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于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赵月枝老师连同她的后来者们仍然执著地在所谓的"中心"中审视"盲点",在所谓的"边缘"中寻找"亮点"……华人学者赵月枝是从中国大陆走出的第一位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学者。2011年8月,其第一部中文专著《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被中国传媒大学纳入"新闻学与传播学名家论丛书系"得以出版。该专著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权力"与"社会"、"自  相似文献   

2.
龚伟亮 《青年记者》2017,(12):29-32
笔者认为,《重构中国传播学——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赵月枝教授专访》(以下简称《重构中国传播学》)①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尤为重要的一篇学术访谈,对中国传播学术研究有全局性的启迪意义(本文直接引语,如无特别说明,均出自此篇访谈文章). 单纯从题目看,敢以学科“重构”入题,若非故作“大而无当”的惊人宏语,恐怕就是引人思量的非凡手笔;何况此篇访谈通篇谈论的都是“城乡关系”主题,这四个字果真载得动难以纾解的中国传播研究主体性焦虑吗?熟悉赵月枝教授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及其一以贯之的“基于中国国情的学术纠偏和重构中国传播学”自身定位和所作努力的读者,恐怕不会对此觉得突兀惊诧,反而觉得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胡智锋:今天两位长江学者要做一番关于中国传媒学术的对话①.一位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现在世界知名的华人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一位是本人,与中国的传媒一起成长,做中国传媒研究的本土学者.我们两位,恰好成为了有中国传媒大学背景的两位"长江学者".  相似文献   

4.
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和传播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广告传播是传播学理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西方传播学引进中国的时间渐长,传播学本土化的进程也逐步深入,对广告传播的研究也日益注重从中国的具体传播状况出发,基于中国受众的具体特点探索适合中国传播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方法。本论文以近期方正金融的四支电视广告作为研究素材,试从分析这四支广告的成功原因中探究中国文化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胜林 《新闻实践》2008,(11):50-50
一年前,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商务传播学"作为市重点学科之一,这是对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路、视野和领域大有启迪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似乎除了"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之外,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其实,西方传播学早就提出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理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传播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6.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传播与意义的构建——关于“传播”定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传播"?虽然以往的传播学研究对此都做出了不同的解答,并作为分析框架,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但直到目前,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仍然存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考察,并立足于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取向做出相应的解释,这些都是对传播问题的不同层面探究的展开.本文则立足于哲学研究的意义理论,试图通过"意义构建"来定义传播的内涵,从而分析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类的传播现象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婧 《传媒》2021,(21)
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我国已逐步建成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中西方传播学思想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视野的开创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华夏传播学和西方传播学相关理念,通过东西互鉴构建中西传播学对话情境.由谢清果等所著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书,在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中西传播学新领域从舆论传播、身体传播等方面对华夏文化传播进行探讨,不仅阐明了中西传播学的分野与交融,还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姚珺 《新闻传播》2012,(1):61-62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哲理,一直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赞赏。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理想,甚至有人认为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良现象。因此,传统文化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本文根据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试图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相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与满足"理论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与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部分图书介绍《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全书力图对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国内外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传播学理论的框架,是一部有...  相似文献   

11.
在传播学分析框架的认知中,网络舆情不仅是静态孤立的事实信息,而且是信息的生成、传播、消散的动态过程;我们不仅关注舆情内容本身,还关注舆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传播路径问题。套用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的一句名言,传播学分析框架让"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射箭要看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大陆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自1986年全国第二次传播学研讨会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构想后,我国研究人员开始从国外"取经",将外国的传播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传播实践,产生了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传播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是传播学研究体系极其发达,完善的国家.本文选取中美两大传播学术期刊作为典型样本,进行完善的内容分析,一方面有利于达到对新时期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一种解读和评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对比中分析经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海波 《新闻界》2007,46(2):26-27
一被誉为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被公认为传播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学界普遍认为其奠定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为分门别类深入研究传播现象铺平了道路。然而我们今天重读  相似文献   

15.
杨立川  韩隽 《今传媒》2006,(7):21-2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传播学正式被引入,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组织传播方面的研究与整个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尚不协调,在研究者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为繁荣组织传播研究,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设“组织传播研究”栏目。这个栏目既是“组织传播研究成果的发布台”,也将是传播学界及业界有志之士、有识之士贡献才智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版图中,华夏传播研究以其鲜明的本土化特征著称。在我看来,华夏传播研究可以被定义为一种面向历史和传统的、中国本土取向的传播学研究。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各个古典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什么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它是如何传承至今的?显然,我们可以从传播和媒介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正是华夏传播学在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彬  黄卫星 《新闻大学》2012,(1):1-9,27
本文以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一书为思考线索,围绕新自由主义、社会转型、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等话题,结合赵月枝的传播思想展开分析评述,对书中涉及的有关时代与学术命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力图给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8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研究员以"流动人口、传播与赋权"为主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她从发展传播学到行动传播学的研究进路,以及对行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传播是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理论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中国学人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成为世界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视角描述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热点、中心议题和理论转向,追踪国际传播的中国式建构的学术轨迹,为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寻找现实与理论对策。  相似文献   

20.
侯洪  徐盟 《当代传播》2013,(4):64-66
近年来,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开始引人注目。中国动漫与世界动漫在产品、技术、项目、人才、版权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同时正在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面对这一良好发展态势,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现状之后,着重探讨其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