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A型肝炎     
肝炎意味着发炎,它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肝脏疾病,这包括若干病毒造成的。A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并可造成20%-40%的明显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病程至少超过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从发病到恢复的时间(约3个月),通常指病程在半年以上者。其特点除肝脏肿大、质偏硬外,还可有脾脏肿大、蜘蛛痣、肝掌、皮肤黝黑、齿龈出血、下肢浮肿、毛发脱落、肝功能异常等。据临床表现、化验结果,特别是组织病理特征,主要分为慢性持续性肝炎(或称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前者病情稳定少变,后者的病变活动常进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肉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病雏肉鸭肝脏作病料分离病毒,经雏鸭保护试验、鸭胚中和试验证明分离病毒为鸭肝炎Ⅰ型病毒,用分离株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用油乳剂灭活苗配合弱毒苗免疫肉种鸭,可显著提高下一代雏鸭的母源抗体,明显降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根据肉鸭的生长规律和疫苗特点设计免疫程序,用肉鸭生产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病程至少超过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从发病到恢复的时间(约3个月),通常指病程在半年以上者。其特点除肝脏肿大、质偏硬外,还可有脾脏肿大、蜘蛛痣、肝掌、皮肤黝黑、齿龈出血、下肢浮肿、毛发脱落、肝功能异常等。  相似文献   

5.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病毒持续或反复复制,肝损害持续或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病毒不对肝细胞直接造成损害,机体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因子的变化参  相似文献   

8.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英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味甘 ,性温 ,具有补气开阳 ,固表止汗 ,托毒排脓 ,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 .近年来 ,关于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对其在治疗肝炎 ,小儿腹泻 ,缺血性心脏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1 黄芪在治疗乙肝方面的应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主要侵及肝脏 ,除与病毒有关外 ,还与体内自由基及免疫功能有关 ,有研究表明[1] 长期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逐渐降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黄芪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使乙肝患者体内CD4 +…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人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称为脂肪肝。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超声诊断和CT检查的普及,脂肪肝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从病因方面看,脂肪肝大致有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两大类。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乙醇消费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有明显的年轻化甚至低龄化的倾向。这使得脂肪肝的防治不…  相似文献   

10.
成军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4):1-4,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体内维持血糖稳定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降解、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时可出现多种类型的糖代谢障碍,并往往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本文通过对73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空腹血糖、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A/G、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的检测,以探讨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肝病程度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肝病患者分组1.1.1 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普通型):13例,男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的传染病,除主要表现肝脏受累外,还可有肝外多器官的损害.为观察和了解对心脏的影响,现将我科83年至84年对50例病毒性肝炎的住院病人进行的心电图检查其结果分析、讨论如下:50例中男34例,女19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5岁,以年轻人居多,除8例外均为黄疸性肝炎,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均符合1983年11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传染病学会郑州会议的诊断标准,除现患肝炎外无心脏病史,临床上也无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以及近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所有病例均按心电图常规描记Ⅰ、Ⅱ、Ⅲ、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的伴血清自身抗体、高免疫球蛋白和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日趋活跃,但迄今AI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致病过程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NO)参与肝细胞的多项生理功能调节,参与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过程。一氧化氮合酶(NOS)为产生NO的限速酶,与NO的各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OS基因在正常肝组织和病毒性肝炎的不同表达情况及其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二者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患病毒性肝炎者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亦高。因此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资料 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4例,占同期育龄妇女病毒性肝炎患  相似文献   

16.
饮食是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方式。肠道传染病大多数具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饮食营养受到严重影响,切实加强饮食护理对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肝炎的饮食原则:以新鲜、易消化、含一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及必要的营养素为宜,不进或少进辛辣刺激性食品、杜绝含酒精饮食。该病急性或慢性临床表现有所差别,饮食护理宜区别对待。急性肝炎患者宜清淡适口、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E、C,鼓励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的病源是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曾称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才正式命名为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是通过输血、注射和血液透析物传染的。由于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有垂直传播的可能性,但不像HBV那样常见。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往往与肝脏受损程度相关。D-二聚体(D-Dimer)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致物,它特异地存在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我们测定了9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常见传染病。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肝脏疾病病种诸多,B超对肝病的诊断价值与肝脏病理解剖变化有关。一般而言,弥漫性肝病B超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反之,局灶性肝病B超的敏感性较高。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B超仅可较准确地测得肝脏的大小及其动态变化,但对黄疸的鉴别诊断,目前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以有无肝外。肝内胆管扩张来鉴别是胆道梗阻引起的“外科黄疸”还是肝内胆汁淤滞引起的“内科黄疸”,方法简单。图像容易辨认,敏感性较高,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