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进行了论证。指出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不仅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皇权低落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北宋的统一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没有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和其它改革,北宋这种局限性的统一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生理需要、性格特征、政治环境以及皇室崇道的传统是明世宗狂热崇道的原因 ;具体表现在迷信斋醮方术、加封道号和崇道抑佛等方面。世宗崇道对明代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武宗的猝死使明代政治走到了十字路口,是沿着武宗的老路继续滑行,还是改弦易辙,必须作出选择.这一选择权掌握在世宗手中,而不是在杨廷和等人手中.杨廷和等人能否被世宗选中,这是决定嘉靖政局走向的关键问题.世宗顺利即位后,通过"大礼议"将杨廷和集团彻底击碎,确定了新的施政理念,完成了明代政治的转型.选帝、世宗登基和清除杨廷和集团是正德、嘉靖之际历史走向的主线.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70页 :“周世宗还大力整顿军队 ,……攻占南唐和后蜀的大片土地。”应在“周世宗”前加一个“后”字。同页还有三处、第 71页还有一处应在“周世宗”前面加一个“后”字“周世宗”前应加“后$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5.
明世宗崇信道教,日渐痴狂,致使道教势力膨胀,给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剖析世宗崇道的主、客观原因,换言之,也就是它所具有的必然与偶然的历史双重性;其次,概述世宗崇道的诸种表现,如宠用道士、频建斋醮等;第三,论述世宗崇道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嘉靖大礼议的既有研究往往将大礼议演绎成阁权与皇权的角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抗、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斗争。然而,在处理与大礼议关联紧密的张延龄案时,世宗及议礼新贵的话语、行为揭示了他们对大礼议的认知与上述观点颇为不同。在世宗看来,他与张太后的矛盾是大礼议及其余波的主要矛盾,他衡量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标准在于是否迎合他尊崇本生父母的意愿,是否能够与张太后脱离干系;议礼新贵清楚地认识到,大礼议的胜利在使张太后失去圣母身份的同时也使世宗与他们自己陷入了道德困境。他们主张给予张太后高于世宗生母的礼遇,制造人伦、正统各有所归的假象,极力阻止世宗族诛张氏家族正是为了维持上述假象以期规避为天下、后世所不齿的道德风险。与此同时,京师游民刘东山等人诬告张太后胞弟张延龄及其家族的行动与相关供词,显示在议礼余波中即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亦能准确地察觉到世宗对张太后的敌意。  相似文献   

7.
周世宗即位后,在修内政的同时开始试图调整政策,着手进行统一活动,他命文学之士撰《平边策》是其明确提出政策转变的政治宣言,其本意是为政策的调整寻求支持,选拔人才.王朴上《平边策》的意义首先在于他论证了世宗政策转变的合理性,支持世宗开展统一活动,其用兵方略世宗未必有意予以执行.世宗征讨南唐止取江北之决策的形成是受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素有承认封国地位的传统影响所致,世宗固有的礼法思想更促成这一决定.取得江北后下一个目标是后蜀而非征契丹,论者所谓征淮南后匆匆北反、急图击辽之说似难成立.  相似文献   

8.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为后周的崛起和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关于周世宗改革成功的原因,本文从时宜、用人、权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下诏对开封城进行扩建。外城"坚密如铁",使开封城初具规模;城内拓宽道路,整顿市内街巷;同时,又修治了以汴水为主的东京航道。此后北宋东京的发展和高度繁荣,周世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明世宗即位初年尚对矿禁执行很严,但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武定侯郭勋大力陈言开矿后,世宗的开矿活动终嘉靖朝一直在断续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世宗的开矿经历竟然成为其后明神宗坚持开矿的依据。神宗派出的内官数量众多,且时间持续较长,远胜嘉靖朝,故危害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据《韩国时报》2012年7月24日报道,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庞暹久宣布,随着全球学习韩语人数的增多,为继续向全世界推广韩国文化,该部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增加14个海外韩语学习机构世宗学院,届时全球各地的世宗学院总数将达到90所。预定今年下半年增设世宗学院的城市有智利圣地亚哥、意大利威尼斯、新西兰奥克兰、蒙古乌兰巴托、哥伦比亚博格达等。  相似文献   

