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多“阅”。过去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拘泥于“教参”的课文分析,务必把教参的一字一句讲给学生听,所以总是不放过课堂的分分秒秒,把文章每句话都精讲、细讲。其实,学生对课文还是一知半解,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感悟、自我品味文章的大意,也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进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候,教师不必干扰学生,应鼓励学生找到感人之处或有独特感悟之处,做些读书笔记。例如在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时,虽然课文较长,但当学生把课文看完后,都已经感受到“我们家男子汉”的风度了,看到感人之…  相似文献   

2.
回顾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阅读的,即使有阅读,学生面对的往往也不是课文本身,而主要是揣摩教材编撰者(实际上主要是教参)对课文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听记”教师(实际上主要是教参)的“分析”和“思考和练习”的答案;或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用学生的笔和口来复述那些“分析”和答案;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学生至多是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体会。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教师、教参)的阅读。学生失去自我,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在阅读中他们不能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3.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淑杰 《山东教育》2005,(13):33-33
选读课文作为单元内课文的补充,编写的意图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自我阅读检测提供材料。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独立阅读、自我检测为主要形式,训练、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是选读课文,教师可以在“选”字上下功夫,在“练”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教师导读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读”未能为“写”起到多大作用。多年来,我们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将一篇篇生动、丰满的文章按照考点肢解成一道道练习题,并且强调,某某处是考试重点。于是,阅读教学成了习题演练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解答习题外,很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课文中领略美感。在分析、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参的奴隶,教师做了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学生跟着教师转,成了懒于思考的奴隶。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激情和创造性。教师要补充一些课外美文,就意味着完不成规…  相似文献   

6.
备课,教参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过分依赖教参,教师缺少自我阅读的真实体验,跳不出别人理解的圈子,教学就会丢失自我。课堂成了教参知识贩卖的场所,教师养成了思考的惰性,教学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不妨尝试抛开教参及教辅用书的"裸备"。一.遵循阅读的认知规律,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备课时,教师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研读文学作品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出一个好教案是教好一篇课文的基础 ,而研读好课文又是设计出一个好教案的前提。长期以来 ,语文课普遍地上不活 ,特别是缺乏创造性 ,教师对课文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囿于《教参》内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能鹦鹉学舌 ,做《教参》的传声筒 ,语文教学也因此而失去了灵性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的写作是一种创造 ,文章的阅读 ,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因此 ,感受理解的结果就不会是“唯一答案” ,也没有必要是“唯一答案” ,只要各自的感受理解是植根于课文 ,能言之成理就是正确的。如…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9.
课文(教材上的文章),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阅凑能力的最基本的“起步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保底线”。但学生对课文假阅读的现象已是非常普遍。据调查,不依凭教参教辅,能裸读(独立阅读)的,竞无一人。课文学习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唯一的答案已经存住,学习所要做的就是将答案从教参或教师那里吸收,然后在考试中准确无误地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一、个性化阅读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或是教参的提示强加于学生。要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感悟的语文课文,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才能活学活用。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引导、参与、点拨的作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六步阅读法”,从通读、精读、议读、悟读四个方面,落实教学目的,感悟文章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恨”,课文的注释和教参对这一句的解释是:恨天亮得太慢。也就是说,课文的注释和教参都把“恨”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恨”,而没做翻译。我觉得此文中的“恨”应作“遗憾”讲。本来诗人急着赶路,归思急迫,可是晨光微弱,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实在是遗憾。这样解释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理解力差而把自己的理解或教参的标准答案“浇”向学生。这种分析又分析、讲解又讲解的教师的单向输出教学活动,造成大多数学生不愿主动钻研课文、不愿思考,只坐等答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阅读理解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才能开动脑筋,激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体验和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把阅读理解权交给学生,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可以实行“自助式”教法,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来学习语文,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参较式阅读”与阅读原著 我提出一个“参校式阅读”的概念:用和所讲课文相关的文章来与课文比较,找出差异点或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叫参照比较式阅读,简称“参校式阅读”。事物在比照中才能确定自己的意义,有比较才能鉴别。市井、店肆中流行一句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和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整体、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分析、细品文章亮点以及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等诸方面进行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的回归,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体验情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一个个闪烁着奥秘光芒的问号才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才能走出阅读教学的“无我”之境,在阅读活动中自由驰骋。通常,教师会结合课文精心设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