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戴名世于桐城派的地位,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他与方苞的关系极其亲密则是实情。两人既是同籍,且戴名世曾祖父、父亲又与桂林方氏联姻,二人为表兄弟,理应自幼熟悉。但事实上,戴名世三十九岁时才得与方苞于京师太学相识,方苞时年二十四岁。个中原因在于方苞自曾祖既已迁居金陵,其父方仲舒后来入赘吴氏,居住江宁六合留稼村,方苞即出生成长于此。相识后,两人过从甚密。一年后分别,此后聚少离多。戴名世还与方苞父亲方仲舒、兄方舟交好。探讨戴名世与方苞的交往,或有助于梳理桐城派初期发展概况,对评价戴氏于桐城派的地位及影响抑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婷 《文教资料》2012,(34):10-12
历史上,方苞是位充满矛盾、毁誉参半的文坛人物。本文从方苞的跌宕生平、学者对方苞的评价之议以及方苞主"义法"说下的古文赏鉴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拟尽可能全面的展现具有"立体"性格的方苞人物形象及其文《方苞集》所内具的独特韵味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苞历经康雍乾三朝,深得康熙赏识、雍正宠信。他在乾隆朝为官七年,以乾隆四年为界,乾隆对方苞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初加恩宠,后予罢黜。方苞落职的缘由,《清史稿·方苞传》记载有三件事,关涉“营私”“泄密”“请托”,引起乾隆震怒。然深入探析这三件事,其中有方苞难以言说的苦衷,或是触及“朋党”和“用人之权”等清廷皇权专制大忌,而根本上则是方苞与臣僚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今学者陈祖武评价方苞,则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4.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虚言其大略"是方苞古文的基本特征。无论叙述、议论,方苞舍弃甚多,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此特征与传统古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虚言其大略“是方苞古文的基本特征。无论叙述、议论,方苞舍弃甚多,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此特征与传统古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散文流派众多,各派所推举、崇尚的前代散文大家也不尽相同。基于此,主要从桐城派始祖方苞《古文约选》的编选情况、方苞对前代散文的评点中分析其对韩愈文论艺术的推崇与接受,进而阐释方苞对前代诸贤备加推崇韩愈的原因,以及作为桐城派的奠基者,其论文宗韩思想对桐城派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方苞对刘大櫆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在仕途道路还是学术道路.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大櫆的"神气"说就是在对方苞"义法"说中"法"的深度阐释,也是刘大櫆从形式上研究"行文"的理论机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化运动中,桐城派遭到激烈批判,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被指斥为“假道学”“欺世盗名”,其文章被批判为“希荣谀墓”“无病而呻”。本文从对方苞文章著述的实际出发,揭示封建时代这位有代表性的文人的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状态,以求对方苞其人其文有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桐城文派鼻祖方苞一生经历坎坷,充满传奇,他与桐城宰相张英、张廷玉生活的年代几乎同时,父子宰相的出现和张氏家族的崛起,为方苞等桐城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条件,为他们的仕途发展开拓了空间。康熙五十三年,方苞进入内廷之后,与张廷玉关系日近。雍正年间,张廷玉深受雍正皇帝器重,达到权倾天下的地步,方苞的仕途发展也渐入佳境。方苞后期的仕途发展与张廷玉的升沉起伏几乎同步,彰显出张廷玉及张氏家族的兴起与桐城文派兴起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1.
"雅洁"说是桐城派初祖方苞在古文写作语言形式上的要求,"义法"说体现了方苞古文理论的方法论意识,而"雅洁"说是"义法"说在文章风格上的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方苞推尊古文文体的重要理论支柱。本文以方苞的名篇为例,分别从内容和风格上探讨方苞的"雅洁"说理论,在论述"雅洁"说优点的同时,指出了"雅洁"说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文约选》是桐城派始祖方苞为当时国子监学生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它不选先秦文和《史记》,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方苞古文理论的很好体现。其中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家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得失,是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古文约选》的广泛传布,促进了方苞“义法”说的广泛接受,对桐城派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义法说"作为方苞古文理论的核心在桐城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义法"说之所以在桐城文论中独树一帜,主要是其充分体现了方苞对时代写作文化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从写作文化的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角度来阐释了方苞"义法说"中所蕴藏的写作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方苞文论与韩愈文论的渊源关系。作为桐城初祖的方苞,对韩愈的文道观、文章创新观、风格论均有所继承与发展,其义法论、变古说、雅洁观等将韩愈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方苞以为古文"杂小说"乃不讲义法之表现,会导致为文不够纯正,故而严"忌小说"。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使文章生动传神,尤其是涉及人物描写或叙述细节时,其古文便与"小说笔法"又每有相通之处,具有"重细节"、"含虚构"、"富趣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学者非常重视对《左传》的学习,总结《左传》特有的文法。方苞评点《左传》以义为经,以法为纬,注重对《左传》文章段落结构分析,这种独特评点方式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李文渊师事方苞,他对《左传》的评点在很多方面都与方苞一脉相承。当然李文渊的评点也有独特之处,他更加注重从篇法的角度梳理出《左传》在段落上的起承转合关系,他的《左传评》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分析也比方苞深入。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文学宗师方苞曾多次来到避暑山庄,但方苞的文章中并没有专门的记述,都是在议论它事时附带几笔,他究竟来过几次,只能把诸多片断联系起来推断。探究方苞与避暑山庄,可以深化避暑山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方苞所作人物传记、逸事、墓志铭等均为史体之文,其历史叙事以义理为宗,注重人事别裁,强调叙事之法,将义理、事理、文理有机融合起来。义、事、文三者相辅相成、三位一体,不仅呈现出方氏之圆而神的叙事境界而且集中体现了其"义法"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白描”手法源于中国绘画,后用于文学创作。明代归有光运用此种技法创作了许多“小文章”,桐城派自方苞起承其技法,也写出大量于细节处传情的“小文章”。这种传承既与时代原因有关,又是散文内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