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临床资料1.1 本文报告自83年2月~89年2月住院治疗的85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23岁~37岁的育令妇女,其中第1胎80例,第二胎3例,第三胎1例,第五胎1例。1.2 分类1.2.1 病原学分类:甲型肝炎13例(15.29%),乙型肝炎62例,(72.94%),甲、乙肝炎病毒混合感染10例(11.77%)。  相似文献   

2.
生水:生水中有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喝了生水,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等.特别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7,(18)
一、生水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人喝了生水以后,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以及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1987年12月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1例胰腺癌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9例,经B超、PTC、CT、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诊12例。现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的传染病,除主要表现肝脏受累外,还可有肝外多器官的损害.为观察和了解对心脏的影响,现将我科83年至84年对50例病毒性肝炎的住院病人进行的心电图检查其结果分析、讨论如下:50例中男34例,女19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5岁,以年轻人居多,除8例外均为黄疸性肝炎,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均符合1983年11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传染病学会郑州会议的诊断标准,除现患肝炎外无心脏病史,临床上也无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以及近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所有病例均按心电图常规描记Ⅰ、Ⅱ、Ⅲ、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变化多,病情复杂,并发症比较多,治疗上常遇到较多护理问题,抢救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和治疗的密切配合。通过二十多年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加重,遭受疾病的折磨,面临死亡的威胁,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早产ABC     
早产是指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在此期间出生且体重在1000~2499克、身体各器官生长未成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常见的死亡原因有:窒息、颅内出血、畸形等。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引起早产的常见原因⒈孕妇方面☆合并子宫畸形、子宫颈松弛、子宫肌瘤等。☆合并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合并急性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肺炎、风疹等。慢性疾病有: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  相似文献   

9.
1982年,在美国的一家医院里,一个患晚期胃癌的病人,因胃壁受到细菌感染而突发高烧,病人几乎完全失去治疗的信心,无奈地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过了不久,病人的烧退了,炎症消失了,病理检查证实身上已没有癌细胞,胃癌就这样奇迹般地好了。 有关这种病与病相克的奇妙现象,已得到医学专家们的重视,他们还发现了许多病与病相克的现象。比如:患帕金森氏症的人不容易得癌症;镰形细胞贫血症患者不容易得疟疾;血癌患者,如果后来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其平均寿命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来得长,每年患一次到数次感冒的人比极少感冒的人更…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人们熟知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携带者的高发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乙肝携带者已超过一亿多人,携带率为10%,乙型肝炎还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我校卫生科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防为主”的宗旨,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在全校学生中重点抓了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首先对全校未患过甲型肝炎的学生2305人接种了中国医学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型肝炎.其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并采取了疫苗接种,追踪观察,治疗复查等多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85~1988年收治病毒性肝炎724例,其中小儿病毒性肝炎299例,对160例进行了抗—HAVIgM、HBV—M五项血清学检测,74例观察了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诊断依据:299例小儿病毒性肝炎均符合1984年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  相似文献   

12.
发热莫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若无细菌合并感染,用抗生素根本无效。感冒、麻疹、风疹、水痘、病毒性肝炎和带状疱疹等毒性疾病,都会发热,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一般都没有用抗生素的必要,滥用了反而有害。例如病毒性乙肝病人,本身肝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病毒持续或反复复制,肝损害持续或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病毒不对肝细胞直接造成损害,机体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因子的变化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病毒性肝炎213例胆囊声像图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病毒性肝炎胆囊改变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例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动物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B型趣声显像,普遍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对65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B型超声检查,就胆囊变化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65例病毒性肝炎系我科住院及门诊部分病人。全组均经B型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型肝炎病毒TgM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系统五项指标(乙肝五项),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常见传染病。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特性,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从普及卫生知识,狠抓防范堵截源头,建立卫生监督卡,预防接种和增强体质四方面,提出了学校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该病的致病机制以及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就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许多重要的临床病理过程,如发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亦和它有关。 对于内毒素的清除和解毒过程,肝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肝脏受损,肠源内毒素经门静脉进入体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损害的常见原因。因此,检测病毒性肝炎阳性中内毒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