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呼和浩特市为主要的研究区域,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Landsat4-5TM卫星数字影像,以及2015年、2017年Landsat8OLI TIRS卫星数字影像为数据,通过ArcGIS和ENVI软件平台提取植被覆盖度,研究1990年~2017年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总体变化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综合分析呼和浩特市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间上,1990年~1995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处于下降的趋势,1995年~2010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处于平稳变化阶段,2010年~2015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再次出现下降趋势,但到2017年,呼和浩特市的植被覆盖度稳步上升,有明显的改善;空间上,呼和浩特市呈现中部植被覆盖度较高,南北植被覆盖度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下,也存在零星的退化现象,而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较干旱的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植被覆盖的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年际波动,并不稳定;相对于降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属于热量限制型生态区。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气候变化影响与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NDVI数据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10年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但西部的植被覆盖情况在10年中有显著变好的趋势.根据人口重心原理可知,吉林省10年的植被覆盖度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很大,林地、农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3)分析气象站点10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后发现,处在东部的延吉站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处在中西部的长春、四平及前郭尔罗斯3个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MODIS—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广西区内2001-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年份间覆盖度高低变化的方向。结果表明:13年间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式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东西部大于中部,越往中部植被覆盖度越低;区内植被覆盖度处于较高覆被,且总体呈增长趋势;13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大多处于稳定状态;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各等级植被覆盖度以较低覆盖度向高一等级覆盖度转移为主,且正向转移大于负向转移。  相似文献   

5.
赵波 《科技广场》2012,(6):80-82
大同地区是我国煤矿主要产区之一。而采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植被的影响则尤为明显。遥感作为信息获取的快速而有效的工具,具有宏观性好、更新周期快、人为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可以为植被监测提供直接客观的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快速有效地获取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信息的指标,已广泛地得以应用。本文以大同地区为研究区,采用ETM影像为数据源,计算研究区在2000年和2005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2000~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2005年、2010年、2015年MODISNDVI影像计算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0年、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对保护区2005年~2015年总体植被变化状况及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艳刚  张彪  董敦义  王斌  张灿强 《资源科学》2011,33(7):1292-1297
为充分认识竹林生态系统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作用,于2009年7月-8月在浙江省安吉县对竹林土壤的硝态氮(NO-3-N)含量进行采样分析,并探讨了植被类型、地形条件等因素对土壤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采样点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竹林土壤NO-3-N含量降低;②毛竹林0~30cm土壤层NO-3-N含量高于红笋竹林,而30~50cm土壤层则相反,但差异不显著;③林下植被为草灌结构的样点土壤NO-3-N含量高于林下植被为草丛结构的样点,这种差异在30~50cm上显著;④不同植被高度的土壤NO-3-N含量差异在0~10cm深度上达到显著水平;⑤土壤NO-3-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高海拔地区0~10cm土壤层的NO-3-N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10~30cm与低海拔地区相近,而30~50cm则小于低海拔地区;⑥位于陡坡的0~30cm土壤层NO-3-N含量均高于缓坡,而30~50cm土壤层则相反。综上分析,笔者认为竹林不同深度土壤NO-3-N的含量与植被状况、地形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植被类型、覆盖度、枯落物以及地形条件的差异,影响了土壤水分获取及水分再分配进程,进而影响了土壤中NO-3-N的迁移和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8.
乌审旗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数据集的8km的AVHRR NDVI(均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分别用年最大NDVI的平均值和年最大NDVI的斜率对1981年~2003年23年间的内蒙古乌审旗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的年际变化以及分析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之间的相关系数研究了降水对乌审旗植被覆盖的影响;利用1986年,1994年的TM和2002年的ETM+数据分析了乌审旗植被的主要变化类型。结果表明,这23年间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最大NDVI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的降水有最好的相关性,并且在地表覆盖为草地和灌木林地的地区,二者的相关性要高于地表覆盖为耕地和乔木林地的地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值分布在地表主要覆盖为沙地的乌审旗西北部,植被覆盖度最高值分布在地表覆盖为耕地的东南部;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使得植被覆盖度总的趋势是在增加的,但由于气候的干旱趋势使中部一些乡镇的植被覆盖度是在减少的,其余的地区都是在增大的,且变率很大。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上游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46,自引:1,他引:146  
该文在对像元二分模型2个重要参数推导的基础上,改进了已有模型的参数估算方法,建立了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模型,并根据实际运用时的两种情况,提出了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案.研究结合密云水库上游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密云流域的实地考察,利用照相法对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估算精度达85%,表明使用此改进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莫嘉怡  许贵林 《大众科技》2023,(1):40-44+97
为了探索梧州市龙圩区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等情况,对基于植被覆盖度的研究区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以2009年、2013年、2019年三年的landse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运用NDVI插值法、归一化处理、像元二分法模型等方法,得到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影像分布,在像元的尺度上探索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梧州市龙圩区植被覆盖度具有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不同年份的植被划分覆盖等级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高植被覆盖等级;(3)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整体呈现由高植被覆盖等级向低植被覆盖递减的规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研究区提出对策建议,增强人们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以期对梧州市龙圩区生态开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未来发展规划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0,2(3):38-43
红壤、黄壤以及其他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土壤,对该地区生产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对我国资源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黄壤在江南和华南大都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在贵州高原多分布于1000米的高原面上;在云南高原多见于海拔1800—2200米的原面上;在云南西部中甸高原于海拔3100米的原面上还可见红壤残留。  相似文献   

