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迭≠叠     
史国东 《学语文》2002,(2):25-25
在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迭”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此作了调整,不再将“叠”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迭”和“叠”都是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2.
《报任安书》一课的注释存在用字欠规范现象,有必要一一指出,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一、繁体字92页13条中“石朱笔”的“石朱”应改为“朱”。“石朱”(朱砂,可用做红色的颜料),早在1964年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就已简化成“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凡是在《简化字总表》中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应该用简化字而不用繁体字。”在第一册课本附录《简化字总表》中单字“石朱”已简化,在复音词规范词形中自然也就不再有“石朱笔”,而应以“朱笔”代之。或许…  相似文献   

3.
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重新确认了1964年《简化字总表》中的5个繁体字为规范字,1956年、1964年、1986年、1988年发布的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标准,重新确认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淘汰的28个异体字为规范字。本文列举说明了这些字的字义及用法,并对其中的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几个字的规范写法江苏通州市袁灶初级中学成玉清《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共有2235个。我们平时书写汉字就要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认真书写,不要把简化字写成繁体字,也不要生造简化字。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一些不能简化而被生造的所谓简化字。1...  相似文献   

5.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40周年张育泉我国在全国推行简化字,是从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的,到现在已经40周年了。40年来,根据《汉字简化方案》编成的《简化字总表》中的2235个简化字,已经在广大人民中间普遍...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和《〈通用规范汉字表〉说明》里没有废止《简化字总表》的说法,也没有“表外字不再类推”的内容。由教育部语信司组编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一书宣布废止《简化字总表》并提出“表外字不再类推”的论断。《〈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是辅导材料,不是政府文件,它没有权力宣布废止《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没有废,也废不了,"表外字不再类推"必然造成汉字文本繁简混用,严重影响汉语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1915年至1919年 ,在新文化运动中 ,出版了不少进步书刊 ,如《新青年》、《每周评论》 ,以白话文向人民大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杰出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后来毛泽东对这一倡导给予肯定 ,使白话文在我国较快得到普及。简化字逐步取代繁体字。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国务院于1956年1月28日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 ,发布了《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 ,规定用简化字和简化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也收录在当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内。至此 ,使我国的简化汉字增加到1248个。横写格式逐…  相似文献   

8.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可是,该册教科书(江苏徐州新华印刷厂印装)附录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把繁体字“陕”不可思议地印成了“”,生造出一个本不存在的“”字。繁体字“陕”的声旁是“”(shǎn),汉语字典都一致确认这一形体,原版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也确认这一形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差错呢?1郾粗…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1986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中的表一350个简化字、表二132个简化字,将482个简化字与其相对应的503个繁体字,按照简化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以期说明楷书繁体简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文字改革出版社):简化字关系到减轻学生识字、写字的负担,也关系到防止师生写错别字,耕小教师应该很好地掌握它。《汉字简化方案》是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字法》等语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覆和复     
原《简化字总表》把"愎"、"複"、"覆"三字归并简化为"复","覆"成了"复"的繁体字。复的本义是返回,回来;覆的本义是遮盖,掩蔽。二者意思不同,人们在用字习惯上也喜欢将它们分开,所以原《简化字总表》特意规定,用于"覆盖"、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学好规范汉字,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字表: 1.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2.1986年10月国务院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  相似文献   

14.
《简化字总表》是目前社会用字,包括出版物用字最重要的规范性标准之一,因展现了部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复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部繁简字对应字表。以《总表》为纲,字词典对繁简字音义对应关系详尽的辨析,就将简化字系统与繁体字系统联系在一起。编辑在工作中应审慎地对待繁简字的对应转换。  相似文献   

15.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啄出了2006年社会语文运用十大差错。1象/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16.
在较长的时间里,象作过像的简化字使用。可是1986年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因此,象也就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使用了。我们必须清楚象、像二字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推行和使用简化字。总览当时公布的简化字,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笔画繁多的县名并没有进入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视线,即未在《简化字总表》中将其简化。如今看来,文字改革委员会专家此举是谨慎的。但是,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许多县陆续把笔画繁多、写起来麻烦的字以一个简化字取代。如陕西的"盩厔"就改为"周至",此名的改代还得到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简化字的推行,对于繁体字人们越来越生疏,当某些特定的场合需要运用繁体字时,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现就《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分析非一对一关系的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根据其含义做出判断,从而正确运用繁体字。  相似文献   

19.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20.
本书原来依据《简化字总表》进行编写。书名,安徽大学教授阚绪良先生建议用《细说简化字》,我欣然接受。就在准备付印前,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便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对书稿进行修改,书名也随之改为《细说规范字》。此处所说的规范字,是指上述附表收录的2546个规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