13.
大礼议是明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要对明代中后期改革历史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首先必须重新认识大礼议事件。而重新审视大礼议的关键在于剔除张璁“迎合”世宗的传统偏见。从张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武宗遗诏、依时据实和顺应人情等三个方面反映出的议礼思想来看,张璁对杨廷和违背武宗遗诏而强迫世宗改换父母主张的坚决抵制是合法、合理、顺情之举,而非“迎合”、“揣摩”世宗之私心的“小人”行为;在大礼议中,杨廷和追随者对其违法、悖理、逆情的主张极力迎合附会,他们才是真正的迎合集团,这是导致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严嵩何时上疏反对复套 --与马楚坚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年间的“议复河套”因严嵩陷害、上意中变,以夏言、曾铣被杀而终。香港学者马楚坚对此提出异议,给严嵩平反、为世宗辩护。笔者详考严嵩反对复套之疏是在二十七年正月世宗态度转变以后所上;而世宗态度之中变,又与严嵩的阴谋活动直接相关。所以马先生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明代辽王在荆州的崇道活动与其政治命运密切相关。辽藩在经历了从受宠到被猜忌的过程中,与道教结下了极深的渊源。道教帮助第一代辽王逃离了政治压迫,但也恰恰是道教致使末代辽王覆灭,成了儒家精英对抗明世宗宗教信仰的政治牺牲品。末代辽王朱宪以其天资卓异,谙熟玄理,于佞道之世宗时深受宠幸;世宗晏驾,登基之穆宗一反前朝亲近道教之举,对因奉道而宠之人加以打击,朱宪即由此劫而遭废黜。废辽事件虽与朱宪本人恣行放纵的个性有关,但对其治罪却是一起政治迫害。辽藩之政敌借儒生官民对明世宗奉道的仇视,进而栽赃陷害宪,罗织罪名,甚至诬陷其谋反,宪遂成儒家精英对抗明世宗宗教信仰的政治牺牲品。与此同时,辽藩的崇道活动对其封地荆州的道教传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朝全盛时期正是金世宗统治的时候。金世宗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从小善于骑射,聪明机智,才识过人。他即位前。金朝赋役繁重,战争连年发生,激起了人民的不满。金世宗即位后,重新整顿朝政,采取一些有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代末年周世宗大力发展漕运,推动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他疏通了汴河、蔡河等运河,重建了唐末以来的衰败的漕运体系,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运河水军,改善了军事交通和后勤供应的状况,并因此取得了淮南之战和关南之战的胜利。周世宗的这种统一战略对宋朝完成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世宗是顺昌之战中金兵主将之一,顺昌之败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早年受封葛王到后来登基称帝,金世宗完成了一生的重要转变。在位期间,他力主南北议和、睦邻修好,提倡以德治国、唯才是举,注重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成为一代治世明君。这一时期,顺昌府的经济、文化等也得以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9.
和明代中叶的其他皇帝一样,明世宗嘉靖皇帝也被学界视为怠政君主的典型之一.但这样的结论,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嘉靖朝历史的一些现象,比如,世宗皇帝的不临朝或少临朝多被认为是嘉靖皇帝怠政的最主要表现,而实际上却是"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明世宗实录>卷566);说他修玄好道几十载"不理政事",却是"大张弛、不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  相似文献   

20.
嘉靖朝"平宸濠功"评定先后受到杨廷和内阁、明世宗权力的干预,使得评定结果打上了权力的烙印。在"平宸濠功"首次评定中,杨廷和内阁借着暂时膨胀的阁权打压了王阳明等有功官员。明世宗不满于王阳明的行事风格,这种不满通过皇权的肆意张扬而放大。在王阳明殁后,朝议中修正了"平宸濠功"的评定,取消了王阳明的恤典。鉴于王阳明作为心学领袖的特殊身份,杨廷和内阁及明世宗都将反心学思想运用到权力行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