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作为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辛弃疾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受耿京命“奉表南归”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并拜为右承务郎起,至开禧三年(1207)抱恨离世,四十余年宦海生涯申三起三落,其间多次遭到弹劾。其经历的宦海风波之惊心动魄不下于其词之波澜壮阔。在某种程度上,六次弹劾影响了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并反映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成就了辛弃疾的词史地位。六次弹劾对于辛弃疾的人生及其词风的形成影响至巨。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与《东山词》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角度对辛弃疾的词作进行考察,以辛弃疾性格、学识、词风相仿佛的贺铸为参照系,探析二者的契合与相异,以深化对辛弃疾其人其词的认识。此篇着重作家人格特性、审美追求及辛词以气运词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作的特点展开教学。词作平易浅近的文字,作者厚重复杂的人生,是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教师通过"诚信预习单"、文本插图和一课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相似文献   

4.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对最能代表其精神风格的爱国词作光耀后世的三股源泉进行浅析。时势造英雄,英雄写壮词,辛弃疾将词的创作与社会人生和人格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精忠自许,白首不衰"的一生,就是他爱国词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归隐后,词作题材扩展,写了许多乡村田园词和政治抒情词。虽仕途坎坷,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始终 没有泯灭。他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曲笔寓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向和有志不获骋的愤慨和悲叹;其词风也由豪放 俊逸转为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相似文献   

7.
略论稼轩谐谑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成因给予初步的分析:认为稼轩谐谑词具有幽默诙谐,谑而不虐;寓庄于谐,笑中含悲,精心用典,不拘一格,以为词,俚俗并用的特点,稼轩的传奇经历,悲剧命运与独特性格是其谐谑词的直接成因。  相似文献   

8.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有宋一代词作最为丰富的作家,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大量用典。辛词一典多用的现象极为普遍,且这些典故在辛弃疾的每一次使用中都具备了新的含义。其含义随词境而变,随社会背景而变,随政治变迁而变,也随辛弃疾自身思想的变化而变,既矛盾,又合乎情理。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辛词的艺术特色,更可了解辛弃疾所处时代的困境和思想矛盾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彭敏 《文教资料》2010,(30):8-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辛弃疾在词作中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世无知音的寂寞,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慨,使其词满含沉痛的英雄泪.显示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李辉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05-107
南归不久的辛弃疾有两段宦游建康的经历,期间存有十多首词作,通过对这些词作的考查可以发现,辛弃疾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与淳熙元年(1174)的建康词在风格上有两处明显变化,后者多怀古与自我形象的抒写。从辛弃疾的金陵怀古词中,可以发现其由青年步入壮年之际心路历程的变化。由此,怀古名作《水龙吟.登金陵赏心亭》创作时间之争议,亦可作一合理推断。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词作众多,其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的词中思想构成复杂、内涵丰富,从其出发分析辛弃疾晚年的思想世界,并结合南宋时期思想史发展的背景,可以探讨辛弃疾晚年思想复杂的根源。对比其他南宋文人的创作与思想,最终可以确立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在南宋思想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广为后世称誉的南宋伟大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英雄气节、生平际遇、创作风格,以及审美趣味,皆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辛弃疾现存词作六百二十九首,其中有七首写于中秋,皆是中宵宴饮、对酒邀月之作。从词作编年来看,创作年代较早的三首中秋词哀而不伤、踌躇满志,随后写于闲居带湖时期的三首则词风悲慨、凄凉低回,而年代最晚的一篇却又语出高妙、境界不凡。辛弃疾的中秋词分别写于他从壮年到暮年的不同时期,其风格的转变印证了他一生中入仕为宦、罢官闲居、晚年退隐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进 《文教资料》2007,(25):51-53
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词作,这些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作品、主题、生活经历等方面论述了辛弃疾为国家民族命运担忧,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戎马半生,壮志难酬。其报国之志,平乱之心,多借助豪放词吟诵抒发。其实传统词风在他身上也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婉约、多情、细腻、幽思虽在他的词作中很少看到,但偶一为之,其工致、巧妙、细腻也毫不逊色,本文选了他的四首“风月”词加以分析,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辛弃疾。  相似文献   

19.
吕惠如为近代词坛一朵奇葩,其词继承了婉约一派词风,并融入近代之风景,及近代女性特有之风情和人生感悟。其词作可分为前后两期,进行比较可看出其不同时期词作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