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佣了当地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那群土著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土著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努力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那群土著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土著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却拒绝行动,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努力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热力     
英国动物学家查理·马丁,为了拍摄一部反映野生动物日常生活习性的纪录片,带领一个摄制小组来到非洲广袤的大草原。在土著向导的引领下,他们穿越丛林、沼泽,来到草原上的一条小河旁。向导告诉马丁博士,这里是一个很适合拍摄的好地方,因为许多动物都会到这里来饮水。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那群土著的脚力惊人,尽管他们背着沉重的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人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土著人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人的翻译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耐心地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生命故事中,《我的位置》和《别把你的爱带到城里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土著民族在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土著民族能否继续生存的关注,评论界为此也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就土著民族的自我表现而言,这两部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斯图尔特.豪的"表现"理论的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绿血人之谜     
2007年5月末,探险者萨拉斯和医生萨莫斯在一个暴雨夜闯入了苍莽的墨西哥丛林。不幸的是,他们迷路了,这时,一个神秘的男子挺身而出为他们作向导。就在即将走出森林之时,那个男子被一条长蛇袭击,然后.流出了墨绿色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加拿大土著民族改变了以往"边缘者"的角色,在环境政策制定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地位的改变是由土著民族自身、国内法制变化和社会氛围、国际压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著人的利益已成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环境和资源政策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土著民族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面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参与权和自主权,但仍受到很大限制。而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成为土著民族在加拿大政治舞台上争取福祉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钱财与老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出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不”,哲学家说,“它比老虎厉害得多。我是在挖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指的地方,果然发现一堆金币。“那个哲学家多蠢啊!”一个  相似文献   

9.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打个比方说: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么你赶紧将这位土著当作“天才”,因为他懂得求生技巧,绝对能让你赞叹不已。可是,如果你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使用计算机,那么你就是将“天才”放错地方了,在计算机面前,他是地地道道的“白痴”。读过《水浒传》的人,可能对书中两个人物的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号称“黑旋风”的李逵,另一个是“浪里翻”张顺。李逵在陆地上武艺高强,功夫很是有两下子,张顺与他在陆地上比武,怎么也不是他的对手。…  相似文献   

10.
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相似文献   

11.
快乐驿站     
两个人正在穿越丛林。忽然,一只老虎从丛林里出来向他们冲去。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双运动鞋开始往脚上穿。另一个人惊讶地说:“你以为穿上它们就能比老虎跑得快了吗?”他的朋友说:“我不必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相似文献   

12.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叫声清脆很招人喜欢,当地人称它为向导鸟。向导鸟最爱吃的食物就是蜜蜂的幼虫,而要吃到蜜蜂的幼虫就要到蜂巢里捉,这对向导鸟来说是不可完成的事,因为它只要一靠近蜂巢就会有成群的蜜蜂围上来,把它蜇得遍体鳞伤。但向导鸟有办法,它总是能借助当地土著人的力量吃到喜爱的食物。土著人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森林里,而蜂蜜是他们能吃到的唯一一种含糖的食物,是土著  相似文献   

14.
1983年8月的一天,浓瘴阴湿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原始森林。西德探险家劳·沃费兹博士和他的10名队友在土著向导贡加的带领下继续向原始森林深处潜行。  相似文献   

15.
两个人正在穿越丛林。忽然,一只老虎从丛林里出来向他们冲去。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双运动鞋开始往脚上穿。另一个人惊讶地说:"你以为穿上它们就能比老虎跑得快了吗?"他的朋友说:"我不必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1983年8月的一天,浓瘴阴湿的印度尼西亚阿婆罗洲原始森林。西德探险家劳·沃费兹博士和他的10名队友在土著向导贡加的带领下向原始森林深处潜行。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茂密的丛林中的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外出狩猎(shou lie)、活动时常会被野兽(shou) 或毒蛇咬伤,或因其他意外而流血受伤。此时,他们首  相似文献   

18.
【苇月的话】动物居住在丛林里,在那里学习生存,学会生活;我们也居住在丛林里——在学校丛林里学习,在城市丛林里生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发展着。而吉卜林认为,动物居住的丛林更美好,更纯真,于是在一种原始的想象力的鼓舞下,他创作出了《丛林书》这部励志童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狼孩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当主人公毛格利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被老虎谢尔可汗从人居住的村庄叼到了丛林里,是狼爸爸和狼妈妈把他从虎口中救出来,黑豹巴赫拉用自己捕获的一头公牛向老虎赎买了他,使他免于成为老虎的美餐。于是毛格利进入狼群,成为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他跟着狼爸爸熟悉丛林里温柔夜空的每一阵呼吸、头顶上猫头鹰的每一声啼叫、水塘里小鱼跳跃时的每一下溅水声,跟着黑豹巴赫拉学习爬树,跟着老棕熊巴鲁学习丛林法律。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下面请大家欣赏“毛格利进入村庄”和“毛格利成了放牛娃”两个片段,这是毛格利被逐出狼群后返回村庄,回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经历和遭遇。很多在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对这个在丛林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却很困难,但他仍然努...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作为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重要连接体,它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活动,而且它也是将封闭的人领入社会之门的向导。"9+3"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是对其在校期间进行全方位的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即是此次免费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普爱·和润"理念,既是厚重历史栽培出来的树苗,又是素质教育浇灌出来的花朵。从导学预学、交流合作及点评概括三个环节,阐述了该理念对口语交际教学所起的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