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小异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22-123,127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学习”这一抽象概念的构建也可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在讨论“学习”和“行走”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time”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域映射理论和Turnerr概念整合理论入手,结合英语语料,从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性隐喻三个方面对“time”这一单词产生的隐喻性词语进行分析,探讨“time”隐喻的建构过程及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系统探讨汉英法律名言中的“法律”概念隐喻。研究发现.汉英两种语言都有着共同的“法律”概念隐喻映射.汉英“法律”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是相同的.即都包括拟物化隐喻、拟人化隐喻、拟动物化隐喻、方位隐喻等。每组概念隐喻在喻体、喻义以及民族法律文化内涵方面都存在相同性或相似性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4.
"隐喻"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修辞现象,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探讨Lac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发展轨迹,隐喻的工作机制,概念隐喻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5.
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年代便开始受到关注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而概念隐喻的出现又将隐喻研究推向的了新的高度。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汉语中的"山"。从汉语中"山"的形象,特征,文化几个角度分析"山"的概念隐喻,并由此总结产生这些概念隐喻的原因,为国内一些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进而促进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抽象的“爱情”情感概念更需要借助隐喻来表达。对英汉中“爱情是旅程,是火焰,是战争,是植物。”等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从认知、心理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相同和不同的“爱情”概念隐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周琦 《考试周刊》2011,(5):38-39
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习语,这些习语大多都运用了隐喻。隐喻包括始源域和目的域。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域的"虚"、"实"分析,以关于"学习"和"知识"的隐喻为切入点来探讨隐喻的概念合成理论。隐喻习语的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以最终达到认知凸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了英汉语中“嚼”概念隐喻及其理据。研究表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嚼”的隐喻投射范围基本相当,呈现出“同异并存”,共性大于个性的特点。隐喻投射主要以“嚼”概念的三个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分别是“嚼”的动作、结果和功能/目的等。汉语中尤以从功能/目的方面进行语义引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的异同。通过具体例子说明,相同的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并不具有完全等同的表达,这主要是由每种语言各自的句法形式、词义的概念化以及使用该语言的人群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认知理论下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表征”的多维对比分析,在实践中摸索隐喻认知下小学数学概念表征的路径,并归纳影响小学数学概念隐喻认知的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概念隐喻成为一种深入浅出、操作方便的概念表征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1.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1.1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 概念隐喻理论隶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是指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以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前者被称之为始源域,后者被称之为目标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论述培养“概念流利”和隐喻意识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基于根隐喻理论,探讨外语教学中培养概念流利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试图解答实验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身处在世界之中,我们通过各种身体器官去感知客观世界,建立抽象概念的意象图式,从而形成概念化的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隐喻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研究运用体验哲学和L&J的隐喻观作为理论支撑,从"手"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将来研究方向,对"手"的概念隐喻这一类的身体隐喻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语为例,简述了不同语言问概念结构差异及其在词汇和句法上的表达特点、外语学习过程的概念隐喻思维的认知特点,并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外语学习过程的概念合成输入空间主要有单一目的语输入、母语与目的语合成输入和母语补缺输入三种基本的概念合成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隐喻研究一直滞留在语言表层。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隐喻。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和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对语言学习,尤其是对词汇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磊 《林区教学》2013,(4):49-51
概念隐喻依赖于人类隐喻思维模式,所以有时不同语言会出现相似甚至是相同的隐喻概念。“огонь/火”是俄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当今“огонь/火”这一词汇已经不单单表示自然界的火,更多的是由其概念而隐喻出的表示情感和其他事物的意义。基于此,从语言文化角度对俄汉语中与“огонь/火”相似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究其概念隐喻的共性,旨在揭示两个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此后全球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概念隐喻越来越受关注。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