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传递了自己对儿童生活的幢憬.他认为成人世界的一些美德与儿童相比是病态、虚假的,父母的不当管教会伤害儿童;他喜欢孩子们的“肺肝相示”,悲哀于孩子的虚假的“感谢”.对作者这些思想情感缘由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2.
《新月集》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部儿童诗集。在整部诗集中,从艺术上看,首先,诗人表现出了孩子们纯洁无暇的心理世界和天真无邪的自由生活。表明了在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和生活中、摆脱了人世间社会世俗的束缚,摒弃了一切功利和契约。 诗人在《孩童之道》中写道:“孩子在纤小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向往的是完全的乐土”在《孩子天使》中写道:“他们的贪心和妒忌是残忍的,他们的话,好象暗藏的刀刃,渴欲饮血。” 诗人通过简洁的笔墨,把一个孩子天真的心理世界勾画了出来。在诗人的笔下,孩子们时而想着去做一个为过河耕耘的人们当摆渡的船夫;时而想去当一名自由的园丁;时  相似文献   

3.
台湾“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是台湾辅仁大学的杨茂秀。他从事这项工作已18年,还创立了“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儿童哲学”即是让孩子从小就能深入地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杨茂秀说,他并不强调哲学上的精确,“儿童哲学”应该有相当宽松、抽象的范畴,像法律条文那样能让法官将案例套上去诠释。他利用故事来扩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了解事物不只是黑白两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首先让儿童评价一些玩具,然后分别告诉每个孩子,不许玩最吸引他的那个玩具,违者受罚。怎样罚呢?对一组孩子用“我会有些生气”这种轻微惩罚来威吓;而对另一组孩子则用“我会很生气”、“我将把全部玩具拿走,而且再也不来了”等更严厉的词句和表情作为惩罚条件。然后,阿伦森离开房间,让孩子们玩其它玩具而不受那个“禁止玩的  相似文献   

5.
1950年,老舍夫人带着孩子们从重庆回到北京。老舍先生在站台上,郑重地喊着孩子们的学名问好一声:”你好,舒乙!”永远留在了儿子的记忆中。老舍爱孩子,无论是朋友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子女。他没有美好的童年,总是以欣喜和慈爱的目光注视着身边天真烂漫的儿童:“每逢我路遇幼儿园的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说着笑着唱着,像清早睡醒的小鸟那么活泼,我总要站住,细细地端详他们,数一数他们梳着几种小辫儿,穿着几种花样的鞋袜。我是那么欢喜,总想把他们都领到我的家去,陪他们痛快地玩耍半天!是的,由孩子们健康的小苹果脸上,我看…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在他的晚年,他先后有5个孩子在海外读书工作,他非常想念他们,时常给他们写信,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足见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梁启超对孩子们不仅充满强烈的感情,而且充满深沉的理智。作为一个近代教育大家,他在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特别强调趣味教育,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课程变得对每个孩子都有意义,努力创造一种守候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本真的课堂文化,真正把儿童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珍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最尊贵”鲜艳夺目的生命,每个小小的生命的存在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把思想品德教学从“皮肤表面”浸入到“血液”中,根植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贫民窑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在课堂上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  相似文献   

9.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正独自在屋里兴致勃勃地来回奔跑,却向你解释说他正在和小朋友们玩开飞机的游戏;当孩子们不停地要求我们“吃”他们做的“饭”;当他们拎着篮子、提着包,要去“买菜”、“上班”;当他们递上一张折叠的包装纸,说是给你“送鲜花来了”……你千万别太惊讶,因为玩这种假扮游戏,在2~6岁的儿童中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最初的假扮游戏需要较多的道具,有较多的动作相伴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假扮游戏更多地以孩子头脑中的想像为主,有时只需要简单的道具甚至完全只借助语言来进行。假扮游戏是儿童发展其心理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因此,大部分都市儿童都在经历着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童年。但是,艺术考级的介入,使得孩子们的艺术生活不再轻松,瞧,节假日他们还得背着乐器或画夹四处“求艺”。看着他们并不“艺术”的笑容,我不由得想问:幼儿艺术考级到底给我们和孩子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每一个与他做游戏的人都会是他最喜欢的人。在家里我常和孩子互换角色做游戏,表演生活中的事情。有一次我当孩子,女儿当妈妈,表演吃饭时孩子留恋电视怎么办。“妈妈”(孩子演)走过来对“孩子”(妈妈演)说“好孩子,你看吧,看完了再吃饭,看电视会长知识。”我常阻止孩子在  相似文献   

12.
杨学静 《学子》2014,(8):47-47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一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相似文献   

13.
孟阳 《新疆教育》2012,(11):126-126
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也曾“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山里的孩子视野狭窄,阅历浅薄,一提起写作文就目瞪口呆,不知从何下手,他们畏嗅作文!于是我力争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学会抒写自己的心灵。我坚持让他们“我口述我心,  相似文献   

14.
我经常觉得“继母”或者“继父”是人们加在那些进入一个已经有孩子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家庭里的女人或者男人身上的身份标签。我们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我们想用一个称呼去区别他们。毋庸置疑,这个称呼侧重在“继”字上,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些人身上经常感受不到“父”或者“母”的真正含义。至少我过去对成为我丈夫的四个孩子的“继母”的感觉就是这样。我和我丈夫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六年,我看着他的孩子们从幼童长成为青少年。虽然他们主要是跟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全都学会了适应,学会了…  相似文献   

15.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儿童。正确认识当代儿童的特点,找到“孩子难教”的原因,将有利于我们搞好班主任工作。有人说,孩子们“见多识广”是当前教育难的症结。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儿童的营养参数有了提高,“胖小子”、“高个子”增多,男女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生理成熟提前。这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交流增加,电影、电视的普及和各种书籍的增多。提供了孩子们摄取信息的手段,增强了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兴趣。这也是事实。因此,当代儿童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的孩子相  相似文献   

17.
午睡的时候,孩子们睡得香香的。我在看书,偶而抬起头,看着孩子们睡得香香的脸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这时方老师来找我,她说:“我在校门口碰到一个熟人,他们家亲戚的一个孩子在你班里,孩子的名字叫童非,有这个孩子吗?”我说:“有,怎么了?他原来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不是所有热爱儿童的人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但优秀的幼儿教师却一定是热爱儿童的人。道理很简单,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对象有着深厚感情的专业人员才能够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只有当幼儿教师能够真正欣赏、喜爱和接受孩子们的一切时,他才会愿意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并感到自己也有所回报。这个学期我教“幼儿教育学”基础课。我让班上的学生们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他们爱孩子的原因,并做成了墙报。这里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孩子们像太阳一样,每天把光明带给我们。孩子们像杯新鲜的咖啡,清晨把我唤醒,并让…  相似文献   

19.
再玩一分钟     
下午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一个个低着头起劲地玩着。我也同他们一起高兴地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城堡,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拉着我转,还不时用他们稚嫩的小手去摸摸拍拍,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了。”我连喊三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理我,都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王海牛。只见他一脸严肃,“倔强”两字“写”在他的脸上。我不由被他…  相似文献   

20.
德国幼儿园的年龄混合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 《幼儿教育》2000,(2):30-30
我曾在德国的国立幼儿园进修了一年。我发现,德国幼儿园较多采用年龄混合班的组织形式。在德国,对孩子们来说,生活在由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组成的班内,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这种经历给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们提供了一种经验积累和互相学习的可能性。在年龄混合班里,孩子们处于个人需求、愿望可能与别的孩子的需求、愿望产生冲突的氛围中。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对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孩子可以增进认识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