛮,有时叫它作苗,我们感觉不到这两个名词中间有什么分别.所以综括两个名词、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近三十年的湖北女作家区分为三代:第一代以池莉、方方为代表,是“关注日常”的一代,她们开拓性的意义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强调和发掘.第二代以王君、姚鄂梅、王芸等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为主,是“发现问题”的一代,她们的创作表现了“铁肩担道义”的现实主义承担精神.第三代则主要是80后作家,她们是“逃离现实”的一代,其创作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美学新质.  相似文献   

19.
黄帝·中华     
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几个先祖,“有巢氏”构木为巢,学会了用树枝搭成住所;“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了熟食;“伏羲氏”驯养百畜,发明了畜牧;“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开始了原始的农耕。传说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则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号轩辕,生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最初的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当时的高等教育,此所谓伏羲氏“教民以猎”,①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②其实,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也是先有高职,而后有大学,福建船政学堂被认为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③然而,我国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给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了结构性危机。那么,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归根到底仍是一个观念问题。 一、要走出政策性误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