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人物。他反对古典经济学,提出了独创的“国民经济学”和“生产力理论”,首创了保护贸易学说。他的经济思想不仅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而且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对我们今天还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李斯特的研究不够重视。本文将对他的经济思想作一比较全面的介绍,并作一些评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李斯特的代表著作(1841年出版),他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这部著作中。在这部著作中,他明确表示反对“流行学派”的理论.他说的“流行学派”就是指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及其信从者。李斯特说:“流行学派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三个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对经济学说史的贡献应予肯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他开拓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强调把生产力放在经济学研究的首位;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等等,这些贡献都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说法是,"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源自法语的"individualisme",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应。1840年,亨利·里夫翻译托克维尔的《论美国民主》时,该词在法语中已使用长达三四十年之久。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用个人主义概念指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在托克维尔的《论美国民个人主义的定义和概念  相似文献   

4.
耶拿席勒大学位于德国图林根州。耶拿市是德国著名的大学城,2008年赢得“德国科学城”的美誉。 耶拿席勒大学诞生于1548年,以医学系起源而发展到今天的10系综合性大学,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歌德曾作为魏玛宫廷的宰相,对大学的发展有过决定性的影响。席勒曾在1789年担任哲学教授一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著名音乐家巴赫.李斯特,以及歌德。席勒、赫尔德尔.维兰德都与大学结下过不解之缘。现在大学共有65个学院,拥有25000千名来自德国和世界各地学子。  相似文献   

5.
由于李斯特经济学在20世纪长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得到相应的创新和发展,继承李斯特某种传统的现代经济学流派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它们没有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做出科学的分析,这就使得我们创立新李斯特学派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基于笔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李斯特经济学的拓展性应用、修正和突破、提出原创性理论学说这三方面入手,概要性地提出了新李斯特学派需要深入研究并做出创造性发展的十大理论学说:市场保护说、中国人力资本优势说、不对称全球化理论、价值链高端保护说、发达国家产业保护说、国民经济平衡和有计划管理学说、国穷国富的实际工资说、主权信货和国民经济自我融资说、资本的信息—智能生产率理论和价值链高端区域均衡发展说。这些新学说的进一步创造性发展将开创一个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宗旨的新李斯特学派。  相似文献   

6.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是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对他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有一种观点,认为他的理论是“复活重商主义,尤其是复活重商主义中那些民族的和保护贸易的成分。”这是一种传统的看法。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对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生产大概念与内涵自然生产力的概念早见于李斯特(德国国家经济学派代表人物,1789-1846年)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也曾提及这个概念,之后另外一些经济学著作中也有所涉及,并且还出现了类似诸如土地生产力等相关概念。事实上,对自然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还不够,也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容易在使用上出现分歧。有的学者直接引用概念而不加解释,认为它是与社会生产力相对的自然的生产力;有的学者则对概念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马克思的一个准确而文成熟的提法,且与生产力的社会性、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伦理的爱国主义:试论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斯特作为一个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十分注重文化和精神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赋予了经济伦理比英国古典经济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李斯特并不否定个人动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应将个人视为“道德人”而非“经济人”,因此,经济伦理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实体的国家而非原子主义的个体,其基础是爱国主义。李斯特的这些观点与斯密的世界主义是迥然不同的。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于我国经济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生态的概念及意义(一)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生态概念是一个仿生概念,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1、不断演进的生态经济学是金融生态理论的重要基础。金融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Haeckle)于1866年首次提出的,比生态经济学的出现大约要早一个世纪。英国生态学家阿.乔.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的生态系统学,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  相似文献   

10.
制度经济学派主要流行于美国,它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变种。制度经济学派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当世界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蓬勃发展,当时流传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庸俗经济学、如马歇尔、庞巴维克、克拉克的经济学说,在制度学派的创  相似文献   

11.
论李斯特的教育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0—1840)是19世纪德国最杰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在研究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有许多至今仍然使我们感到极为深刻的观点。其中,关于教育、人力资源的经济功能观点,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可谓是一棵长青之树。  相似文献   

12.
新李斯特主义的前景取决于其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但是,这一流派的研究者目前主要关注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产业政策为中心,通过对于发展型国家论——与新李斯特主义具有学术渊源的理论流派或李斯特主义的政治学版本——的早期文献的重新解读,梳理出发展型国家论的两个重要研究传统,并以这样两个研究传统为出发点,对于强化产业政策效果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确认新李斯特主义的管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最早由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它是继语言与文化这一研究热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券理论是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55年在其《经济学和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弗里德曼提出的教  相似文献   

15.
莫谢莱斯     
德国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原籍捷克),1794年生于布拉格,1870年逝世于莱比锡,终年75岁。自幼学习钢琴与理论作曲。1820年赴巴黎旅游演奏而成名,1821年赴伦敦。1824年迁居柏林,曾教授门德尔松钢琴与作曲。1846年任门德尔松创办的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学院钢琴系主任,与门德尔松交往甚密,并受到极大的尊重。又因李斯特的推荐而成为当代钢琴演奏之父,  相似文献   

16.
教授风采     
刘辉煌,男,1963年8月出生,湖南湘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1988年始任教于原湖南财经学院,1999年任原湖南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2000年任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任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学业生活(文科方向)德国传统博士学位一般不需要上课,只需跟着导师老老实实做研究、写文章。教育改革后出现了许多类似美国的博士项目(尤其是经济学类的英语项目),学生首先要上1~2年的课,需要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才能继续进行研究。其实在德国上课,也许大家最不习惯的就  相似文献   

18.
黄亚妮 《职教论坛》2003,(22):63-64
在现行的德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的类型在本质上只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大学(包括技术大学),另一种是高等专科学院(Fachhochschule,简称FH)。德国高等专科学院虽然只有大约40年的历史,但由于它以实践性和省时性为两个基本标志,使得其吸引力日益增强,获得了蓬勃发展。1997年,全德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中有32%毕业于高等专科学院,而涉及工程领域的毕业生中,甚至超过了一半(见DAAD1999年统计公报)。一、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产生和发展l.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产生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是20世纪60年代高教改革的产物,也是西德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  相似文献   

19.
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创作于1845-1848年间,正是李斯特创作的高峰时期。那时的李斯特结束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奏的旅途生涯,来到魏玛小城,并担任当地的宫廷乐长。在魏玛这座小城中,李斯特潜心研究肖邦、柏辽兹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抛弃旅行演奏期间为讨好观众的技巧演奏,积极探索作品的音乐内涵和情感真谛,创作出大量的优质作品。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则是其中的代表,其展现李斯特对作曲技术的大胆创新,也蕴藏着李斯特丰富的情感表达,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精品。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2— 2 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15 0多名经济学专家 ,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共 2 0多位国外经济学家。会议集中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当前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