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郏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3.
牟盛洁 《文教资料》2011,(36):188-190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晚。”这种就诗论诗的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在探讨“盛唐气象”这个问题上却总不免显得狭隘了。钱先生看来是过于拘泥于诗歌的自律性而轻视了诗歌融于时代融于生活时受社会氛围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严羽的观点则显得更为可取。《沧浪诗话》中说:“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诗人,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可见诗的盛世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普遍性的现象与唐的盛世是绝对不能孤立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诗是什么?古今中外谈诗者各自下有一定的定义.难以一一枚举。就我国文学史而言,大致意见集中起来有二: 一是“诗言志”。《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这是“诗言志”的最早出处。其后《诗·大序》继承和发展这一观点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二是“诗缘情”。此说出于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在时间上,它至少晚“诗言志”一千年以上。此说是对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其后,这两种意见时有碰撞,在诗歌创作上却都有深广的影响。汉、魏乐府的“饥者歌其食,劳…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诗经》六义”,我们就会想到“风雅颂赋比兴”。这个观念较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师》中:“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又总结归纳,在《毛诗正义》中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相似文献   

6.
关于《鹊巢》诗义,古哲今贤的解释大体有五种,即:《毛序》的“赞颂德化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女居男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婚礼告庙说”,程俊英《诗经注析》的“赞美新娘说”,郭晋稀先生《诗经蠡测》的“强盗抢婚说”。这五种说法在解释此诗前两句“鹊巢鸠占”寓言的比喻意义和后两句描写婚礼热闹场面的关系连接上,还都各有其不能自圆贯通的地方,因而是值得讨论商榷的。同时又从解决此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连接关系入手,采取以《诗》证《诗》的方法,论述《鹊巢》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前妻,并以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造成新妇占居了旧妇位,恰如“鹊巢鸠占”。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与酒     
苏东坡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他还在《洞庭春色》中说,酒是“钓诗钩”,又是“扫愁帚”。《苏东坡全集》中有关酒的作品多达百篇。  相似文献   

8.
“老师”,是人们或社会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称呼,或是表明有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公开的社会身份。据《辞源》载,“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年老资深的学。金元好问有诗曰:“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教授学生  相似文献   

9.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10.
杨映泽 《甘肃教育》2007,(11S):23-23
在魏晋文坛上,陶渊明一扫玄言佛理、缺乏感情和形象的文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便是:质直平淡、自然蕴藉而有思致。历代评论家都以此相推许。钟嵘评陶诗为:“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苏轼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语。”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乍读陶渊明诗,颇似枯淡。久久有味。东坡晚年酷好之,谓李、杜不及也。”元好问评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轼又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后世多少见识高超者都反复强调了陶诗的这一美学本质.  相似文献   

11.
杨金 《云南教育》2003,(5):14-15
说到语文课程资源,不由得使人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两句诗。《题庐陵萧彦毓诗卷后》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示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本身就需要充分向课外挖掘、扩展课程资源,探求充沛的源头活水。如今,语文教本有了多本选择的余地,例如我省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选择,内容也由原来的八个单元缩编为六个单元。但除了课堂教学资源外,还应该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为将来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各地区都…  相似文献   

12.
方玉润说:“六经中唯《诗》易读,亦唯《诗》难说。固因其无题无序,亦由于词旨隐约,每多言外意,……又况说《诗》诸德,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诗经原始》卷上凡例)例如,有关姜源弃子的问题旧说有七八种之多,象马融“弃之以著神明”说,王肃“不夫而青,所以为妖”说,欧阳修“迎天”说,朱表“神人之生”说,陈启源之“奇诡变幻”说等等,不一而足。于省吾先生说道,这些“都是无凭无据的主观想象,引人于不可知的领域。……殊无可取。”(皆引见《泽螺居诗经新证…  相似文献   

