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欣  张健  朱天辉  梁洪萍 《资源科学》2011,33(4):773-780
为探明四川省巨桉人工林下大型真菌资源,本课题自2008年5月开始在巨桉主要栽培区定期进行地表大型真菌的调查,根据真菌形态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巨桉林下生态因子,分析土壤因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林下大型真菌种群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真菌共17种,隶属于7科10属,其中马勃状硬皮马勃和草地横模马勃为优势种群,并发现一新的外生菌根真菌—银灰口蘑。林下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在海拔300650m、郁闭度大于0.7、阴坡半阴坡土层厚的区域。大型真菌可降低巨桉周围土壤pH值,并显著提高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对促进巨桉土壤养分循环、改善营林质量及保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原菌物标本室(Alpine Fungarium,简称"AF"),是西藏种质资源库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保存的514份大型真菌标本鉴定,它们属于2个亚门,5纲、10目、38科,其中担子菌206种,子囊菌8种,共计214种。  相似文献   

3.
森林不仅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又是一独立的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较庞杂的类型。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远比草原生态、农田生态高,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宝库。在生物圈内,千万个物种大部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联系,但因森林的立地条件不一,生态因子也有明显的差异。原始林是长时期自然演替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人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看不见的大多数,它们构成了生命遗传多样性的很大一部分。土壤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的植物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而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经济真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矿质营养,其生产过程短、平、快,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和重要食物与营养源,在人类食物保障中重要的作用。经济真菌的开发是绿色事业-第二农业的重要内涵。本文根据西藏极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特点,社会经济条件与经济真菌资源概况,西藏地区和国内外食用菌产销现状以及市场分析等,提出了西藏经济真菌资源开发所遵循的原则,开发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综合分析与评价了西藏真菌资源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及综合效益等,为在西藏地区发展食用菌支柱产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位于我国西边地区,地域辽阔,海拔较高,其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世界公认为“世界屋脊”,在西藏昆虫的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有大量的昆虫还未被人们发现,有一些比较珍惜的昆虫物种,也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物种,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对于我们认识西藏、了解西藏是十分有必要的,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捕食者、分解者、传粉媒介、天敌昆虫以及最近比较热门的可食性昆虫等,可以看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生态系统中没有绝对的害虫,也没有绝对益虫。昆虫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凋零物,作为传粉者可以维持植被延续,作为捕食者可以作为农业的天敌昆虫,作为可食性昆虫可以作为人类的蛋白质来源等。至今,许多研究者对西藏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伴随着信息环境因子优化、新的信息物种产生、信息链结构和能量流变化的过程进行,信息和信息环境因子影响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知识转化是信息人进行知识创新的内在机制,能够以信息环境因子、新信息物种产生和群落专业技术为作用点,形成作用链驱动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作用点和作用链结构揭示了知识转化驱动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作用模式。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最终表现是系统输出产品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山地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本研究经过两年5次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书籍等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梳理出保护区中鸟类14目48科220种,兽类7目18科69种,鱼类2目3科12种,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4科12种。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陆地上重要的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祖成部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森林。森林的结构复杂,功能稳定,生物总量高,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生存环境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高森林质量,维持土壤微生物区系、森林物种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镱锂  吴雪  祁威  李士成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7):1455-146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具有敏感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青藏高原,其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其成效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最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和已发表NPP与保护成效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保护区的组成、分布格局与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63年至今,青藏高原地区建成了各类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km2,占全高原面积的32.35%;2保护区类型主要以野生动物与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3个类型为主,各占高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36.84%、33.35%和6.80%;3形成了以超大型保护区为主、中部和东南部分布为主、保护类型多样为特点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体系;4经过50余年的生态建设,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濒危物种西藏马鹿被重新发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及典型保护区内草地植被的生态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廖俊国 《资源科学》1996,18(2):72-76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自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使其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完善的生态环境。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过程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分析西藏林业生产现状和条件的基础上,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邦堆乡为例,西藏、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35种大型真菌的血凝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了分布于西藏林芝的18科35种野生大型真菌的干制品,用PBS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在96孔V型血凝板上进行血凝活性效价测定。结果表明,能使兔红血球凝集的阳性样品分属16科29种,占82.86%。凝集效价最高为鹅膏菌科豹斑鹅膏菌,最低为簇生黄韧伞、红菇蜡伞、马鞍菌。  相似文献   

13.
2017年2月15日晚,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新华网云南频道承办的2016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颁奖仪式在昆明举办,颁奖仪式上“2016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出炉. 2016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 1《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盘清“生物王国”家底 《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采纳国际最新分类系统,融汇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收录了云南省大型真菌、地衣、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817科4 730属2 5434种.《名录》进一步厘清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家底,首次发布了云南省大型真菌和地衣名录,是迄今水平最高、最系统、最全面反映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名录,为云南各级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西藏信息资源研究文章的调查,对西藏信息资源的概念、西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西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西藏文献信息特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目前西藏信息资源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藏境内河流、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资源丰富,为鹭科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有记录的鹭科鸟类达到9种,占中国鹭科鸟类的34.6%.2018年6月26日,笔者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湿地(30°59′34.94″N,88°22′36.76″E,海拔4685m)的沼泽中发现1只印度池鹭(Ardeola grayii),并获得两张影像资料。由于印度池鹭在国内的分布记录只见于新疆慕士塔格峰、云南滇池和盈江等地,在本研究之前西藏并未有确切的分布记录,故本次发现应为印度池鹭在西藏的首次记录,这也使得西藏鹭科鸟类的种数达到10种。印度池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物种。目前种群数量趋势较为稳定,在中国境内的印度池鹭因为较为罕见,其生存状况仍有待于更加系统的长期监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唐丽萍  杨祝良 《资源科学》2014,36(2):282-295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整个流域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真菌资源。本文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真菌资源的研究历史和分布特点及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一些重要真菌物种。该区真菌资源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并陆续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地区性真菌资源的专著。近30年来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系统,主要涉及担子菌类,如木耳目、花耳目、蘑菇目、红菇目、牛肝菌目、外担菌目、多孔菌目等,也包括了子囊菌中一些类群,如盘菌目。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在该区仅大型真菌就发现了150余新分类群。因气候及小生境差异,在流域内不同的地区真菌区系成分存在明显的不同:上游地区的灌丛中及草甸上以病原真菌和腹菌类多见,寒温性针叶林下的代表类群则以寒温性大型真菌成分为主;中游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下主要是温带至亚热带的代表类群;下游地区和湄公河流域气候湿热,以热带成分较为普遍。加强该区域真菌资源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具有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西藏高原最为重要的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地理与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草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林植物     
<正>亚热带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团队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结合林下幼苗长期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模式,破译了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提出了基于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程影响植物生存的物种共存新模式。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植物累  相似文献   

19.
隼科鸟类是猛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常见的鸟类类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起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旨了解西藏隼科鸟类概况,通过查阅国内外隼科鸟类相关的文献及书籍,对西藏自治区隼科鸟类的种类、分布、形态及特征、栖息地、食性、繁殖、迁徙及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西藏发现和分布的隼科鸟类有7种,唯有红隼分布较为广泛,目前在西藏对隼科鸟类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加强传统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场是造林绿化的主力军,依托自身优势完成了营区内大面积的荒山造林绿化,有效增加了森林的覆盖率,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保证了物种多样化的均衡发展和珍贵乡土树种的繁衍生息,稳定了生物链的动态平衡,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