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着重讨论了现在生物技术中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及生活中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利用各种深入浅出的生活实例对微生物工程进行探讨,使人们对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普通微生物不能生存的环境,如高温、强酸、强碱、浓盐的环境仍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存在。这些微生物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为什么仍然不失活性,并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呢?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分类、生理机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论述了微生物肥料、饲料、农药及除草剂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微生物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郝涤非 《生物学教学》2007,32(2):79-80,M0005
食品工业生产是以化学变化或微生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在利用微生物变化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接种有益微生物或为其提供适合生长繁殖的条件,对有害微生物产生有效的拮抗作用,甚至通过发酵使食品原料中产生一些新的物质,使食品的风味得到改良并得以保藏,是一种有效的加工方法。在不同食品的加工生产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如何较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对各种生态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利用微生物这一特性,通过科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可使微生物及产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产、污染治理、医疗卫生保健等多个广面,具有极为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传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困难性和局限性,是难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多样性组成方面的主要障碍。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研究和表征那些目前还不能够被培养的土壤微生物,获取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本文介绍了当前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分析比较了各种实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将《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融合后的综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EM中絮凝剂产生菌筛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EM的定向培养试验,筛选出光合细菌、酵母菌两种絮凝剂产生菌。最佳接种量试验表明:定向培养时,光合细菌的接种量为5%,酵母菌的接种量为3%时,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EM     
EM是有效微生物的英文缩写,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来的新型微生物菌剂。这种菌剂是由光合作用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10个菌属80多个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经实验证明,EM具有神奇的作用,在除臭、治病、消除疲劳、改良土壤和处理垃圾等方面显示出惊人的魔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代谢成无害物质或者完全矿物化。本文就生物降解技术及其在农业、工业、食品行业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以科技为先导转变农业结构和机制是农业现代化必经之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生物技术包含分支繁多,其中的微生物工程及酶工程是最主要的分支之一,在农业应用中极为广泛,如食品加工、能源开发、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饲料及微生物在农业生态中都有应用,并且仍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的溢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山西长治不同区域分布的松树、柏树、苹果树的根际及耕种 2 0年以上的耕地里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分离培养和活菌计数 ,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种群与植物根溢泌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松树、柏树根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差别不显著 .苹果树根际、耕地土壤中微生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 ,均与季节变化、土壤深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及抗微生物肽表达的影响。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E.coli O1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测序,采用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门水平差异分析等方法分别对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度和物种组成进行研究;HE染色观察小鼠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回肠内容物Reg3γ和S100A8、脂质运载蛋白-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coli O1组OUT、Chao1及ACE-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E.coli O1组的拟杆菌门丰度降低(P<0.05),变形菌门的丰度升高(P<0.05);E.coli O1组回肠内容物Reg3γ、S100A8、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coli O1感染导致小鼠...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佩林 《生物学教学》2003,28(12):1-3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影响微生物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和从生物量上回收被吸附的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目前微生物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云  衷田田 《时代教育》2009,(11):116-117
针对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探讨了改革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自学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Sulfide-containing waste streams are generated by a number of industries. It is emitt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s dis- solved sulfide (S2- and HS-) in wastewaters and as H2S in waste gases. Due to its corrosive nature, biological hydrogen sulfide removal processe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to overcome the chemical and dispos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chemically based removal processes. The nitrogen and sulfur metabolism interacts at various levels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Hence, the sulfur cycle offers possibilities to integrate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by appropriate design of the reactor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performance parameters, retention of biomass and optimization of biomass growth.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s to remove sulfides from various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结合微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沿、社会热点、生活中的微生物知识和微生物实验课,以及结合生产中的生动案例,在微生物课堂中采用兴趣教学法,让微生物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让微生物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解-微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新的组合工艺--电解-微生物法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试验结果表明Cr6+含量为80 mg·L-1,净化率达99.9%,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孟海英 《生物学教学》2009,34(12):40-41
通过简便易行的方法从日常环境中采集多种菌种,并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来代替抗生素.进行微生物菌落和抗生素抑菌实验。  相似文献   

20.
EM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类对于资源掠夺性的开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使大气、土地、水受到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已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威胁,这一严酷的现实,为环境保护科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EM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改变地球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EM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 EM生物技术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教授利用一种微生物群,花费了18年时间研究的成果。 EM是英文“expedient microds”(有益微生物群)的缩写,是由5科10属共80多种微生物培养成的菌液,这是一种厌氧性与亲氧性兼而有之的特殊菌群。它不仅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比嘉教授在从事柑桔栽培研究时,经常接触大量农药,身体常有不适,因此,他非常痛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