13.
一、处   “留恋处,兰舟催发”,“处”字课本未注,大概因其浅易。不少人望文生义,讲成“处所”“地方”,失之。这里的“处”相当于“时”“际”,全句谓:正当依恋不舍之时,船家催促说船要开了。“处”作“时”解,诗、词、曲中例甚多,兹各举一例。杨万里《儿啼索饭》诗:“何时最是思君处,月落斜窗满寺钟。”辛弃疾《踏莎行》词:“最无聊处秋光到。”《汉宫秋》剧二:“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这三例中的“处”只可作“时”讲,否则不通。故更能说明问题的还是“异”文资料。“留恋处”——本作“方留恋…  相似文献   

14.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吴芳 《天津教育》2007,(7):19-20
曾读过《庄子》中的一则故事:一个叫东郭子的老者觉得道家常说的那个“道”,看不见、摸不着,搞不清“道”究竟在哪里,于是去请教庄子。庄子以马粪为喻告诉他,当今列国争雄,戎马遍野,山谷、平原、僻乡、都邑,马粪到处都有,倘若有一天马粪能屙在农田里,那咱们这个社会便是太平之世了。老丈,您想一想,这马粪,是不是曲折地反映出社会是动乱或是太平的“道”呢?老者顿时醒悟!庄子对于“道”的一番高论,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双壁”之一的《孔雀东南飞》,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沈德潜赞其为“古今第一长诗”。与此艺术战就相对应,对该诗诸问题的争论也可谓歧见纷出。具体到“兰芝何以被逐”的问题.近年来就有:不顺父母说;无子说;焦母性嫉妒和性虐待说;兰芝织素不力说;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注意到,《诗经》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诗句,按其本来的意义理解,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通.不是字句不好解释,而是不明白诗人为什么这么说.于是我们认定,这字面上的含义不是诗的本义,诗的本意就在它的背后。这类对本又起着比喻、暗示作用的河语,被称为《诗经》的隐语.较早被人注意到的隐语是作为爱情象征的“鱼”和“薪”。《诗经》中提到的“食鱼”、“钓鱼”实际上说的不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一种人的思想感情的暗示.闻一多先生写有《说鱼》,孙作云先生《诗经恋歌发微》也谈到这个问题,他们的结论目前已为研究者所…  相似文献   

18.
《诗经·周颂·时迈》曰:“薄言震之,莫不震叠。”传曰:“震.动。叠.惧”《后汉书·李固传》引作“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李贤注引韩诗说回:“振,奋也。莫.无也。震,动也。叠,应也”;郑笺日:“薄,犹‘甫’也;甫,始也。”今案其说率皆迂曲牵强,不当诗义。此二句蒙上文“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为言.下启“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其义当指昊天“右序”有周,有周遂有天下,而得以巡狩四方也。“震”、“振”同音相通,当训震恐。《尔雅·释诂》曰:“震,惧也。”“叠”当读“慑”。上古慑读照母盍部,叠读定母盍部,限定…  相似文献   

19.
谈“丽”     
谈“丽”在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里,“丽”一般指有文采,或文采焕发。曹丕在《典伦·论文》中说:“诗赋欲丽”;而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绮靡”即有文采。要求文学语言比一般的口头语言更精炼,更有文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许多诗人,特别是六朝...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成为《美文》决赛会场的中心话题作为山西省惟一进入“美文全球华人少年征文大赛”决赛的翟雪婷在寄给编辑部的信中这样说道:“……在比赛之余,我们除了谈论收获(包括奖金),谈论《新概念》,更多的则是谈论《新作文》了。我发现,许多参赛选手,包括指导教师的参考资料里都有这本杂志。他们都说这个刊物办得很好,清新、活泼、有品位……”在翟雪婷来信不久,又有更多的电话在询问关于《新作文》的一些事宜。坐在电话旁边的刘编每天下班都要说:“今天又有好多电话……”讯:信件资●“坏稿”寄给《新作文》江苏省滨海县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