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勤学好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里的“好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好学上进,二是指态度虚心。如今,“好问”往往被曲解为“喜欢问问题”。因此,有人常把喜欢问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好学的一把尺子。殊不知,好问并不等于好学。古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中有疑问要问老师,这无可非议,关键是怎样问更有利于学习。学生对待疑问有4种态度。第一种是懒于问。这种学生缺乏上进心,把学习看得无所谓,有疑问也不思考,更多的时候把问题扔在一边,这种学习态度应该批评。第二种是羞于问。这种学习心理比较复杂,有的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一、分析结构、层次、段意。二、综观全文,有何特色?【I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说文,是一篇论求学态度的文章。作者针对当时读书不能虚心问人的恶习,着重阐述了“好问”的重要。文章第一句就明确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紧接着指出“学”与“问”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转而强调好学尤当好问,“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为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因为学习中一定会有疑问,如果好学,就一定要想彻底解决疑问,这就必然会勤问,“舍问,其奚决焉”?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论点,略加说明后,文章就:为什么勤问?即好问的重要性;怎样才算好问;好学而耻问;所问非所学等问题,从正面(第2—3段)、反面(第4—6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很强,往往都比较“好问”。对一门新学科、一种现象、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急于弄个清楚明白,于是便到处询问求教。在学校问教师,在家庭问父母,在社会问长辈。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随时发问。这种求知若渴的好问精神,是很可贵的,应当给予支持。如果我们在这些“好问”的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觉得他们“事多”、“调皮”、“异想天开”,甚至认为他们是故意“难为教师”,那么,学生求知的热情,就有  相似文献   

4.
思起于疑,有了疑问就能激起思考,有了思考才会产生见解,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做好这一点,确非易事。一次,有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概念“整除”时,一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在讲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而不包括0“?面对这一发问,这位老师显得不耐烦,“这是书中规定的,记住就行了。坐下”!那学生没趣地坐下了。课堂气氛顿时变得非常沉闷。或许,这位教师认为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学范围,学生没必要“多此一问”。即便如此,也不能如此专横地对待学生,更何况他提问的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另一…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副叠词佳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意思是学生读书有疑问,忙去问老师,殊不知老师亦生疏;徒步的捕快速度快,去追赶骑马的捕快,但骑马的捕快的马更快。  相似文献   

