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 《山东教育》2005,(1):62-62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本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激越。理解和欣赏作者对燕子及春天景色描写的语句是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时应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想象中走进春天,品味美丽。  相似文献   

2.
这是—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春天。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重点指导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情形,接着,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深入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外形与活动情况的。最后(图文对照)进一步体味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本周轮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燕子》。《燕子》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作品,描写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以及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优美舞姿。作者将燕子和春天融合起来描写,燕子在春天里活动,春天借燕子而添色,两者相得益彰,给读者无限美的享受。听完这节课,我有以下三点想法。一、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外形时,教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1.凭借课这个美的载体,充分挖掘美育因素,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飞行姿态和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地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2.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阅读欣赏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由于课一、三、四自然段都是直接写燕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采用变序教学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现象描述】《燕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一位老师执教《燕子》第二自然段时,她首先引导学生圈画出第一句话中的"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等春天的景物,然后抓住"微微地""如毛""千条万条""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等修饰词和"吹拂""洒落""聚拢""形成"等动词,想象烂漫无比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1.凭借课文这个美的载体,充分挖掘美育因素,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飞行姿态和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  相似文献   

7.
何良俭 《教师》2020,(3):59-59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欣赏、感悟和体验。文章着重从人物形象欣赏、环境描写体会、优美作品语言品味等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鲁迅小说《社戏》为例,探究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的路径,诵读环境描写语段,体会语言的诗意美;表演人物对话语段,体会语言的情感美;探究副词、连词的内涵,体会语言的逻辑美;琢磨寻常语句的潜台词,体会语言的意蕴美。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9.
《燕子》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的作品,原题《海燕》。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一、图文对照.品析外形描写.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状物的方法。教学第一段时,教师首先出示小燕子外形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描述小燕子的外形。然后指名读第一段,看看作者观察小燕子的什么,怎么观察、描述的,与我们的观察、描述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图文对照品析燕子的外形描写,学生就会体会出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抓住了燕子的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分叉这些突出的特点,简单几笔勾勒出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也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状物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义教材中有一篇根据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改编的课文《燕子》。课文主要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灿烂无比的春天中飞行、休息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相似文献   

13.
【过程勾勒】一、板书象形字"燕",引导学生围绕燕子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觉,唱《小燕子》;引导学生逐段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读连贯。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先逐句朗读,体会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样子和特点,重点理解"翼尖、剪尾";然后归纳燕子的外形特点,练习背诵。  相似文献   

14.
这一单元教材有四篇课文,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桂林山水》是一篇侧重于写景的看图学文,语句优美,感情真挚,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在看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桂林的山水特点,按先局部后整体、先主后次的顺序观察图画,感受画面的美。学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根据教学重点,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5.
《燕子》的第一段,作者抓住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的。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抓住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外形的? 生:作者是抓住羽毛、翅膀、尾巴来描写小燕子外形的。师:读了这段,你们觉得小燕子怎样? 生:活泼可爱。生:小巧玲珑。接着我一边背诵课文第一段,一边把剪好的涂了色彩的小燕子的羽毛、翅膀、  相似文献   

16.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层次清楚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朴素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教学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学方法:使用导读法、在本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第一步,在审题、辨体的基础上了解本文是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写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写读后感 一篇文章的中心常常是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一层一层地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可抓住这些句子,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照抄文章段落,又能把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读《养花》有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抓住文中这样两句话去写感受。  相似文献   

19.
《趵突泉》是一篇看图学文。老舍先生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一个“美”字贯穿全文,让学生美在其中。一、调动感官,体会形象美课文插图是一幅国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大泉和小泉,直观、形象地把握对趵突泉美的感受,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补充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丰满趵突泉的形象。二、赏析品味,体会语言美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两个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大泉和小泉的美,引领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1…  相似文献   

20.
《麻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麻雀》第4自然段时,首先,我要求学生划出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用心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扑”“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尖叫”体会出老麻雀爱子心切、救子心切、毫不犹豫、落地有声、非常勇敢、顽强如石。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对老麻雀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