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史料是环境史研究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分成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环境史史料的分布、特点、种类、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环境史史料的案例分析,即以某种、某类史料为主,对其中蕴含的环境史史料掘取和研究;三是环境史史料的断代分析,即以时间段为视角,分析、研究时间段内的环境史史料;四是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环境史史料;五是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信息化研究.并分析其成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中外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众多调查研究成果,为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为云南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实支撑。  相似文献   

3.
云贵高原位处祖国的西南部,清代以前森林茂密,草原肥美。但至清代,鉴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特殊,中央政府加强了此地的开发。然因开发手段与生态环境不相兼容,加之社会动荡,管理无序,导致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植被破坏严重,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灾变,对当地生态安全构成了很大危害。面对这些副面影响,引起了统治者、有识之士以及民间社会的高度关注,留下了一大批生态史料。梳理、研究这些史料,吸取其间经验教训,对于云贵高原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今甘肃省图书馆藏两种清代地方科举文献,即甘肃士人刊刻的各类殊卷和甘肃乡试同年齿录,对甘肃地方史研究的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天水师范学院清代货币史研究学者王德泰教授所著《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之前,王老师已在清代货币金融史领域学术著述颇丰,本书的出版,凝结了作者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精华.《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对清代货币史尤其是清代前期货币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资料详尽,观点新颖,是一部清代货币史研究的开创性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史作为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其发展和研究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支撑,但由于环境史在历史学科中的特殊性,一些文献中不常被人关注的内容恰恰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据史料中所见环境史信息的分布状况,按史料的来源、史料记述的内容、历史时间的纵向排列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环境史史料进行整合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过程中,对口述史料、田野考察资料、考古史料和其他非文字史料等特殊史料和文献的处理也值得注意.环境史文献的分类进行梳理及研究,对推进环境史文献学的建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1949年至1989年,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重新起步并向更多领域拓展,1990年至2009年,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尽管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云南民族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许多领域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特别是在专史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环境意识日渐成为环境史学界研究的热点,探讨清代云南官员的环境意识试图为当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清时期,云南官员已经认识到当时存在的树林破坏、水土流失、水源减少、土壤沙化与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其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对环境变化的归因、对保护环境理由的阐释和对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上,而清代云南官员环境意识的形成与环境问题的出现、认识水平、清代社会发展的侧重点以及清代官员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考察,发现云南官员的环境意识较薄弱,较朴素且不系统,不十分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外学界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自然灾害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成果众多.但就区域自然灾害史来说,学界对广东、陕西、福建、甘肃等省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汪志国博士推出的新著<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为中国灾荒史学界增添了一朵奇葩,该著作在诸多方面对以往的自然灾害史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游故事的东西流衍形成,孙悟空逐渐成为民间崇祀的对象。其始或在南宋,元明清三代曾经兴盛,至晚清归于消歇。此俗前后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份业已消失的民间文化遗产。今见文献中孙悟空崇祀之俗最早似起于福建,而至少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也比较流行,实际流行的区域可能更广。明末以至清代的孙悟空崇祀之俗为宋元流风,但也不排除百回《西游记》成书后的影响。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肯定受有此本成书以前孙悟空崇祀之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击是拳术的本质特征。章以太极拳的历史和清代以来的论以及阴阳五行学、《孙子兵法》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探讨太极拳技击思想的核心内容.指出了它们对太极拳技击思想的影响,为研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时段。随着云南行省的建立,元朝加强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傣族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统治。这为傣族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也是傣族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拟对元朝对云南的统治思想及对傣区的统治过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清代秘密结社与山西武术发展的相关联系做了论述。研究发现,清代秘密结社对山西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从业人口”和发展空间。对清代山西武术与秘密结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社会学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或是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以道家、儒家为特色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从秦汉到晋唐养生理论进一步完善,养生流派也已形成。宋元到明清中医养生学发展到黄金时期,各种养生方法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对如今的中医养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清代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变迁,是当前我国清史、环境史、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值得倍加重视的领域,其研究现状虽较为薄弱,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使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发展,应在农业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海滨生态环境、草原与沙漠生态环境、城镇与工矿区生态环境等六个生态环境类型与学科理论有关的问题上着重致力。  相似文献   

17.
兴隆塔碑刻全面记载康熙年间重建该塔的人物,有利于研究清代职官和清代佛教政策。碑刻与方志结合可理清兴隆塔重建经过,足见当时兖州佛教之兴盛。塔上北宋碑刻应是清代重建时翻刻,梁思成先生认为兴隆塔建造于北宋嘉祐八年之观点不准确,实为宋代风格的清塔。  相似文献   

18.
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 ,从云南地方来说 ,是为了牟取铜利 ,解决云南财政入不敷出问题 ;从中央政府来说 ,是为了保证铸钱原料 ,降低铜的价格及铸钱成本 ,解决商品货币流通领域中钱价高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降,中外交涉日益频繁,随着西方国际法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很自然地把国际法和外交活动联系起来,公法交涉思想应运而生。甲午以后,民族危机日蹙,唐才常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由理论而实际,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公法交涉思想,呼吁国人学习和研究国际法,力图争取国家主权,从而在晚清的国际法观念上走在了历史和时代的潮头,这也奠定了其公法交涉思想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