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鹿原》属于现代长篇小说,该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阅读爱好者的追捧与热爱,且其内容洋溢着浓郁的神秘色彩,极大程度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白鹿原》所体现出的神秘文化是多方面的,从文学视觉出发,可看出作者在进行神秘内容的描写中,自始至终都融入了丰富多样的神秘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文学视角探寻其神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一个神秘的世界张林生当各种新潮小说相继拥向当代文坛,让人目不暇顾跟踪不及时,出人意料,年逾五十的老作家陈忠实,为我们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白鹿原》。《白鹿原》似一曲质朴的歌谣,吟唱着土里土气的民族的声音、《白鹿原》似一幅乡间的水墨画,勾勒着...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展示了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传统宗法文化象一个神秘怪圈,其负面影响使白鹿人活得很艰难、很痛苦;历史犹如一个灼烫的鉴予,在它的煎烤下,白鹿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某种悲剧角色;大自然的肆虐,更使白鹿人恐怖、紧张,难以为生。白鹿原是中国的缩影,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品信息     
正《白鹿原》歌剧版将与观众见面日前,歌剧《白鹿原》的音乐会版在西安首演,中国艺术家利用西方歌剧来演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故事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关注。此前,《白鹿原》曾被改编成秦腔、话剧、影视剧和舞剧等,原创歌剧的改编尚属空白。编剧兼作曲程大兆说,《白鹿原》好似一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庞大史诗,历史格局和人物关系都非常  相似文献   

6.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通过一群“白鹿原人”在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舞台的全面文化突围和全部文化遇难 ,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先天存在的某种文化悲剧性。在《白鹿原》文化历史梦魇式的文学呓语背后 ,正是传统的封建文化 ,导致了白鹿原人生命的苦难与悲凉 ,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全部死亡、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8.
数字“4”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巨著《福乐智慧》中普遍具有神秘和吉祥意义。水文从哲学、历史和文化角度对数字“四”在《福乐智慧》中地位和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小说《白鹿原》因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蜚声文坛,迄今为止,《白鹿原》累积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认为是当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前不久《白鹿原》又推出了评点本,评点《白鹿原》的文学批评家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这次评点的内容。雷达表示:“我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仁义是小说《白鹿原》的第一主题。朱先生的圣人形象,白嘉轩的君子形象,"仁义白鹿村"图景,都体现了仁义主题。小说《白鹿原》使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的仁义,但并不是为今日中国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榜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艺术地绘描了白鹿原人生活的历史轨迹,婚丧嫁娶、天灾人祸是其叙写的重要内容,《白鹿原》把重大历史事件溶解在生活的河流里,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反映;对于白鹿世界,《白鹿原》未作经济学的裁定和政治学的处理,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示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白鹿原》不象瓶装品那样精纯,也不靠标签抬高身价,它象散装的葡萄酒那样,以其原汁原味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陈忠实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文章从艺术独创性和艺术品格方面着重分析《白鹿原》的经典性问题,同时挖掘封建传统文化视角下渗透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白鹿原》之朱先生是关中学派程朱理学的代表。他通晓天文,有济世之才,却因父丧守孝而不赴殿试,其孝义略见一斑;婉辞巡抚方升出仕之请,可谓淡泊名利;主持自鹿书院而率性推倒四吕庵神像,俨然是一位无神论者;立《乡约》,修《滋水县志》乃宿儒立德、立言之举;禁烟、赈灾可谓白鹿原上震烁古今的壮举。就连人生之最后归程,也坦然自若,堪称视死如归。其轶事奇闻平添神秘之余却也圈点出他在自鹿原中无可争辩的圣人地位和知人则哲的儒雅形象。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热”在这几年讨论得比较多,而要谈及中国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没有人不会提及陈忠实的《白鹿原》。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的心中,《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近十年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具有了不可取代的经典性意义。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显示了它在读者大众中的影响。1993年当《白鹿原》初版时,三个月内连续三次扣印,到1998年获奖时,它已正版销售50万册,据估计,盗版数不下于100万册。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鹿原》成为后现代时期“艺术的危机”中的一个关于严肃文学重获读者的神话。但是,当我们不吝美辞对之赞誉…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从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特别是中国传统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胞,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旧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有浓厚的传统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于《白鹿原》的始终。“仁义”是白稼轩居家处事的原则,是白鹿原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社会评判是非善恶仁政恶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相似文献   

20.
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史诗性结构,还表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白鹿村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