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首先基于文献[1]中附件1提供的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对山东省职工未来25年的平均工资进行了预测;接着结合附件2和附件3,利用替代率公式分别计算出职工从30岁或40岁开始缴养老保险,一直缴费到退休(55岁/60岁/65岁)这六种情况的替代率;最后建立养老基金剩余额模型,得出养老金出现缺口的年份和缺口资金。  相似文献   

2.
讨论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建立动态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职工年平均工资,利用某企业的工资分布数据测算职工缴费指数,进而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得到6种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公式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和基金的收支平衡点,并为达到目标替代率和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提出了4种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合理的简化假设下,用logistic模型预测出山东省职工未来的年平均工资.继而由某企业2009年各年龄段月平均工资结合全省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估算出未来该企业各个年龄段的月平均工资.根据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我们分别建立了刚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模型、退休若干年后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模型,分析出不同缴费情况下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与缺口情况,最后提出了既达到目标替代率又收支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数据,作出1975年到2010年工资增长趋势图,合理预测出山东省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情况的数学模型(Logistic模型).同时,通过合理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建立养老金收支模型,推测出不同条件下的养老金缺口情况及收支平衡最优年龄.另外,通过调整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社会统筹基金账户缴费比例、个人账户利率等参数,动态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养老金收支情况,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某省的工资,算出了各种缴费年限的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并结合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既要达到目标替代率,又要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金出现巨额“空账”的现状,通过利用养老金的缺口和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求得从30、40岁开始缴费到不同年龄退休时共6种情况下养老金收支状态以及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解决我国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分别为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管理和推迟职工退休年龄.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倘若投资不合理,损失的将是人民的利益.故建议采用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方法,从而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出现巨额“空账”问题,保证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7.
曾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5):117-121,129
以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为背景,旨在研究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问题.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建立了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模型、养老保险基金的目标替代率和收支平衡模型,从中分析出维持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提出几点有效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的适度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是指社会平均的养老金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它体现了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并间接反映着养老保险的供给水平。确定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的基本思路应该为:第一,确定最低的养老金标准是计算工资替代率的出发点。第二,养老金平均水平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是计算我国养老金工资替代率适度水平的基础。第三,养老金发放的平均水平,不应超过“中等偏上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9.
针对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预测问题,建立了预测社会平均工资的最小二乘无缝接续模型,并对信息运用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将文字型的养老金计算公式转化为数学公式,并给出了能直接计算养老金替代率的解析公式。为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引入A账户和B账户的概念,构造出迭代模式的账户余额函数,给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点和缺口数量提供了完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养老金根据劳动者对社会所作贡献及其所具备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山东省职工历年平均工资数据及2009年山东省某企业各年龄段职工的工资分布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养老金替代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关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建立模型T(养老金)=t1(基础养老金)+t2(个人账户养老金),算出在岗期间总缴养老金,再算出从退休领到假设年龄的退休工资,找出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兼顾目标替代率,建立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方程.达到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实际覆盖率不高,企业缴费率居高不下且地区差异大,个人账户空账化严重、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大,统筹层次太低、转移接续困难,基金管理不严、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基本养老金工资替代率低、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差太大等,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决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成效乃至最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确立,基本养老保险中的替代率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提出并建立了测算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模型和方法,并运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测算,最后由测算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中由于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的不同,直接导致女性职工退休后替代率低于男性职工替代率;二、保险替代率随着工资增长率的增加将随之下降,且收入越高者,其退休后的替代率越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先高替代率低保障的养老保险,必将为低替代率高保障的养老保险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河北省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意愿表现为"少缴多领",且在显著性为95%(99%)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新农保政策完善建议主要有:(1)根据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以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2)继续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政府财政补贴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3)将参保对象的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以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综合起来进行动态考虑;(4)将参保对象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转为一定时期的定期存款,增加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收入。  相似文献   

15.
从市场运行的现状来看,企业年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年金的方案设计并不合理。确定个人账户余额的关键问题是利益分配公式的设计。工资比例法认为,仅按照个人工资为权数分配企业缴费就是最合理的方式,但各项指标过笼统,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个人综合系数法体现了企业年金的激励功能,并考虑了即将退休职工的加速积累补偿问题。综合比例调节法发挥了公平保障功能和激励功能,但是较为繁琐,计算量很大。缴费负担分摊法可以实现缴费额在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间的分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激励功能。要完善企业缴费分配模式必须要合理界定参加人员范围,设定适当的奖罚机制,对特殊贡献和补贴老人建立留存基金制度,并对各项分配因素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