6.
时下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 ,但是“心罚”却普遍存在。所谓“心罚” ,就是对待某些学生冷漠、讽刺、挖苦、压抑等等。这种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如孤独无助、自卑、恐惧、自暴自弃、厌学、敌意等等心理问题和障碍。常见的“心罚”有以下几种 :对学生冷漠。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上有些毛病的后进生 ,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不给他谈话 ,不给他笑脸 ,相处几年如同路人 ,甚至连批评也没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种精神禁闭 ,故意违纪 ,以求老师批评他一次 ,精神上透透气 ,可见这种“冷漠”型“心罚”的厉害。讽刺挖苦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发言要先举手,不举手擅自发言,教师历来持否定态度。对这种“接下茬”的学生很反感,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北京市杜会科学院上官子木先生有如下见解。教师之所以不喜欢学生“接下茬”,主要理由不外乎是:学生在“接茬”扰乱了以老师为中心来控制课堂局面的固有秩序。其实,学生的“接下茬”是课堂上广泛而充分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显然是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相背离的。殊不知,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是极其有益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能按教师的“下茬”,这本身就说明他注意听讲了,学生不听…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总认为老师应该懂得很多很多,所以每有疑问常求老师解惑。其实,老师并非百科全书,所以倘有解不了的惑便应坦言相告,不要为顾及面子而胡扯。道理很容易懂,但真要做到也非易事。有一回我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一学生问这句话的出处,我脑里一无印象,随口答是古诗词名句。想不到这学生很好学很执著,课余查了很多书,从诗词名句词典查到唐宋元明清诗词选集,均不见影踪,只好又来问我。这一下轮到我忙乎了,辛辛苦苦寻寻觅觅之后,才弄清在《济公传》里,下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又有一回,学生抄来一句话“美轮美奂”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下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大合唱”,有的老师似乎也很喜欢这种“大合唱”。即是:教师发问后,要求学生齐答;教师一次又一次地问,学生一声又一声地答。整个教室里老是回响着“对不对?”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山东教育》2007,(6):18-18
曾经有段时间,班里的学生常跑来向我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深奥的知识。比如,有时他们会拿着字典上的某个繁体字问我念什么,有时他们拿着从某本书上看到的隐藏了答案的问题来请教我。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想考考老师的学识水平,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老师对待问题的态度,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生耍小聪明,借机刁难老师,让老师难堪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说“问”     
学为解惑,惑则需问。韩愈去:“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为学习“礼”,不远千里去洛邑,请教周朝的史官老子。他的这种虚心好问、认真研究学问的学习精神,至今犹传为美谈。近闻有的老师不大欢喜学生提问,其原因大致是——一怕学生提问,节外生枝,难释其疑,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局限于照搬他传授的课本知识,用记忆代替思考。倘有好问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说不定还会遭到苛责训斥。须知硬把课本知识向学生脑子里灌,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不懂问老师,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问问题时,说不出所问题目的题意,更谈不上把题目原原本本地复述一次。这反映了学生问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认真地审阅题目,连题意都未审清就去问老师:“这道题怎样解?”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越俎代庖地“帮”学生重新审题。奇怪!题意审清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琢磨,相当一部分问问题的学生,原因出自于没有认真审题。但我越“帮”学生审题,完全依赖老师“帮”审题的现象越严重。我感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最近,我向学生宣布:“不准带书本来问问题!”凡来问问题的学生首先必须把题意说给老师听,然后老师再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副叠词佳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意思是学生读书有疑问,忙去问老师,殊不知老师亦生疏;徒步的捕快速度快,去追赶骑马的捕快,但骑马的捕快的马更快。还有这么个笑话:有个学生上课时总感到身上痒痒的,不停地搔痒,老师见状,灵机一动,批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愈抓愈痒,愈痒愈抓。”叫那个学生对出下联。学生对不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父亲见状问儿子何故,儿子便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骂道:“真是没用的东西,这还不好对吗?老子给你写一个,拿去交‘作业’。”第二天学生把“作业”交上,老师一看…  相似文献   

14.
小问号     
我有一个好问好学的妹妹。她十分可爱,令人喜欢。她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因此,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小问号”。  相似文献   

15.
成语“爱屋及乌”,怎么写成“爱乌及屋”?是不是写错了。不是的,这要从儿童学习心理谈起。 我们知道,情感是儿童学习的能源,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爱屋及乌”的意思是喜欢这个屋子,也就会喜欢屋檐下的鸟。迁移到教学领域,乃指学生很喜欢一位语文老师,就也会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语文课,从而学好语文。这种心理效应,在小学尤为突出。所以,明智的教师都以真诚的爱心博得学生的喜爱,从而使孩子们特别爱上这些老师所代的课。这是应该称道、发扬的。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要有耐心,认真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1)不管学生提问题好与坏,不泼凉水,应予激励,并努力维护这种积极性。(2)对较难或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冷静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旦难住老师,老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实事求是地说明或解释:“这个问题我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下课我们都找找资料研究研究它”。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恳态度同样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全国名师支玉恒在做报告时说到这样一个例子:在讲《草地夜行》一课时,一生问:金寨暴动是怎么回事?“对这个问题,老师课前也…  相似文献   

17.
【案例】“第一次……”教学片段上课铃声响了,见老师手拿两个土豆走进教室,学生立即交头接耳,有的甚至站起来问老师。老师微笑着反问学生喜欢吃土豆吗?学生都说喜欢。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件事,老师出了“我最尊敬的老师”命题作文,经过老师点拨,学生讨论后,学生开始写作。惟有小明心神不定,尚未下笔。老师问他怎么不写,他回答说,我没有最尊敬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每个老师都不喜欢他们,因为他调皮,成绩又不好,大家都叫他“差生”,他不敢见老师!针对小明的问题,老师机智地作了处理,让小明把作文改为“给老师提建议”,写写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松鼠     
今天上《松鼠》一课时,我问道:“你们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松鼠美丽的外形,有的说喜欢松鼠吃东西时可爱的样子,有的说喜欢松鼠毛茸茸的模样……正在这时,李冰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松鼠,因为它顽皮捣蛋!”啊,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用顽  相似文献   

20.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问题学生”不再只看结果怎么样,而是从过程人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