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的敦煌学专著<敦煌艺术十讲>,该书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敦煌艺术,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理解,并以敦煌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视角,阐述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将敦煌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史迹交替呈现,为读者理清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及界定.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风伯形象,反映了敦煌地区对风伯的崇拜。结合敦煌壁画和敦煌文书,试图揭示敦煌地区的风伯崇拜与祭祀状况。  相似文献   

3.
苏莹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也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开创者之一。他毕生从事敦煌学的研究工作,在敦煌史地、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写本文献、敦煌文学、石窟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国际敦煌学研究史的总结和介绍,并且积极撰写有关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敦煌书写     
敦煌之所以成为敦煌,是因为它是中亚东亚十字路口一个书写的地点,一个从事艺术的地点。敦煌用一千多年壁画,塑像,用羊皮卷,绸卷,纸卷,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的艺术积累。敦煌书写的本质是艺术,因此它也以敦煌美术,敦煌歌舞,敦煌叙述,甚至敦煌旅游,敦煌重建等方式出现,围绕敦煌而出现的现当代艺术活动,可以说是第四次敦煌书写。这次书写不仅是在延续敦煌文化,而且使敦煌书写进入全球化的大环境,而冯玉雷的"敦煌小说"是这个第四次书写潮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贺信     
敦煌研究院暨《敦煌研究》编辑部:欣逢《敦煌研究》出版100期的喜庆之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谨向您们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作为敦煌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敦煌研究》为广大敦煌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发表成果、交流信息的平台,见证了敦煌学的发展,并为这一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我们中心的多数成员都在《敦煌研究》发表过论文,通过《敦煌研究》的中介使学界了解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通过《敦煌研究》让学界检验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了敦煌壁画中静的眼神是如何变为敦煌舞蹈中动的眼神,敦煌舞眼神是如何产生、确立,敦煌舞眼神的训练体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眼神如何传达敦煌舞之"神",以及敦煌舞眼神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舞蹈眼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散见敦煌历朔闰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散见于敦煌文书和莫高窟题记中有关敦煌历日的材料 ,汇集并考证了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和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历朔闰 64条 ,所涉年份 44个 ,并对敦煌历产生的时间进行了推考  相似文献   

8.
敦煌艺术应该包括原生和再生两部分。研究敦煌艺术再生问题不同于传统敦煌学的地方在于,回答现实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全球化的两面性,把握民族文艺发展的契机;揭示敦煌艺术的同化力,寻求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路径。再生的敦煌艺术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创造了新的文化。研究敦煌艺术的再生问题,不仅会在敦煌学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境界上,而且还会在敦煌学的学科建设上实现全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敦煌县乡里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敦煌地区历史的研究,著述如林,宏论至多。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将敦煌与莫高窟的历史,结合中西通道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论述。齐陈骏《敦煌沿革与人口》对敦煌历代郡县建制及人户状况则作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证。李正宇《敦煌古城谈往》对敦煌城的创修、结构及变迁,结合敦煌文书作了综合性的考察。日本榎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邀请5位国内外敦煌学研究专家,以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为议题组织本组笔谈。程喜霖先生认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敦煌学理论,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经验,指出“二重证据法”仍然是适用于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佛教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但事实究竟如何?本文通对当时敦煌僧尼人口与全国其他地区僧尼人口的比较,来探讨敦煌佛教在全国的真实地位,并分析造成人们对当时敦煌佛教在全国地位认识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羽077号的《本阐晡为宰相就灵龛祈愿文》、《某判官为国相尚纥心儿祈愿文》和《赞普祈愿文》,记载了公元818年顷,在敦煌举办的与吐蕃宰相尚纥心儿相关的三次佛事祈愿活动,主办人分别为钵阐布、专使大判官和赞普(名义),反映尚纥心儿第二次短暂住敦煌期间曾一度想辞官事佛,但又不得不重新出山的情景过程。尚纥心儿一生前后三次到敦煌,晚年又在敦煌建造圣光寺。  相似文献   

13.
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市场上所见的丝绸不仅有来自东方的中国丝绸,同时也有来自西方的中亚系统织锦.敦煌文书中出现的胡锦和番锦之名,当与西北或西域地区有关.胡锦很可能不是在胡地生产的织锦;而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番锦则应该是与粟特锦等相类似的中亚系统织锦.依据中亚系统织锦的基本技术特点,我们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丝绸实物中,找到9种属于中亚系统的织锦.  相似文献   

14.
张澍是有清一代甘肃最著名的学者,一生勤于笔耕,著作宏富,学术成就巨大。在辑佚学、姓氏学、方志学、金石学、西夏学、敦煌学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对有清一代西北史地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乾嘉时期西北史地研究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综述2016年5月19日至21日在美国盖蒂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以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近30年来的合作为基础,以"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展为契机,主旨是向樊锦诗女士一生为莫高窟的奉献致敬。大会上来自盖蒂保护研究所、加州大学、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海德堡大学、北京大学和敦煌研究院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与高等学府的22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围绕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历史、文献、宗教、保护管理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交流等方面,演讲者们表达和阐释了在敦煌学各个领域的最新学术见解与发现,着力体现了莫高窟及其藏经洞出土文献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研讨会通过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促成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升华,对于敦煌学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中敏是我国20世纪较早涉足曲籍整理和编校的著名曲学家。自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幸遇曲学大师吴梅垂青开始,他就着手整理和编校曲籍了。他编纂的《散曲丛刊》是我国散曲史上第一部运用新式的印刷方法排印的大型散曲总集,完成的《新曲苑》也是我国较早出版的超越前贤的大型曲学文献丛刊。他的第三项大工程是继《敦煌曲校录》、《敦煌曲初探》后编纂的具有集成性质的《敦煌歌辞总编》。他属于曲籍编订方面的著作还有《元人散曲三种》、《元曲三百首》、《优语集》等。任中敏尽可能地把隐匿、散落在各处的曲籍史料搜集、摘录出来给予汇集、编辑,恢复了曲学文献的全貌,为后世曲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著作无疑也奠定了任中敏在我国曲学史上的永久地位。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前沿重镇,中西物质、文化在此交汇,被誉为"药中王"的胡药诃梨勒,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其盛况在敦煌遗书中多有体现。它不仅为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而且展现了唐宋时期中医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它的相关医方为现存诃梨勒医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佐证,也为新医方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家教指南》2016,(6):1-2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敦煌赋校注》、《敦煌赋选析》和《敦煌变文选评》等专著中《贰师泉赋》、《孔子项讬相问书》和《燕子赋》(甲)等三篇的注释互有异同,现参考其它相关论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李盛铎旧藏敦煌写本的真伪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根据藏书印考察古籍真伪是学术界通常的做法。不过,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读到这批写卷的原件或影印件,所以一直不能如愿。笔者根据已出版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目录册及影片册1、2,了解到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中所钤藏书印主要有"敦煌石室秘笈"、"李盛铎合家眷属供养"、"李盛铎印"、"李滂"等,钤印时间大体在1928年10月至1935年之间,钤印习惯为同一文书上常钤有多种印章。然而,并非所有藏卷都有印鉴,有印鉴的仅占约24.1%,因此《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之外无李氏印鉴的敦煌写本属李氏旧藏的可能仍不能排除。在全部写卷中,未见一件钤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这就提醒我们,对于大量钤有该印的"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仍需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