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的藏书之所,其位置位于今浙江兰溪的胡家巷,西起和平路中段,东至人民北路一带.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记载:"此房旁有古树六,高接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阴绿缛,暑气不侵",可见当时确是藏书治学的理想之处.但二酉山房在胡应麟去世后,因三子幼小,学业无成,丰富的藏书也散落殆尽,二酉山房归于同邑进士唐骧家,名字也被更换为"古癐书屋".  相似文献   

2.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的藏书之所,其位置位于今浙江兰溪的胡家巷,西起和平路中段,东至人民北路一带。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记载:“此房旁有古树六,高接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阴绿缛,暑气不侵”,可见当时确是藏书治学的理想之处。但二酉山房在胡应麟去世后,因三子幼小,学业无成,丰富的藏书也散落殆尽,  相似文献   

3.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这对成语,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样,都是人们用于称赞某人读书多,藏书多,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形容词.档案人喜欢寻根究底,那么,"二酉"是指什么呢?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湘东郡>载:"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1983,(2)
二酉藏书洞在沅陵县西三十里的二酉山上。二西山,并非古人说的大酉、小酉二山,二酉山是一座山。因发源于四川酉阳县的酉江和湖南古丈县的酉溪在此山脚下汇合,故名二酉山。站在二酉山对面的沅凤公路上远看,巍峨雄峻的二酉山,临河的一面仿佛被刀砍下了一半,形成数千丈的悬崖峭壁,二酉藏书洞就在峭壁上,犹如峭壁张开的巨口。沿着历代游人凿下的兽道鸟径,攀爬而上,接近洞口四五米处的长方形台阶上,立有四块1米多高的大石碑,上书  相似文献   

5.
清末著名学者叶昌炽(1847-1917),其《藏书纪事诗》七卷,《语石》十卷,《缘督庐日记》四十余册等著作尚未完全释放出光彩来,学术界已清晰地感觉到他在近代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了。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将其主要贡献做一大概的阐述。一、开近代藏书史研究的风气。中华文明源远  相似文献   

6.
结合宋代的出版、藏书状况,分析了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一文,介绍了李常的生平和苏、李二人的交往,重点论述了几个与古代藏书相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张燮(1574—1640),福建尤溪人,1794年中举,后无意仕进。平生喜藏书、刻书,藏书甚富。藏书处有“万石山房”、“群玉楼”、“霏云居”、“藏真馆”。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计15种约七百卷,代表作有《东西洋考》、《七十二家集》、《霏云居续集》等。  相似文献   

8.
郭国庆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44-134
介绍《玉函山房藏书簿录》著录图书总量为:4 602部、58 622卷,其中有复本236部、983卷。指出马国翰注意收藏清朝诗文别集,藏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不仅易类、礼类、春秋类、地理类、正史类、儒家类等著述居于主要地位,谱录类、小说家类、杂家类、医方类、阴阳家类的著述也收藏颇丰;且他重视乡邦及宦游之地的文献收藏。类书的收藏在马国翰藏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侯富芳 《图书馆杂志》2011,(10):94-96,112
从《明诗综》中摘出的《静志居诗话》单行本至少有卢文?的二十二卷本、周中孚的二十二卷本和扶荔山房姚祖恩二十四卷本三个版本;目前的记载表明扶荔山房大约刻印过四部著名的书。扶荔山房的姚祖恩不是《史记菁华录》的作者姚苧田;姚祖恩辑出单行的《静志居诗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明诗综》中所附"静志居诗话"或"诗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三部写本形态的丁氏八千卷楼善本书目<八千卷楼藏书目>、<善本书室题跋>与<八千卷楼藏书志>.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前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时间、性质、特点,并利用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流出境外的稿本<八千卷楼藏书志>,与前二者相互参证,得出了前二部书目成书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之前,在研究<善本书室藏书志>编纂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三线典藏制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拓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三线典藏制的利与弊,提出了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应在三线典藏制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实行全新的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苏州的私家藏书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典籍,在推动学术研究和促进文化繁荣方面,作用不可低估。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是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藏书家和藏书楼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经济越发达,社会越稳定,藏书事业就越繁荣;反过来通过藏书与学习,社会文明得以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史家和藏书家。论文细述了阿英的藏书经历、藏书特色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其藏书思想并解读了其作为藏书家的道德与风范。  相似文献   

15.
三线典藏制度与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玲  叶艳鸣 《图书馆杂志》2004,23(11):35-37,39
本文探讨了三线典藏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全新的动态典藏管理模式,并指出动态典藏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三线典藏制度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丰富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周永年藏书理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年是18世纪中国藏书事业的先驱人物。论文通过对“儒藏说”和“借书园”的研究,剖析了他的藏书理想.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42-145
郑樵目录学思想由求书、校书及分编三个前后相衔接的阶段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紧密相关,其求书理论成为辑佚学的理论依据,校书思想进一步规范传统校雠学的范畴,分类编目则是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郑氏目录学思想的广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多校区图书馆典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从典藏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入手,联系实际,对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的藏书分配原则、新书入藏、馆藏调拨、藏书剔除、机构设置等典藏工作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文工具书的特点及图书馆的收藏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论述了90年代中文工具书出版的整体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图书馆的收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