12.
正1.高原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台都是设在高原,如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的山间高原、海拔4200米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山顶。气象条件和大气状况是影响天文观测的主要因素。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烟雾、尘埃、水蒸气等造成的扰动也越小。尤其是位于安第斯山脉间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万里无云、气流稳定,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天文观测设备便分布在这里的一座座山峰上。如66台高精度射电天文望远镜组成的阿塔卡马大  相似文献   

13.
巡天胜池     
<正>地理、气象条件和大气状况是影响天文观测的主要因素。智利北部地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气流稳定、晴天数多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安放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首选之地。到2020年,全世界70%的天文观测基础设施将集中在智利.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脊之间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在海拔5100米的查南托高原的一片区域上,矗立着66台高精度射电天文望远镜,组成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ALMA)  相似文献   

14.
广西西江流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对这一区域的植被覆盖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6年分辨率为250米的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广西西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广西西江流域总体植被覆盖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和西北部,中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南部,形成了四周较高植被覆盖度,中间较低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2)2000-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植被覆盖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植被覆盖明显退化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宁市、贵港市的浔郁谷地平原地区、百色市的右江谷地地区。(3)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耕地中植被覆盖显著退化的比例最高,草地、林地的植被覆盖改善比例最高,同时具有随高程、坡度等级的增加植被覆盖呈退化趋势比例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代表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坡地径流场7个不同植被盖度坡面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照相法以15天为一个周期观测和控制小区植被盖度,采用传统取样和测定方法测定小区产流后的径流量、泥沙量及污染物流失量。利用2003年和2004年7个植被小区24场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污染物流失量,来定量说明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0%时,土壤流失量已小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km2;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径流量和污染物流失量逐渐减小,与覆盖度为0的裸地小区相比,当植被覆盖度达到50%时,径流与污染物减少效益均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拉萨市东部三县及夺底沟海拔3700~4100米区域进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半湿润气候下限的植被指示特征,并对拉萨地区的高原地带性植被问题形成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于2010年6月将放置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海拔3100米Gornergrat的KOSMA亚毫米波望远镜(口径3米)成功拆卸,并于当年9月运送至亚毫米波观测条件更好的海拔4300米的中国西藏羊八井。目前,望远镜的安装调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将于2011年8月采光,进行试观测运行。以该项目为基础所成立的"国家天文台/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西藏大学乃至西藏地区天文学发展的重要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103年汶川地区的多光谱遥感影像Landsat 8 OLI为数据源,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直接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汶川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然后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处理,结果表明该地区大部分区域为中植被覆盖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  相似文献   

19.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覆盖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反映出来,研究植被覆盖度,了解其时空发展变化,能够有效地评估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5年为时间间隔从2001-2016年中选取4期数据作为时间序列,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结合均值法、差值法等方法分析区域的植被状况,...  相似文献   

20.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是进行生态遥感监测的重要内容,以重庆云阳县为例,研究重庆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10-2015年期间的Landsat TM数据,对重庆市云阳县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动态变化的规则性分析。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植被的覆盖度,利用FRAGSTATS软件从植被覆盖的形状、斑块大小、高光谱特征等方法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云阳县的山区植被覆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植被的覆盖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云阳县的植被变化类型的面积及比例区域平稳,说明了当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力度较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轻微退化区域,需要对植被的退化区域进行相应的维护,结合自然和人为的力量,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