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入,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日趋重要,但与此不协调的是证人出庭率低的情况相当普遍。之所以如此,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应完善立法,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同时进一步赋予具有特定身份的证人免予作证的特权并建立证人经济补偿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普遍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法缺失和传统的诉讼观念障碍。文章在分析证人出庭作证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后,提出建立证人出庭制度,以此解决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诸多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3.
无论英美法系或是大陆法系,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均被广泛运用。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都普遍存在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问题,这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的一大难题。证人不出庭作证在这三大诉讼中带有一定的共性,本文拟就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作出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证人出庭作证是各国刑事诉讼普遍确立的制度,目前我国证人不出庭却成为常例,由此形成了证人不向法庭而向警察和检察官作证,书面证言代替证人出庭及警察不作证的三大怪现状。这些都根源于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够健全,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所以,要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就应从立法和司法上下手。  相似文献   

5.
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法官正确、公正地裁判和提高庭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审判实践中却普遍采用书面证言,证人罕有出庭作证。这一客观事实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立法、司法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心理上的原因。证人出庭率低作为困扰我国司法的一大"痼疾",想要旦夕之间彻底治愈它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整体着眼、重点入手的原则,首先建立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以此作为突破口,逐渐将我国证人作证制度引入立法预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杨秋凤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1):47-48,52
由于证人保护措施的不到位,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少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证人保护立法制度,其中“隐蔽作证”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分析“隐蔽作证”制度并指出其法理基础主要存在于及时发现案件真实、保护证人人权以及提高诉讼效率之中,从而为这种制度在我国的建构提供理论根据,同时也为保护证人的立法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作为法定的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被广泛应用,证人证言同其他言词证据相比客观性更强;与物证书证相比,更为生动具体,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刑事诉讼法规定,用作证据的证人证言应经当事人质证,证人应出庭作证。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与证人出庭作证常常面临一些尴尬的境况。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011年8月30日全文公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草案中涉及七大方面的修改,其中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做出了"强制到庭"的相关规定,此规定意在缓解司法实践中出庭作证难的困境,但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这一问题仍值得探究。证人出庭作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做好条件准备工作,不应急于求成。对作证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强制出庭作证的效果及弊端,希望找到缓解这一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庭审质证具有实效性。目前,我国刑事庭审质证存在控方滥用批量举证方式、证人出庭率低、辩方很少发表质证意见、质证答辩过于笼统、法官常常打断辩方发言、技侦证据等特殊证据的质证混乱无序等形式化现象。对此,我国要不断改进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出庭质证,如完善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现控辩双方充分质证。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了解案件一定程度上的客观真实情况并有相应能力出庭作证的证人出庭作证系其本人向人民法院应尽之义务,而人民法院亦不应当令证人因出庭支持司法机关工作而蒙受个人损失。尽管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新添加的第74条中已经明文规定了证人出庭费用最终由败诉一方负担,并初示此类费用的支付路径,但本条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适性。事实上,首先明确证人作证所涉及费用的范畴及相应量化标准,其次由人民法院在充分审查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费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情况下统一预先支付该笔费用,最终将此部分费用划入相关诉讼费用中并明确由哪方当事人承担较为合理,此路径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将改判和发回重审的两种措施杂糅一处,以及将事实认定错误和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两种情况一律定为发回重审的做法,既不便于实践中的操作,也有违现代司法理念。但客观地讲,发回重审制度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其适用范围。一审诉讼程序违法或者存在瑕疵、二审中出现了符合证据法要求的“新证据”、应由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而一审法院未依法调取等情况则可以适用发回重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篮球“球感”及其练习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感”是在篮球运动训练、比赛中形成的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它影响着技术运用的准确性。“球感”具有先天性、后天获得的年龄制约性、可塑性等特征。“球性”是“球感”的成份,是“球感”的外在表现。开阔视野,注重全场移动中的练习并加强信息快速反馈是发展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从而获得“球感”的几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史家杜佑在《通典》中有后魏"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之说,后世史家因之而推演出"后魏政归门下"、"门下省独膺钧衡之寄,故侍中称为宰相"等观点。然而杜佑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片面。事实上,北魏正光以前,门下省地位显然不及尚书省的尊崇,侍中职权亦远在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仆等尚书省长官之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先后出现于忠和元叉以侍中身份居中用事,这与他们是宫廷政变的胜利者有关,属特殊事例。何况他们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仍得推一两位宗室重臣主持局面。可见单凭侍中之位,难以朝纲独断。因此,《通典》所云后魏"尤重门下官",应属异态,而绝非常态。  相似文献   

14.
结合刻意曲解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在对曲解性法院调解用语进行基本界定及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衡量,从行为规范与程序规范的角度谋求调整曲解性法院调解,实现其应有的促成调解功能,并避免其对法治事业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三大球职业联赛主客场比赛结果的统计,对主客场职业联赛中运动员表现和影响主场优势和客场劣势原因分析,发现主客场制比赛中,存在相对的主场优势和客场劣势现象.影响运动员客场比赛的因素包括:旅途(旅行)、时差因素、气候因素、赛场环境因素、赛场气氛因素、裁判因素等.运动员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模拟训练的方法提高对客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客场环境对运动员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山东菏泽、梁山等地梅花拳派组织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认为梅花拳武场拜师、收徒、学艺均要求严格,训练思想为“以武治心”;文场的文理深奥,内涵丰富,主要功能为指导武场,教育门徒,练习文功,研习文理;其文武一体的特点是文练与武练相辅相成,互不分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男子职业网球比赛的发球存在许多较为规律性的特点。从2005年两场高质量的网球比赛来看,在发球成功率上,一区普遍高于二区;在得分率上,一发普遍高于二发;在直得率上,一发以力量和角度取胜,二发以线路和旋转取胜;在各线路或攻击目标的总体分布上,一发偏重于内角和外角,二发较均衡,但总体上看,攻对手反则是较常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8.
古代女子的拜礼以“肃拜”为正。唐代女子“肃拜”的拜仪分为两种 :一种是席地而坐时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两膝跪地 ,两手掌至地 ,腰与地平行 ,头略低 ;这种拜仪适合于妇女初见公公和婆婆、宫人对于国君和皇后 (或皇太后 )以及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场合。另一种是坐用床榻以后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稍作鞠躬虚坐之状” ;这种拜仪一般适合于大多数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